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刑辯律師由于資歷尚淺,自身案源有限,因此一旦接受委托后,往往會出現如下兩種極端情況:
一種是馬不停蹄,恨不得天天案件有新情況,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刻去會見、去與家屬接觸,即便有時候可以以電話、郵件解決的問題但是必須要親自當面處理,即便是異地也恨不能天天時時刻刻親力親為,這種律師,當事人及其家屬必然會感激其盡心力,但是律師代理的實際效果卻往往事倍功半,有時候甚至會起反作用,會讓當事人和家屬感覺到律師工作低效,樹立不起律師的權威,這種類型的律師在整個案件中平均用力,在沒有新情況發生的情況下經常會無效地反復與辦案機關溝通,也常常會引起辦案人員的反感,律師本人也陷入疲于應付之中;
另一種律師是僅僅走程序,不論結果,即進行'無效辯護',這種律師自然創造不了好的辦案結果,自然也不會贏得當事人的尊重,而且有時候在本該律師能發揮作用的時候卻毫無作為,甚至會貽誤最好的戰機,更為嚴重的是,當事人及家屬也許會在事后埋怨律師無為甚至要求對律師進行追責。
那么,刑辯律師在接受委托后,應該如何避免上述兩種極端情況呢?筆者憑借多年刑辯經驗,認為在一個刑事案件中,如要做到既能有效工作,又能不貽誤戰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辦案節奏。
什么是辦案節奏呢?簡單說來,便是在整個辦案過程中,承辦律師要著重把握案件的節點,在需要律師發揮作用的節點時一定要完成規定動作,不拖沓,抓住有利時機,迅速高效地產生良好的效果;在案件平緩期時,以逸待勞,蓄勢待發。這樣,律師個人便能夠根據案件進展有選擇地分配個人精力、調動相關各方協調配合,能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到更多的案件上,并且每次與當事人溝通時都能保證及時高效,這樣自然便可獲得更理想的辦案效果。
那么,問題來了,在一個完整的刑事案件中,有哪些辦案節點需要刑辯律師著重注意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兩大部分:
一、程序方面
1、接受委托階段
與委托人洽談案件是一個案件的開端,律師必須對此高度重視,這決定著雙方是否彼此信任以及案件最終是否會被委托。有時候,案件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事人會不斷咨詢,雙方會不斷磨合;而有時候,案件的形成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根據委托人的不同情況,律師需要采取不同的對待方式,總體來說,律師在接待時態度上既不能過于熱情,又不能過于冷淡,前提是必須以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的為人品質贏得當事人的肯定。
2、第一次會見
接受委托后,由于委托人一般并不是案件的親歷者,所以對案件的描述并不一定完整、準確,故律師在接受委托后的第一時間需要去看守所會見當事人。第一次會見尤其重要,既要了解案件的全部情況,又要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并進行心理疏導、生活幫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會見前后,都要與家屬進行相應的溝通與對接。(關于第一次會見的技巧可參見本律師另一篇文章《刑辯律師第一次會見ASK大全》)
3、閱卷階段
當案件移送至檢察院時,律師的一個重要權利便是閱卷。閱卷有利于律師全面掌握案件全貌,并就案卷內容進一步與當事人溝通。律師在這一階段要做好閱卷筆錄、質證意見,并形成初步辯護詞。律師一定要緊隨案件進展,要在案件第一時間到達檢察院后就緊鑼密鼓地聯系辦案機關,開展閱卷工作,因為要防止檢察院在律師還未閱卷的情況下速將案件退偵,一旦到公安階段,律師便又無法接觸到案卷,而且這期間耽誤的時間有可能要長達一個月之久;又要防止案件已經到達檢察院后,檢察院在商議后又以指定管轄等手續未到位為由繼續不允許律師閱卷等。
4、法院階段
案件進入到法院階段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開庭。開庭前,要準備好所有相關的法律文書,并且將文書按照有利于開庭以及律師自身習慣的順序擺放好;其次在開庭前一定要再次會見當事人,告知其開庭程序,與其溝通辯護思路,做好心里疏導工作;再次,在庭審過程中,要據理力爭,爭取一切對當事人有利的機會,與法官、書記員良好互動,并且一般來說,因為庭審對當事人來說都屬于一次大的考試與節點,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在開庭后再會見一次當事人,并且在出判后、上訴期屆滿前還要會見當事人,詢問其是否上訴,尤其是在案件結果不理想時更要做好與當事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力爭取得理解。
二、特殊節點
1、變更強制措施階段
刑罰主要是是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是剝奪生命的懲罰措施,因此,強制措施的變更便意味著當事人的人身自由獲得不同程度的限制或擴張,這對于當事人及其家屬來說都至關重要。因此,但凡當事人符合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的條件時,律師一定要結合案件情況及當時人的需求為其及時提出,并牢記《刑事訴訟法》上的期限規定,在法定期限到來時,向辦案人追問辦理結果。
而某些當事人已經處于取保候審等相對自由的狀態時,一旦到達新的階段,在新階段第一次訊問或者去辦案機關配合調查時,當事人的心里一般非常恐慌,尤為害怕辦案機關會變更強制措施,將其收監,這時候,如果當事人心里較為脆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律師陪同,或者根據案情分析變更措施的可能性,給予當事人法律上以及心理上的安慰和幫助。
以2013年筆者親辦的一個案例為例。因涉及到一個賄賂案件,當事人被作為證人從河北押赴四川,雖然當事人并非是嫌疑人,但卻被限制人身自由,參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17條'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針對嫌疑人的規定,把握住'12小時'、'24小時'的節點非常重要,因此,在當事人被帶走即將滿12小時時,筆者深入檢察院尋找當事人,找到其被控制的場所并向主辦檢察官遞交了《關于XX不構成行賄罪的法律意見書》,告知其扣押時間已逾12小時;經過一夜無眠后,在當事人被扣押近二十四小時時,筆者再次闖入檢察院,找到主辦檢察官,與其就本案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扣押時間即將臨近必須強行放人等問題進行了言之有據、語氣強硬的溝通,之后在馬上臨近24小時時,當事人恢復了人身自由!因此,筆者在兩次辦案節點時與辦案人員的溝通分外重要,使得當事人及辯護律師的訴求得以表達、辦案程序得以保證、當事人的利益得以保障!
2、調查取證階段
調查取證是很多律師都不愿碰觸的環節。律師在調查取證時,既要有效、快速地進行調查取證,也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絕不碰觸紅線,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調查取證。
由于篇幅所限,暫且介紹以上辦案節點,總之,律師在辦案過程中要善于總結,根據每個案件的特殊情況以及自己的辦案風格,把握好辦案節點,這樣便可從容代理各類刑事案件,贏得當事人及其家屬的贊譽,贏得辦案人員的尊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最終取得良好的辯護效果。
來源:無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