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懂茶人--中國的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 伴隨飲茶,在中國漸漸形成的茶文化,也隨之得到了發展。并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茶也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和深刻的內涵!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藝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茶道,它是飲茶的最高境界,它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審美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古時的神農嘗百草,其中用來解毒的就是茶樹。當時人們是采野生茶葉,用來咀嚼。直到漢唐時期才開始逐漸飲茶和人工種植。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的生活必需品。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清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這時,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也發展起來。 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對水、茶、器具、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茶具也越來越精美,功能也越來越專一。客來敬茶成為時尚,同時以茶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媒介功能。 伴隨人類經濟、文化的發展。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并演變為民族的禮俗,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在不斷的發展中,影響了亞洲和許多歐洲國家,及至今天的全球,這也是中國茶文化能越洋遠播的根本原因。 新中國以來,國人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長足發展,也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表現形式不斷創新和發展。茶文化核心的地位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茶文化形式,呈現代化和國際化趨勢。 茶文化有幾種表現形式: 一、茶藝 茶藝中包涵了茶道和茶禮。而茶道、茶禮、茶藝、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今天的中國茶文化。為了能更概括的、用很少的文字,論述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這里把這三者分開來闡述。 什么是茶藝 1、茶藝是人們把日常飲茶行為,根據茶道規則藝術化,用以提升品飲的品味和境界,賦予茶飲更多的靈性和美的享受。 2、多姿多彩的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對于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有積極的意義。 3、茶藝是一種舞臺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臺、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4、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感悟人生的苦辣酸甜,能使心靈得到凈化。 5、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并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器,茶具講究完美與統一,不同形制的茶具是不能混用的。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 古時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現在品茶,對環境的要求有所這同,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辦公室,更可以在茶樓、茶莊。不同的環境營造了不同的氣氛,使品茗更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許多的重要決策和重大事件,就是在一杯香茶間完成的。 應該說,中國的現代茶藝,已經完全脫離了古時的那種清風明月的格調,轉而走向現實生活。人們更習慣親自動手,完成過去由專門的茶藝師完成的事情。這種親力親為,不但體現了主人的高貴氣質和不凡的茶道功底,也會使茶藝的氛圍更加和諧和溫馨。間或的,會聊一些茶經,用以顯示對茶的深刻理解,大有運籌帷幄與談笑風生之間的那種豪情與愜意。 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許多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托。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的交互感受來定義的。概括的說,茶藝是精神享受和審美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在茶藝當中,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二、茶道 茶道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細說起來其中奧妙無窮。這里我們只是把它做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加以慨括的介紹。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 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 ②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唐代開始,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其最終目的是品嘗。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 ③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我們現在說的茶藝,主要指的就是工夫茶。 茶道中,飲茶者,要具備以下素質: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 茶的分類大體上可分為發酵茶(紅茶),不發酵茶(綠茶)和半發酵茶(鐵觀音)三大類。 中國十大名茶 1、西湖龍井 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于浙江杭州西湖。龍井素有“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2、安溪鐵觀音 產于福建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3、武夷巖茶 產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 4、洞庭碧螺春 產于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采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5、黃山毛峰 產于安徽黃山。黃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細。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6、君山銀針 產于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其沖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叢林立。很高的欣賞價值。 7、六安瓜片 產于皖西大別山茶區。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8、信陽毛尖 產于河南信陽。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9、 廬山云霧 產于江西廬山。廬山云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10、白毫銀針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是一種白茶,產于福建東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 第二,茶藝功夫。 茶藝功夫是指茶藝的技巧。包括茶藝表演的程序、水平、及對茶的認知程度,飲茶者的氣質、風度、學識等等。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 茶藝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壺(隨手泡)一只、茶道組合一組、茶海(茶船)一個、無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壺一把、公道杯一只、小品聞香飲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聞杯)、大蓋碗若干(陶瓷紫砂隨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條。 從中可以組合出 ‘綠茶茶藝’‘紅茶茶藝’‘烏龍茶藝’‘花茶茶藝’‘普洱茶藝’等。 茶道組合中,六件器物的名稱和用途: 1、形狀如夾子的叫茶夾或者茶鑷,茶夾是為了在洗滌、回收茶杯時候方便夾取飲茶器物的(如茶杯等),同時也可以夾取一些大塊的茶(如普洱等); 2、形狀如勺子的稱呼為茶勺或者茶則,主要用于盛取茶葉放置入茶杯(茶壺)中; 3、形狀是一個環形的斗稱呼為茶斗或茶漏,主要用來在茶壺口較小的情況下擴大茶壺的壺口使得茶葉能干凈、容易的落入壺中; 4、形狀為一根細頭針形狀的稱呼為茶針或茶茶通,主要用來在壺嘴被堵時能疏通壺嘴。拔松壺內的已泡茶,便于倒出茶湯; 5、形象為一扁平彎頭木棍稱呼為茶刮,主要用來是幫助清理出壺內的茶渣; 6、形狀為花瓶造型的稱呼為茶瓶主要用來收納上述五件器物。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三、茶禮 茶禮是指茶藝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也是茶道中的重要一環。包括服務者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如:一容貌。二姿態。三風度。四禮節。五知識。六技藝。 茶禮是有嚴格規范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客人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服務者要符合待客之道。 對于飲者來說,風度。禮儀。學識。也是至關重要的。通常情況下,當主人將茶盞放在面前時,要微微欠身、點頭還禮,并以手指輕輕扣擊案板,表示謝意。端杯在手時,要先聞其香,再慢慢的品嘗,不能一飲而盡,用以欣賞主人的茶香和贊美其技藝。這也是還禮的一種方式。 茶藝起源于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云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并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并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閑活動。 結束語 在中國的茶文化中。還有悟道一說。道是修行,屬于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茶文化和以茶為主題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比如:以茶為主題的歌會,大獎賽等等。它們只是延伸了中國的茶文化,而不是茶文化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