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試過各種理財產品后才驀然發現,好像只有房產是唯一能跑贏CPI的投資方式。于是,在經歷了房價飛漲之后,不少人將目光投向底店、商鋪,但讓很多人不解的是,買商鋪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
商鋪真的很難買
看到別人投資店鋪賺了錢,宋女士也很心動。最近,她打算買一間四五十平方米的底店做投資。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問了幾家樓盤,銷售人員給出的回答不是“還未開售”就是“已經賣完”。宋女士很納悶,別人的底店都是怎么買的,買底店真的有這么難嗎?
帶著宋女士的問題,記者分別咨詢了昆區、青山、東河、九原區幾家樓盤的底店銷售情況,發現底店還真的挺難買。
青山區寶鑫廣場的銷售人員表示,底店大部分都抵給拆遷戶了,開發商手里只有兩間底店,面積分別為50平方米和40平方米,但是價格暫時還未確定。
正翔國際銷售人員的回答是底店還沒有蓋好,也談不到下一步的問題。
在萬郡地產,銷售人員稱,底店銷售第一天就賣出了一半,目前已出售了總量的60%至70%,大部分為50多平方米的底店,剩余的則是200至300平方米的大底店。
遠洲國際城的銷售人員表示,目前,九原區就這一個在售小區有底店,但是卻不對外銷售,因為要留給拆遷戶。
昆區中冶世家樓盤也有底店,但還沒定面積和價格。
3克拉樓盤是記者問到的樓盤中底店在售量最多的,其底店面積從30平方米到220平方米不等,自去年10月23日開盤以來,已售出50%以上。
在凱旋中央公園,如果以“一托二”方式購買商鋪,價格約為每平方米3萬多元,否則每平方米價格在5萬元左右。
相對于底店的一鋪難求,集中商業區的商鋪購買似乎更容易些。恒源銀座商鋪有37個,均價為每平方米3至4萬元,面積在240至300平方米之間;東河區喬家金街的商鋪三期共六七百套,面積在3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不過現在已剩尾盤。
綜合記者看到的情況,宋女士稱底店難買的情況確實存在。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萬郡地產常務副總經理劉興亭表示,原因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有些開發商為了后期銷售不斷地制造噱頭,故意營造出一種底店銷售火暴的假象,讓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更加急切;另一方面,底店畢竟數量較少,但是需求者較多,這也造成底店難買現象的出現。
商鋪回報率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投資商鋪賺錢,但對于到底能賺多少錢,卻并沒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概念。記者采訪了在房產方面有著豐富投資經驗的盧女士,以她為例,看看投資房產到底能賺多少錢。
盧女士說,她在房產方面的投資不僅限于底店,還包括商鋪、公寓和住宅。大約5年前,盧女士在昆百超市投資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鋪位,當時的價格是每平方米3600多元。買到這個鋪位后,盧女士和商場簽約,商場反租她的商鋪十年,十年間,每年返給盧女士所付房款的10%的利,約為3600元,十年后,盧女士可以自由出租、出售這個鋪位。記者計算了一下,按照這個約定,盧女士10年可以拿回本金,而之后的幾十年得到的收益都是純利潤。對此,盧女士補充說,如果期間這件商場拆遷,那自己所得的利潤會更加客觀。
在底店投資中,盧女士選取了喬家金街。2010年,她以每平方米68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間底店,雖然現在回報還不好計算,但盧女士看好喬家金街的未來,盧女士認為,喬家金街的意義不僅僅在商業上,更重要的是它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很好的把喬家金街和西口文化以及旅游業結合起來,喬家金街將擁有極大地升值空間。除了商鋪外,盧女士還在中源匯海投資過一間60平方米的公寓,2003買入時的價格僅為每平方米2000多元,而2009年賣出時的價格是每平方米5000多元,賺了一倍多,再加上每年大約1500元的租金,這筆投資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收益。而讓盧女士最得意的一筆投資則是在大連新型的住宅。當初,盧女士以每平方米不到1000元的價位買進,最后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價位賣出,大賺了一筆。盧女士對記者說:“其實投資是一種觀念,在大家還沒認識到投資價值時果斷出手,肯定能賺錢。”
商鋪投資有訣竅
中冶正盛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鐘偉表示,底店、商鋪都是大家喜歡的投資類型。但投資住宅小區的底店和投資集中商業的店鋪注意事項又有所不同。比如,小區底店是否值得投資,首先得看這個小區的消費群體。如果小區內消費群體大多屬于高消費群體,生意自然好做。另外,得看底店在小區中所占的比例。鐘偉認為,底店面積大于小區面積5%、低于10%是最優面積,比例協調、供需平衡。而集中商業的經營則不適合零買零賣,應該形成一定的主題和規模,才容易火起來。
萬郡地產常務副總經理劉興亭說,底店的挑選主要看位置、大小、投資回報率等,位置方面需要看附近的人流量,一個樓盤的規劃圖出來以后,投資者要考慮周圍的環境,就能估計出什么位置是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底店的大小應該與所投資的項目一起考慮,目前來看,100平方米左右的底店在包頭地區的銷售還是比較好的。至于投資回報率,在萬郡是沒辦法估計的,因為不是商業地產,底店賣出去后項目是商家自己選,所以這個沒有辦法預估。不過如果顧客誠心想購買,那就應該對自己比較滿意的樓盤進行長時間關注,從樓盤立項、做廣告開始,就應該經常找地產公司的置業顧問進行咨詢、交流,次數多了,成功的幾率會大一點。
凱旋房地產營銷策劃總監林志芳則表示,投資商業地產,找好地段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大商圈的輻射周長之內,都是核心商區。隨著從商圈中心向四周的擴散,購買力也會遞減。投資商鋪,購買力強的地區自然好。但投資者也要注意一個投資誤區,就是認為緊挨著大商場的商鋪更值得投資。因為大的商圈往往貨品齊全,自己商鋪的商品很難和大商場的商品錯位,賣一樣的東西,當然大商圈更有實力吸引顧客,這時商鋪如果距大商場只有幾步之遙,肯定無法吸引顧客,空有客流量而無銷售量。另外,投資商鋪要看換手率,換手率少的商鋪不適合投資,如果愿意接手的人少,不論商鋪的價格被炒得多高,也很難出手。
投資商鋪的技巧
商鋪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誘人的投資回報。要使商鋪長盛不衰,取得豐厚利潤,要從選購商鋪開始。但是如何選擇商鋪才能處于有利地位呢?不僅要考慮經濟環境、商業因素,還要考慮供求關系和投資市場的資金狀況等因素。
技巧一:選擇適當的行業類別
位于交通運輸站的店鋪,應以經營日常用品和價格低較、便于攜帶的消費品為主;位于住宅附近的商鋪,應以經營綜合性消費品為主;位于辦公樓附近的商鋪,應以經營文化辦公用品為主,且商品檔次應較高;位于學校附近的商鋪,則應以文具、飲食、日常用品為主。
技巧二:有“傍大款”意識
即把店鋪開在著名連鎖店或強勢品牌店的附近,甚至可以開在它的旁邊,不僅可省去考察市場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借助它們的品牌效應招攬顧客。
技巧三:選取自發形成某類市場的地段
在現實生活中,管理部門并沒有對某一條街、某一個市場經營什么作出規定,但在長期的經營中,某條街會自發形成為銷售某類商品的“集中市場”。
技巧四:選擇獨立門面
沒有獨立門面,自然就失去了獨立的廣告空間,也就失去了在店前營銷的空間,會給促銷帶來很大麻煩。
技巧五:了解商鋪周邊購買力
購買力的數量、質量決定了其所在商圈的商鋪的基本價值。當然,在那些消費能力強的區域,商鋪的價值高,獲得的成本也相應較高。
技巧六:看人流量
商鋪收益最終決定于人流量。真正支撐商鋪的是固定人流,其次是流動人流、客運流(如公交站旁)。
技巧七:選擇路邊店
商鋪位于一條道路一側,擁有道路,來回兩個方向的客流,價值低于路角店,是商鋪中最常見的臨街狀態。
技巧八:了解開發商
選擇品牌開發商是確保資金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采用完善的開發流程,擁有眾多的合作伙伴,對項目的商業前景是一種保證。
技巧九:周邊交通便利
理想狀態下的商鋪或商業街市應具備接納各種來客(購買力)的交通設施,即商鋪周邊擁有軌道交通、公交車站點,還有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