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出處
鷓鴣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譯注
我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我的懶散和疏狂是上天所賦予的。
1.西都:指洛陽。
2.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山水郎: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3.“天教”句,一作“天教懶慢帶疏狂”。疏狂:狂放不羈。
4.“累上”句,一作“累奏流云借月章”。累(lěi):數次。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5.觴(shāng):古代蠱酒的容器。
6.玉樓金闕(què):指汴京的宮殿。
說明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詞。據記載,朱敦儒曾被欽宗召至京師,并授以學官,朱敦儒卻不肯接受,言自己“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最后離開京師,拂衣還山,這首詞大概作于途中。
賞析
朱敦儒年輕時期,一直隱居在洛陽的山水之間,過著神仙般逍遙快活豪放不羈的生活,正如他詞中所寫——“我是清都山水郎”。作者以“山水郎”自許,表明熱愛山水乃出于本性,不但如此,他還聲稱自己疏狂的性情是上天賦予的——“天教分付與疏狂”。所以,詞人“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這二句寫得非常浪漫,體現出詞人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幾句,刻畫詞人沉湎詩酒、蔑視權貴的狂放性格。他豪言自己吟詩萬首,飲酒千殤,自得其樂,何曾正眼看過那些有權有勢的侯王將相。“詩萬首,酒千觴”,極言詞人賦詩飲酒之多,表現出其生活之瀟灑;“幾曾著眼看侯王”則以反問語氣,強化了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態度,使他的狂放不羈性格表現得更加突出。作者既然不曾“著眼看侯王”,那么他對“玉樓金闕”亦是不感興趣的,“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才是他最為留戀的。全詞表現出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疏狂之態。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