近日,公務員省考公告陸續發布,很多大學生都加入了“考公”大軍。公務員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是很多人心儀的職業選擇。但公務員考試的難度也是非常大,動輒成百上千人競爭一個崗位。
很多應屆畢業生慢慢發現,工作越來越難找,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將創歷史新高。應屆畢業生們在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當下,如何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呢?
未來五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將面臨2大難題,早做準備前程無憂!
是否考研的問題
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連連碰壁,就想到了通過考研來提高自身專業的競爭力,但最后發現考研也競爭激烈。據統計,2017年考研人數已經突破200人,2018年又新增18.4%,達到238萬人。
考研是提高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如法學、醫學、金融等專業,通過考研可以實現身價“倍增”,如果自身所學專業適合考研,那么一定要早做準備。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這一稱謂的含金量逐年下降,想要就業起點更好,考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業不理想問題
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連連碰壁,無法在眾多求職者中受到足夠的重視,原因之一就是求職簡歷太過“單薄”。大學相較于高中,其特點是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在校期間除了要重視學習成績,還應該注重橫向發展。
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考教師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英語四六級等等,到就業時擁有更多選擇,不至于太過被動。有的大學生積極學習新技能,如編程、ps或是辦公軟件等等技能,這樣就不會在心儀的工作面前因為缺少某一項技能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