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個文明如何生成?這不僅需要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取決于相關人群能否抓住孕育文明的時空條件,這些條件來之不易卻又稍縱即逝。文明的形成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三個基本因素。古代埃及文明的成長過程,清晰地反映了三種動因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終結出豐碩果實。
人類歷史可歸納為多種文明在不同地區先后誕生、成長和衰亡的復雜過程。一個文明如何生成?這不僅需要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取決于相關人群能否抓住孕育文明的時空條件,這些條件來之不易卻又稍縱即逝。文明的形成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三個基本因素。古代埃及文明的成長過程,清晰地反映了三種動因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終結出豐碩果實。
尼羅河孕育埃及文明
公元前6000年前,尼羅河兩岸的廣袤區域是適于游牧的草原。埃及先民主要居住在遠離尼羅河谷的平原地帶。隨著北非地區降雨量的減少和尼羅河水位的降低,這些先民逐漸向尼羅河谷遷移。
在法尤姆湖附近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5450年,生活在此地的埃及先民就已經學會了耕作,農作物有大麥和小麥。另一個史前遺址梅里姆達也位于尼羅河西岸,其年代測定為公元前4800年。這里的居民也從事農耕和畜牧業,但是捕魚和狩獵仍是重要方式。
從蘇丹首都喀土穆至埃及地中海南岸,尼羅河流經山地、丘陵和平原,而王權國家的雛形在上埃及以希拉孔波利斯為中心的尼羅河谷地孕育而成。這看似偶然,但實際上是各種因素綜合促成的必然結果。埃及地理環境和尼羅河水文特征,為居住在那里的先民提供了優越條件。希拉孔波利斯不僅緊靠尼羅河,便于耕種谷物,而且通往東西兩岸沙漠深處的貿易通道在此與尼羅河交匯。隨著尼羅河兩岸草地的沙化,游牧于此的先民遷徙到尼羅河谷,并向定居的農耕生活過渡。
農耕文明哺育埃及王權國家
定居的農耕生活,首先促成剩余產品的出現和不直接從事生產的人群的形成,而后促進制陶業的產生。考古人員在希拉孔波利斯發現了一個看似偶然卻意義深遠的現象。此地規模最大且使用時間最長的燒窯恰好處在來自西部沙漠的強風所經之處,說明建造者意欲借助自然的風力提高瓷窯的溫度。以希拉孔波利斯為代表的上埃及城市專業化生產的陶器等物品,向下埃及和南利凡特以及努比亞擴散,擁有作坊和控制其貿易的人權力逐漸增強。以這些權勢人物為核心的古代埃及史前居住區域由村莊向城市進化,這些早期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競爭,為上下埃及統一國家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同處在尼羅河谷地的努比亞地區,則缺少形成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客觀條件。學者把努比亞史前時期的居民稱為“A群落”。史前墓葬表明其與希拉孔波利斯居民處于大致相同的發展階段。但是,希拉孔波利斯所在的上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進入涅伽達文化第三期,農業發展和技術發明促使文明若干要素的產生,埃及不久之后從史前史進入歷史階段。
隨著統一王權國家的誕生和官吏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之神權和王權在全國范圍內的高度融合,埃及國內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國勢迅速增強,努比亞根本無法與之匹敵。埃及與努比亞之間的物物交換關系轉變為前者對后者的掠奪。掠奪物不僅有象牙、烏木、獸皮、香料,而且還包括廉價的勞動力。埃及南部的阿斯旺成為埃及人對努比亞進行掠奪和發動軍事行動的橋頭堡。古代埃及人稱此地為“象城”,可見它在輸入埃及人視為至寶的象牙方面所占據的地位。考古研究表明,努比亞地區幾次人口增長和經濟復蘇時期與埃及王權國家的衰落期相吻合,這絕非偶然現象。
尼羅河谷地和尼羅河三角洲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前融為一體,并構成有效運轉的國家,這與尼羅河提供的便捷交通和運輸條件有重要關系。在古代埃及,國家的形成和城市化并沒有同時進行。雖然在統一國家建立之前的上埃及出現了諸如希拉孔波利斯、阿比多斯等政治和宗教中心,然而無法與大致同一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相比。我們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上埃及少數幾個最早達到一定規模的小型城市,借助生產技術優勢,通過貿易和軍事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從中看到公元前四千紀的古代埃及人如何利用天時和地利創造獨特文明。
考古人員在位于上埃及的阿比多斯和涅伽達發現大型建筑,其功能已超出個體領域,而且出土的大量印章也說明地方管理機制和官吏階層正在生成。印章上雖沒有文字,但是刻寫在上面的圖畫和幾何圖案則可視為文字的初始階段。
王權依靠宗教擴大世俗權力
宗教在古代埃及文明形成和國家產生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早在涅伽達文化第三期之初,上埃及幾個城市都把荷魯斯作為重要神祇加以敬奉。希拉孔波利斯的權貴把荷魯斯奉為保護神,這無疑有助于統治者擴大自己的世俗權力。到涅伽達文化第三期末,統治者的名字刻寫在象征王宮的橫切面圖案上,名字上面則是象征荷魯斯的隼,意指荷魯斯神保護君主,充分顯示了君權與神權的緊密關系。
公元前3200年左右,孕育文明的客觀條件首先在上埃及形成,以文字、公共建筑和政治體系為主要因素的古代埃及文明的種子在希拉孔波利斯破土而出。權貴們借助先進的生產工藝,通過對剩余產品的積累和奢侈品的壟斷,來強化自己的權力并彰顯其身份,他們利用尼羅河所提供的便利條件向外輸出陶器等先進產品,與外界交換原材料和奢侈品,甚至進行掠奪。他們不僅用世俗和宗教性的大型建筑物表達自己的地位,神化手中的權力,而且借助文字宣揚王權理念并構建官吏制度。古代埃及文明應運而生,其所產生的自然和社會背景以及內部機制不同于西亞早期文明,發展軌跡也有別于其他文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