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
【前言】
隨著檢驗科各崗位的細化,我們工作人員基本不直接接觸病人,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弊端。對于病人,我們接到的僅僅是貼著條碼的標本,那么面對首診病人血小板低,我們應當怎樣才能及時作出處理,給臨床一份準確的報告。
【案例描述】
2016年3月3日,患者何某,男,年齡46歲,門診掛號血液腫瘤科,醫生診斷為ITP,在我院查血常規結果如下圖1,儀器使用的sysmex-xs1000i,具體sysmex-xs1000i電腦系統的研究如圖2;
圖1
圖2
【案例分析】
中年男人,血小板低。白細胞散點圖異常,儀器電腦系統的研究顯示E%為30.8%,符合我科室復片準則。處理如下:檢查標本無凝塊,將血常規標本混勻,取一小滴血按照科室標準操作規程制作血涂片,染色后鏡檢,鏡下未見血小板聚集,且每油鏡下確實可見血小板少。由于白細胞沒有分類,我對細胞形態特別留意一下,發現大量瘧原蟲滋養體,環狀體,這也許就是白細胞散點圖異常的原因[1],由于瘧原蟲散點圖位置跟嗜酸性粒細胞靠近,所以不難解釋儀器電腦系統的研究顯示E%為30.8%。
正當我欣喜之時,患者找到我,自述對于結果有些著急,仔細詢問情況,該患者畏寒發熱3天,在下級醫院查血常規血小板低,用抗生素治療無效,遂來我院,追問患者2015年6月曾到云南緬甸出差。我將患者情況及這血涂片所見請教我的上級,確定為瘧原蟲感染。遂出報告如下圖3,之后追蹤該患者,患者血涂片被送去疾控中心分型為間日瘧原蟲,按間日瘧原蟲治療后,患者退燒,不久后復查無瘧原蟲,準予出院。
圖3
【總結】
據有關文獻[2]介紹,瘧疾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占90%,多為惡性瘧。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和惡性瘧,以云南和海南等地相對嚴重。這正與該患者出差地點相符,隨著國際化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出差,筆者認為當遇到反復發熱,并伴血小板降低,白細胞散點圖異常的患者,或者嗜酸性粒細胞高的患者,常規用藥無效,可以懷疑瘧疾可能,不要以我們不是疫情區為由就忽略瘧疾可能。當然,更體現了制定實驗室復片準則及顯微鏡鏡檢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高曉玲.黃琪富.楊美蘭 . XE-2100血液分析儀篩選檢出瘧原蟲感染一例[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3).5500-5501.
[2]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說明:本文為中華檢驗醫學網、檢驗醫學微信公眾平臺全網首發,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因為專業所以權威丨投稿聯系:125570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