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正德丙子年間,初夏五月夜,慶遠府地界月朗星稀,涼風習習。榕樹下府衙前文人墨客正陪侍知府品酒吟詩不肯歇息。一時間酒來詩往好不熱鬧!
知府執壺把盞頌曰“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另一酒客和曰“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酒不厭多 文不厭深 府臺執壺 詩酒泉涌”!眾人撫掌開懷大笑,“罰酒”之聲不絕于耳!
又有好樂者提“有詩酒無樂舞不美耳”,于是請樂人舞者至。俄傾樂人至,尚未啟弦,即聞隱隱有天外之音入耳!繼而如風雷涌動 越發宏大!眾人皆驚曰“端的天樂也”!不曾想這聲音越來越大 越來越震耳欲聾!有那飲酒未高者仰天驚呼曰“爾等快看 天神下凡來也!”眾人順著此人手指方向望去,但見遠處天際一牛龍大金烏攜著紅光和巨響,倏然而至眾人頂上!其勢如天崩地塌不可阻擋!其聲如巨雷貫耳令人魂飛魄散!頃刻間文人酒客嚎聲一片,抱頭者 鼠串者 仰面跌倒者 委頓在地者……一片狼藉!
此后,知府責成地方多方打探,編成地方志。文曰“正德丙子 夏五月夜,西北有星隕,長六丈,蜿蜒如龍蛇,閃爍如電,須叟而滅”。
這就是如今著名的“國寶南丹隕石”!
隕石降落后百姓們在當地找到了很多銀白色的金屬塊,人們認為是天降銀塊,于是拿去冶煉,卻根本無法熔化它,于是作罷。
時間的長河繼續流淌,442年后,這片土地迎來了熱火朝天的大煉鋼鐵活動,當地百姓又一次把這些如今已經發黃發黑的所謂“銀礦”投進了煉鋼爐,據說煉了二十來天,此物居然不為烈火所動!這事驚動了地質隊,地質隊也不明所以,于是交給貴陽地化所研究,得出結論這是天外來客,命名曰“南丹隕石”。
南丹隕石的研究是中華隕石科學研究的第一案例,奠定了新中國隕石研究的基礎!現在世界通用的硫同位素標準就來自于南丹隕石的研究成果!
南丹隕石是當之無愧的“國寶”!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