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眼”,即辨證要點,它集中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機。抓住 “證眼”后,可不受后世創立的諸種辨證方法的限制,且可達執簡馭繁之境。小柴胡湯證繁雜,又易與其他方證相混淆,如何抓其“證眼”就成為臨床活用的首要環節。
小柴胡湯的“證眼”是什么?部分醫家認為是口苦、咽干、目眩,其實這是少陽病的主證,和小柴胡湯證不能等同。
少陽病是一個病,多為外邪侵犯少陽,邪在半表半里,樞機不利,而小柴胡湯證只是少陽病的一個證或者一類證候表現。
太陽主開,陽明司闔,少陽為樞。少陽者,主一身氣機之升降,升而不能升,宣泄不及則郁而化熱,故而口苦;火熱熏灼肺金,當降而不能降,是以咽干;正氣已衰,升降失常,于是目眩。是以少陽之為病,多見口苦、咽干、目眩。
少陽病的臨床表現比較復雜,除提綱證外,還包括了《傷寒論》中小柴胡湯證、大柴胡湯證、柴胡桂枝湯證、柴胡加芒硝湯證、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等的部分證候。
小柴胡湯證多由太陽病或其他病變失治、誤治而來。傷寒五六日后,“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出現一系列證候。
因此,小柴胡湯證除了少陽病的“口苦、咽干、目眩”提綱證外,還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四大癥,和“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七個或然癥。
筆者提煉小柴胡湯的“證眼”: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主要癥狀為寒熱往來,胸脅滿悶,默默不欲飲食,喜嘔,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滿,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脈弦細或數或沉緊。
本文節選自《劉志龍經方心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