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shù)的歷史蔓延,都有無限的歷史延伸”。
當我們了然與自身相關的歷史時,大多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就拿我們朝夕相處的故鄉(xiāng)而言。當被外地人問起,你是哪里人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經過腦子地回答:福建人。但是福建人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把福建這塊土地發(fā)展起來的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很久很久以前,30—40萬年前,福建這地方就有人了,我們且洋氣的稱他們?yōu)楦=ㄏ让瘛?/span>
整個舊石器時代,福建先民的行蹤更多的是在沿海一帶的低山丘陵,閩南,閩東都有;也有出現(xiàn)在閩中大谷地,永安、清流、武夷山、三明萬壽巖等地。
新石器那會,他們活動范圍更廣了。先民們靠一雙大腳,沿江河探險,一直走到福建的腹地,漸漸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考古家推測,在那個時候,福建人就已經與鄰居廣東北、江西南地區(qū)的人有了間歇性的相遇。
△咿呀的眉目傳情,或是舉起棒子就互毆
大概距今三千年前后,福建逐步形成了《周禮》中稱作“七閩”的多部族群落。
戰(zhàn)國中期,楚打敗了越,來自浙江的越王勾踐的后代就向南方逃跑,其中一支到了閩中,和當?shù)氐母=ū镜厝嗽谝黄?,發(fā)展成了閩越族。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出兵伐吳,占領吳國大片土地
秦一統(tǒng)中國后,在福建設了閩中郡,閩中郡當時的首領叫無諸。秦統(tǒng)一沒多少年后就亂了,無諸帶著福建子弟兵跟著劉邦打戰(zhàn)。劉邦當了皇帝,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建都福州。
漢末,福建被東吳占著。東吳天天要打仗,男人不夠用,就常常在福建拉壯丁,這造成了福建人的不滿,尤其山區(qū)的原住民好幾次扯旗叛亂。為此,孫策、孫權兄弟都先后派過大軍來福建征討,并逐步加強了對福建的管理和開發(fā)。
總的來說,那時候的福建還是邊窮地區(qū)。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先是皇后搞宮廷政變,然后司馬家兄弟“八王之亂”,內戰(zhàn)搞了16年。北邊的匈奴一看,乘火打劫唄,于是西晉沒了,命大跑出來的,到了南京成了“東晉”。
就這一次,中原一路跑到江南的人有不少??墒?,江南也不是鶯歌燕舞。東晉100多年,以及后面宋齊梁陳四個短命王朝100多年,也都是血光之災連綿不絕。很多從北邊跑到江南的人,包括江南很多本地人,只好又跑呀跑,跑到了更偏僻,也相對安定點的福建。
總而言之,魏晉南北朝那陣子,中國歷史上迎來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而福建人的譜系,從此后也就更加豐富多彩。
時間跑到了589年,隋朝軍隊滅了統(tǒng)治福建的陳朝,于是福建人在200多年后,再次在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政權中,與中原主流文化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從唐朝建立的618年到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福建人口達到一個高峰。開元年間,福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官方統(tǒng)計共有10萬余戶,比隋代增加了幾倍。
安史之亂后,北方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亂紛飛,北方人又開始往福建跑。尤其唐末黃巢之亂后,一直到五代,各路軍閥在中原大地殺的屁滾尿流,北方老小再次往南方一波波的搬家。
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應該就是光州刺史王緒帶了自己的部隊和光州、壽州兩地百姓數(shù)萬人來到福建。這是什么概念,這次移民人口大約占了福建當時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支部隊在來福建的路上,發(fā)生過一次兵變,王審知幾個兄弟在兵變后成了首領。后來是他們帶著這幾萬人統(tǒng)一了福建。
王審知很聰明,深知人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他熱情洋溢地招徠外省人來福建定居。安民告示一出,移民來福建的人更加絡繹不絕。
王審知死后,他兒子在926年建了閩國,945年就被南唐給滅了。吳越國也在這時候乘機來搶福建,占領了福州。加上割據(jù)泉州和漳州的福建本地土豪,福建被一分為三,一直到宋。
另外,從唐代開始,福建的福州、泉州逐漸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地。海外貿易,北至遼寧的渤海國、契丹國,南到廣州、東南亞各國,水手、商人、女人注定的那些交集,不可避免也會有人口上的交流,在加上當時福建的佛教興盛,也推動了與印度、朝鮮、日本的各方面來往。
宋代,全世界經濟文化最厲害的就是中國。而福建,又是宋朝,尤其是南宋經濟文化最發(fā)達的區(qū)域。世界看中國,中國看福建,福建風光,一時無兩。
這光榮背后最重要的推動因素還是人,按照現(xiàn)代的說法,叫人口紅利。
隋代福建僅有12400多戶,平均算下來,當時福建每10平方公里一戶人家,這哪里談得上什么經濟發(fā)展。唐五代北方移民大量進入福建,到宋統(tǒng)一中國的時候,福建已經有了46萬多戶人家。到北宋末年,已經有了100多萬戶。
南北宋之際,金兵南下,中原再次陷入戰(zhàn)亂,中原士子舉族南遷,又是一波移民浪潮,南宋初年,福建人口又比北宋多了30多萬戶。
一直到南宋中期,外地移民仍然源源不斷地進入福建,福建人口達到了歷史最高點——300多萬人,福建成了當時國內人口最密集的區(qū)域。
好景不長,蒙古人來了。南宋被元軍追著邊打邊跑,一群大臣護著趙家兩個宗王陸續(xù)進入福建,其中益王還在福州即了帝位,迎來了第一個流亡皇帝。
在攻入福建的元軍中,蒙古人并不多,漢人部隊還是數(shù)量最多的頭牌,其次是色目人組成的合必軍。
合必軍這支部隊在1282年被駐扎在了泉州,留在了福建,這使得泉州的波斯人大增,成為一脈。元末戰(zhàn)亂,福建境內軍閥林立,就是這些波斯人,也扯旗自己搞了武裝隊伍——亦思巴奚,控制了泉州十幾年。
宋元之際,一個叫阿拉伯人的蒲壽庚甚至當了“安撫沿海都制置使”,一手把持福建海外貿易,番人更盛,在泉州反客為主了好幾十年。到今天,可查證的,福建泉州就散居著五萬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后裔。
△宋泉州市舶司遺址
除了泉州,福州也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色目人后裔。
從宋元開始,福建就逐漸成為人口過剩區(qū)域,向外流動大于輸入,這一點到了明代更為突出。
明朝初年的時候,福建人口有384萬,而當時全國人口不過4900萬左右,差不多占到了十三分之一。2000年的人口統(tǒng)計,福建人口3100萬,約占全國13億人口的四十二分之一。可見,明朝那時候,福建是全國的人口大省,福建山多地少,人口只好向外遷移。
宋元之后直至今日,人口的交流演變從來沒有停止。
△宋元之后,人口的交流演變變得頻繁。
戰(zhàn)爭、叛亂、匪患、宦仕、部隊駐防、流民、貿易、宗教……繼續(xù)不斷改變著某個地方人的構成。
福建人在明以后的基因組成變化,還有些值得單獨提提的,比如清八旗軍進駐福建,留下滿族后裔;太平天國部隊四次進入福建;清末五口通商;民國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
△1949年8月17日,解放軍進福州城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進入福建的解放軍三野十兵團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山東人。以及1948年,不同批次隨軍接管福建政權的南下干部,他們主要來自老解放區(qū)的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等,還有一批也是隨軍來福建的知識青年為主的南下服務團,他們主要來自上海。
上個世紀50年代,上海市動員大批職工支援福建建設,涉及搪瓷、保溫瓶、皮革、日用五金、木材、食品、造紙7個行業(yè),總人數(shù)達700多人,此后很多人便在福州定居下來,在把馬路建起小區(qū)“上海新村”,也是福州第一個新村。
解放后,1958年,福建山東兩省達成協(xié)議,由山東動員壯漢到福建當伐木工,一下動員有2萬多人,后來為了穩(wěn)定軍心,干脆把他們的家屬也動員來了,有4萬多人,他們來了后,主要分配到了南平,三明,龍巖三地,南平最多。除了山東,動員來福建當伐木工人的,還有上海、廣東、安徽、江蘇等地,也都各有數(shù)千人不等。
△1958年三鋼建設工地
1964年,福建“小三線”建設,又給上面遞了報告,希望上海再支援點工廠來福建,這次又搬來了11個工廠,又從上海搬來了四千多人。
△三線建設,自1964年開始,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遷移過程
最近的,就是接收“三峽移民”,2000—2002年,實際搬來福建的有五六千人。
△福建人民熱烈歡迎三峽移民
當今世界,人口流動之頻繁,數(shù)量之龐大,以從所未有的速度重組著每塊土地上的人群構成基因。隨你風從哪里來,在福建,我們就都是胡建人。
閩都文化研究會
www.mdwhyj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