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后的幾個康復要點:
踝關節的扭傷注意分為:內翻扭傷和外翻扭傷。
其中內翻扭傷常見損傷的是距腓前韌帶,有時會連帶跟腓韌帶一起損傷。部分情況會扭傷到脛腓前韌帶,俗稱“高位踝關節扭傷”。內翻損傷占整個腳踝扭傷的85%。
距腓前韌帶
通常踝關節的扭傷我們認為是韌帶發生了撕裂或斷裂,但更多時候韌帶的損傷并不嚴重,或是韌帶經過手術或保守治療后依然無法完全恢復功能和無痛活動!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因為踝關節的骨關節結構發生了變化,關節排列失序造成的!最常見的是腓骨的位置產生了變化進而影響了上、下脛腓關節位置,以及踝關節的正常動作!
踝關節內翻扭傷時足部跖屈內翻拉扯距腓前韌帶,除了容易造成韌帶撕裂外,還會拉動腓骨向前下方移動(而且通常腓骨移動的情況比韌帶損傷更常見),這時關節產生了錯位,如果不糾正這種情況,踝關節無法完成正常關節活動和無痛負重!
因為在踝關節完成跖屈和背屈動作時腓骨分別會配合向下和向上的移動和遠端脛腓關節的閉合和打開動作加上略微的內旋和外旋動作,所以發生踝關節扭傷后腓骨向前下移動會導致腓骨無法向上移動、向外旋轉,遠端脛腓關節分離受限,進而產生踝關節疼痛以及功能受限!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需要在遠端腓骨外髁做一個向后上的持續松動配合足部跖屈和背屈,恢復腓骨的正常位置以及活動幅度!而且如果腓骨的位置不正確它與脛骨遠端合并形成的關節面無法與距骨上關節面形成正常對位,進而影響距骨的正常位置,導致整個足部受到影響!
在踝關節扭傷后的康復中,時常采用足部的本體感覺訓練以及足外翻肌群的離心訓練,在這二種訓練方式中腓骨的位置與活動度也至關重要。首先,踝關節是人體三個本體感覺最重要的區域之一,踝關節骨骼關節排列直接影響位置覺的正確與否!而足外翻肌群(主要是腓骨長短肌)走行在腓骨后側需要通過腓骨外髁轉變拉力方向(類似滑輪),如果腓骨的位置向前下方移動了,既影響發力也影響正常收縮及功能表現,這也是為什么你做了很多本體感覺訓練以及外翻肌群離心訓練,效果依然不好的原因之一!
當然踝關節扭傷后的康復涉及的因素還有很多,上面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其它還包括距下關節的位置、足部形態、以及內翻肌群的離心訓練等等,以后有機會再和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