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璣圖》,是織在錦緞上的詩。總計八百四十一字,除正中央之”心''字為后人所加外,心在中間思夫心切。原詩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各二十九字成回字形,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據當前統計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
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代表作者思夫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嘆為觀止!
作者蘇蕙,字若蘭,陜西武功人,約生于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當地百姓傳說,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
蘇惠獨守長安空閨,日子稍長,便感寂寞難耐。丈夫在身邊時,不能感覺出他太多好處,現在一離開,思念之情卻是刻骨銘心,不由得悔恨當初的負氣。
天水市蘇惠石像
悔恨之余,她便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后突發奇想,又經反復推敲構思,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后懷著滿腔幽思、廢寢忘食地把詩詞織在八寸錦緞上。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
唐朝武則天曾專門為蘇惠與《璇璣圖》撰寫序文。宋代才女朱淑真著有《璇璣圖記》,成為堪與武則天所撰序文媲美的研究文章,導演陶江華也以璇璣圖為話題,將其搬上熒屏,拍為電影。其詩在中國歷史長河地位頗深,也是千古奇詩之溯源!
喜歡古詩的朋友一定要讀一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