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農藥助手粉絲投稿,作者:蜜蜂
在農資銷售行業,特別是零售環節,可以說賒銷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又無法避免的話題。大部分人可以說對其恨之入骨,也有一小部分人已成功擺脫賒銷,做到全現金交易。對于不賒銷還能做的風生水起的人,在下表示佩服,但不是我今天討論的重點。
賒銷,是與當地種植結構和市場環境有密切關聯的。一個人想打破這個局面不僅難,而且有點不現實。像我們這邊,年銷售千萬的零售商牛人不在少數,但沒有人敢拒絕賒銷。因為農資競爭太激烈,你不賒自然有人賒。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說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那我們就因該適應這世界。放在農資零售同理,既然目前我們無法杜絕賒銷,就應該正視賒銷問題。今天我就與大家一同探討怎樣正視農資賒銷。
1、賒銷是怎樣形成的。
首先我們可以探討一下賒銷是怎樣形成的。既然我們要想改變一種事物之前,就應該對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不然改變從何談起。記得在我小時候,農資歸供銷社專賣時,是沒有賒銷的,盡管那時候大家都很窮。農民會在年前就準備來年買化肥的錢,可謂第一要事。沒有哪個農民會對種田開玩笑,沒有買化肥的錢就是向親戚借也要早早準備好。從供銷社時代可以看出,賒不賒銷跟農民的經濟水平沒有關系。那么后來農資市場開放,為什么零售商就賒銷成風,把農民養成非賒銷不買的習慣呢。賒銷,其實是農資人主動提出的。無非以下原因:在農資生存開放的初期,確實有很多農民資金困難。向農資零售提出賒銷的愿望,村鎮級的零售商見鄉里鄉親的實在困難,就承擔了等于是借錢給農民買農資的賒銷。即你不要去別處借,來我這里買農資,就當是我借錢給你一樣。那個時候,農民對于零售商的賒銷是非常感激的,因此對零售店的忠誠度也非常高。慢慢的零售商多了起來,競爭變得激烈,零售商就開始完全放開賒銷,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與農民的粘性。比如農戶上半年來買種子,本來他是打算付錢的,零售商就說不用付了,上半年家里緊張先用著吧,等下半年一起來結。農民想既然不用付,那當然樂意。而零售商的想法是,既然你在這里記賬了,就不好意思去別處買農資,幾年你一家的生意算是穩定了。就這樣慢慢的發展,最終形成賒銷不正常的形態變成常態,農民非賒銷不買的現狀。
2、賒銷與農鬧的關系。
農民賒銷為保證農資質量的人并非最初目的,故意欠賬惡心農鬧以達到免去農資欠款的人并不多,農民一般都是以種好田為正道。雖然現在很多關于農資質量而產生的糾紛讓農資零售商非常被動,但沒有哪個農民會拿自己的作物開玩笑來歪你那點農資款。如果在剛開始那幾年,農民吃過劣質農資的虧,這種想法的人是有的。但以現在的市場環境和農民的認知水平,用欠款來保證產品質量已經沒有必要。在今天,如果真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而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絕收。即使農民不欠你的錢,你也跑不了,農民申訴的地方太多了。但如果產品質量沒有問題,即使農民欠你農資款,惡意農鬧也鬧不出來道理。歸根結底,農民想用欠款保證產品質量,零售商用欠款保持農民粘性,都是相互不信任的結果。
3、怎樣減少賒銷。
我最不認同的就是那種說什么,技術上去了,服務上去了,產品質量上去了,農民自然同意現金交易,可以杜絕賒銷。這種說法好像是說那些賒銷的零售商都是沒有技術,沒有服務,賣一些劣質產品的貨色。照此說來,我們這里方圓幾百里,數個縣市豈不是沒有一個有技術有服務有好產品的零售商。更遠的地方不了解,不敢胡說。其實現在的賒銷是一個基礎,大家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在拼技術拼服務拼產品。打個比方說,零售商是打仗的士兵,產品技術服務是武器武藝,那賒銷就是戰馬。大家都騎在馬上拼武器拼武藝,才不相上下。在這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一方騎馬,一方徒步,那戰斗的結果就可想而知。當然,中國地域遼闊,種植結構復雜,不能一概而論。但這個比喻用在我這里是非常貼切的,可以是誰拒絕賒銷誰立馬就死。
雖然不能杜絕賒銷,但我一直在探索減少賒銷的辦法,經過兩年的實踐,還是有一定成效的。像我們這種農藥化肥種子一起賣的零售店,化肥是占用資金最大的一塊。為了減輕賒銷帶來的資金壓力,我提出化肥差價銷售。即付現金的農民可以一包減少五塊錢,賒賬原價。這樣一來,很多農民都愿意付現金。也有抵觸的人,說憑什么賣兩種價格,賒賬的人貴一點。我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每一種改變都會帶來一些反對的聲音。不可能通過一種方法讓所有人滿意,可以達到杜絕賒銷的目的。我向那些賒銷的農民解釋,這并不是欠賬貴一點,你們是原價,只是現金便宜一點。這樣可以鼓勵現金買貨,現在誰家也不差買農資的錢,你覺得那樣劃得來也可以交現金。就這樣經過兩年的實踐,農民都接受了這種差價銷售的方法。今年我的銷售額同去年一樣,但欠款卻不及去年的一半,可以說非常明顯。
減少賒銷壓力的方法還有及時砍掉老賴,我每年都會清除幾個老賴。什么是老賴,在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合理理由欠賬過年的人,真正家庭困難的人不在此列。對于老賴,我第二年就不繼續賒銷,改收老賬,絕不能讓他越欠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