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門 室號思泓居,1974年出生于浙江新昌,書畫印兼修。師從鮑賢倫、徐正濂先生。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西泠印社社員。
幸福的小城(外三篇)
■何國門
小時候,曾不止一次地對著中國地圖想,自己為何如此不幸,出生在新昌這個又小又偏又窮的小縣城。
我是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到更大的城市生活的,可我沒有選擇。身邊早幾年去大城市闖蕩成功的朋友回來見到我,會用很遺憾和同情的語調說:“你為什么還待在這里?”在他的眼里,小城已似一個閉塞的小村子,甚至如一口小小的水井了。
我總是笑笑。別人做人做事都想做大做復雜,我追求的是做小做簡單做深入。我說我喜歡做不吃力又討好的事,而不是吃力又不討好。《新昌縣志》記載,新昌何氏始祖山東青州人,宋代任兵部尚書,因愛戀這方山水,年老解職定居新昌。我與新昌篤定的緣分,看來有據可查已近千年了。
新昌古稱剡,有剡溪、天姥、沃洲、桃源等,自古都是文化人口中的熱詞,劉阮遇仙、雪夜訪戴、支遁買山放鶴、李白夢游,更有謝靈運、劉勰、賀知章、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范仲淹、朱熹、楊萬里、陸游、徐霞客、徐渭、金農、袁枚、弘一等名士踏歌而來,佛國道宗、茶道之源,千古書畫頭號人物王羲之也棄蘭亭歸隱并卒葬于此。新昌小嗎?
小城現在也不通火車不通輪船更沒飛機,但高速路網發達,火車輪船飛機都好像停在自家的后院,去哪里都方便。小城不堵車,到哪一頭都只要十多分鐘。大城市的朋友說,你要看好的展覽或是生個大病,還不得多跑一個多小時來杭州或更遠的北京?我說,你們算算每天堵在路上浪費的時間,誰虧?小城空氣好,就不會生大病。呵呵!我這多少有點阿Q精神。浙江人勤快肯吃苦,“浙商”崛起,新昌山里人更是勤快樂于吃苦,都能把缺點變優點,原來貧窮的小城已是富庶的小城。
說小地方搞書畫很難出人頭地,吳昌碩、齊白石為什么只有從小地方走向大城市之后方才顯貴呢?我想,他們兩家出山時都是五六十歲了,若是去早了,身子骨還軟些,怕也未必能修成大師啊!
鮑賢倫老師在乙酉年終于答應收我為弟子時,賜贈我一副對聯“梅好不妨同月瘦,泉清莫恨出山遲”。巧的是上聯正合我出生的時辰,乃月光之下梅花初苞時;下聯自是有大深意在,我若是山泉,自然不怕甘甜清洌無人知。我把對聯掛在工作室的正堂前,每看一眼,心就淡定一分。
我在小城的家,雖不是寬敞的別墅,但起居、揮毫已足夠大,又另有一處工作室,都是傍著石城山,滿窗松風花雨,百鳥啾啾,又時能聞見江南第一大佛的梵音鐘聲,好個清修安居之地。到處走過不少地方,我還真就最愛新昌。妻子斯鴻賢惠漂亮,志同道合,兒子公望六歲,模樣長相和內在的聰明,都是盡取了我和妻的優點,雙親父母都健康,別人羨慕,我自己也真正感到幸福。
(此文寫于2010年5月)
思泓居漫記·龜
我上初一開學的頭一天早晨,半路經過一水渠,發現一只巴掌大的烏龜伏著,我欣喜萬分,捧起它就狂奔折回了家。
那年初秋一直到冬天,這只龜卻不肯吃一點東西。我急了,跑到新華書店,用全部積蓄買了兩本怎樣養烏龜的書來研究,知道了這只龜學名叫墨龜以及它的習性,明白了天一冷烏龜就要冬眠。第二年天暖,它果然開始進食了。我為它抓魚彈鳥,把它身體養得烏黑發亮。它也很喜歡跟我玩,陪我打發了不少無聊的少年時光。我怕它丟了,把“何國門”三個字用篆書刻在龜甲上,父親見了直笑我——傻小子,你成烏龜了!
初三那年,我因為各種貪玩,學業明顯下降了,父親很生氣。那是一個雨天,父親忽然遷怒于烏龜,拾起它像手雷一樣狠狠扔出門去,可憐的烏龜在空中劃過一道長長的弧線,“啪”地一記重響摔落在亂石灘上。我沒有遲疑,冒著被父親打死的危險,箭一般跑過去把它搶救回來。可是那一年冬天,它在冬眠中永遠地睡著了。
現在養的這只烏龜,是去年這個時候才來我家的。那時我母親膝蓋疼痛,上下樓梯特別有影響,有人提供偏方說取一只克蛇龜煨干碾粉吞食有奇效。克蛇龜學名黃緣,新昌東南山區產此物。一打聽,說此物今已十分稀見,價也奇昂。我托了幾人,終無結果。神通廣大的曉波兄聽聞,竟一下采來兩只大克蛇龜贈我。但此方法與我母親的痛并不對路,她服完了一只龜粉后,不見效果。那剩下的一只龜,便作思泓居的寵物養起來了。
我寫寫畫畫累了,就會去看看它。它挺調皮,經常換地方躲起來,在你找得快要絕望時,它突然出現在你腳后跟了。它還愛溜進我書房里轉悠,我怕它會弄壞宣紙什么的,但總也攆不走它。
種花養鳥玩龜,的確浪費不少時光,好在如今父母是不會斥責我玩物喪志了。母親還最喜歡給龜兒飼食,我怪她喂太多了,母親說:“都餓了一個大冬天了,還不給它多吃點?”其實龜兒冬眠后,是要慢慢恢復食量的,可這種很專業的知識,說了她也不聽。
我與梅花伴月生
我生在梅花初開的月光下。還刻過一方自用印,叫“我與梅花伴月生”,說明我與梅花的緣分。
平日里畫畫,竹子之外,就數梅花多了。
思泓居中只有一株盆梅。幾年前一癡兄下江南,是早秋九月,這梅樹卻繁花滿枝,并綠葉簇擁著,一癡兄拍了照片,發到了網上,也算出過名了。
秋天開梅花的奇事,也就見過這一回。
今年春節前個把月,這梅樹就照例綴滿了小小的花苞,但今年天冷,到了除夕,也只零星半開了幾朵。
正月初一,畫了小幅梅花,又寫了幾張字。辛卯新年,就算開筆了。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又翻讀到缶翁這句詩,就決定明天初三,與妻兒一起去超山看看梅花。
超山的梅花,也只是星星點點而已,不過滿山梅林中,竟見到一兩株怒放的,那是梅中之梅吧。
春節長假,連日晴好,思泓居的梅花陸續開起來了,我每天用很多時間細細看它。很多年來,我真沒有這么閑靜地細看過它,也不知辜負了多少個春天。
多年的摯友,年前從山陰捎來兩壺青梅酒,啟開斟上一杯,坐花蔭里,一直喝到太陽落下。
初八,天開始下起了雪,又變成了雨。思泓居那株梅樹,被淋得濕漉漉的,花朵上綴掛著顆顆好看的水珠,我想把這景致描畫下來。
我畫過雪梅,沒畫過雨梅,也沒見別人畫過。但舉筆三思,實在拿不出表現雨水的手段,只好放棄這個念頭。
但我不忍看這水珠兒掉了或化掉,就取來小勺,一滴一滴收起來,蓄得淺淺一小盞。
我取這含著梅香的水兒,用端硯和古墨輕輕研磨,抄了幾段古人題梅花的詩,消磨了一段時光。
正月十一,陪雙陽兄去金庭謁羲之墓。快到金庭,就見大片大片盛開的梅花。書圣墓前也盡是一樹一樹的梅花,他老人家也一定是喜歡梅花的吧。
憶去年暮春,陪青凱兄來見書圣,復登金庭山,山上都是墜滿青梅果和綠葉的梅樹,青凱認不出這就是梅花樹,還說自小吃了很多話梅,哪知是梅花的果實。
昨天是元宵,過了元宵,這年就算過去了。
過年這幾天,畫了幾張畫,寫了幾張字,刻了幾方印,都與梅花有關。挑十件稍滿意的,并折了一枝思泓居的梅花,快遞給北京的青凱兄,放鳳凰畫館里搞一個梅花專場,希望它們帶給更多愛梅花的人——富貴吉祥!
超山的梅花,此時該已開成一片香雪海了吧。
二鯢記
友人在新昌某深山溝里捕獲小娃娃魚兩條,徑直獻寶思泓居說供公望玩樂。望兒也甚喜歡,蓄于魚缸。
娃娃魚又名鯢,生活于生態極好的山澗,能壽150歲,是吉祥物。我曾聽說新昌有,但是大家并沒有見過,很稀罕。
這廝動作遲緩,卻有如壁虎的爬壁能力,不費力即遁逃魚缸外。換極深的大水桶蓄之,亦遁逸。復用口小肚大之玻璃樽蓄之,其始不能攀越內傾之壁也。但廝不死心,不斷攀援、不斷摔落其內,至力竭,稍息又努力攀之,竟夜如是。
此鯢世代優游于山林,一朝被困于盆缽,其態之囧,其心之惶恐,余心不忍也!即決定一俟天明,放歸原處。
第二天早,望兒反悔,不欲放生。我與鴻說服之。
攜二鯢驅車數十里,終問尋至二鯢出處。此地了無人跡,果然好山好水,風極清朗,見河灘卵石潔凈無塵,水亦碧透,中有石斑魚無數。噫!美如斯,莫怪廝如此拼命掙扎要回來焉!
望兒將鯢從玻璃樽中小心取出,內心仍不舍。我與鴻安慰之:“我們還可以常來看它們的!”
望兒小手捧之,鯢也似懂兒心思,回看許久。乃放至水中,二鯢皆不游走。我與望兒復一一捧起鯢再作惜別言,兒對視鯢道:“我記得你的樣子,你是‘豁嘴’。”我遂細看,一鯢嘴唇乃明顯歪裂畸形者。
二鯢似聽懂人語,聞罷緩緩游向深水里去,四肢往后收于腹下不見,大尾與身體優美地擺動,的確像一尾魚。
我們的越野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著往回走,鴻被顛得要吐,但是我們仨還一路替二鯢笑侃它倆的奇幻之旅,還費心思計謀怎么對獻寶的朋友交待。鴻說:“以后要多回那兒看看,那兒的卵石真干凈!水真清澈!”望兒說:“還有我的‘豁嘴’!”
何國門書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