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你說我平時明明胃口不好,怎么又胖了?
——讓我看看……因為濕氣重。
中醫有“肥人多痰濕”之說,生活中也常有人說“濕人多肥胖”。
最近正處于黃梅天季節,讓人很不舒服。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什么是濕氣,以及怎樣遠離濕氣、保持健康↓文末有菜譜推薦噢!
本期名醫面對面
嘉賓介紹
茅建春,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津液代謝不暢引起內濕summer
濕氣有“外濕”及“內濕”兩個概念。
“外濕”即外界環境的潮濕。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地處長江三角洲,夏季降水充沛,最近正處于梅雨季節,可謂是濕上加濕。
“內濕”即平時我們說的“身體濕氣重”,中醫也將其稱之為“水濕”或“痰飲”,是因津液代謝障礙引起的病理狀態也是致病因素。(通俗的講,就是“津液”在人體內旅途不順。)津液怎樣代謝summer
外濕主要是由于天氣及所在地點的潮濕產生的,我們并不能改變,我們主要來談談內濕的成因。
先看一下身體里“津液”是怎樣循環的??津液循環是由肺、脾、腎三臟一起完成的三步曲。
1
第一步,由脾臟將我們吃下的食物等運化為津液,并將其輸送到肺。
2
第二步,肺為水之上源,主通調水道。在肺氣宣發肅降作用下,將津液進一步向上向外布散于頭面肌表(出汗),向下、向內輸布于內臟,并下達于腎(尿液等)。
3
第三步,腎為主水之臟,通過腎中陽氣的蒸騰氣化作用,將其中清者上升復歸于脾臟而再次敷布周身,濁者通過呼吸道水汽、汗液、尿液、糞便的形式排出。
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如果脾虛,脾不能正常運化,很容易引起內濕。夏季是容易傷脾的季節,因為在炎熱、濕熱的夏季,大家懶得運動,喜歡在冷氣充足的空調房里吃著冷飲冰西瓜大快朵頤,生冷、油膩易傷脾氣。另外,夏天口淡無味,濕氣重者尤喜好重口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最易致脾氣受損。
所以,祛濕需要健脾!讓脾臟有足夠的活力,帶動身體的“濕氣”尋找到出口,通則不痛!
濕氣重會有哪些不舒服?summer
1.頭身沉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
2.關節癥狀:中醫認為“無濕不成痹”,每于梅雨陰天,也是風濕關節痛好發的季節,主要是濕邪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致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
3.食欲欠佳:濕邪困擾脾臟,影響其正常運化功能,會使人表現出腹脹、食欲欠佳等。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帶下增多: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雙腿沉重、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征都是典型的濕邪作祟表現。
5.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后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征。
6.面部頭發冒油,臉上長痘,頭汗較多(蒸籠頭):常見于中焦濕熱蒸騰于頭面部。
7.口氣重、將軍肚:濕氣蘊結于腹部,上蒸于口。
8.舌苔:舌苔厚膩是濕氣重的經典表現,它常在各種癥狀出現之前就已出現。如果懷疑自己濕邪為患,請來中醫院讓中醫醫生觀觀你的舌。濕氣重會讓人虛胖summer
中醫有“肥人多痰濕”之說,生活中也常有人說“濕人多肥胖”,這里的“胖人”多指那些脾虛之人,他們的肥胖是一種“虛胖”。
為啥會虛胖?
1、脾虛使得脾失健運而造成痰濕內生,痰濕在困阻脾胃之后又加重損害脾的運化功能,從而濕氣更重,不僅病人自覺困重,外形也顯虛浮。
2、“濕屬陰邪,易損陽氣”,濕氣重的人比較怕冷,身體就會囤積更多脂肪來保溫,也容易發胖。
因此這類人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了惡性循環,變成了一個明明脾虛吃得很少卻還是顯胖的委屈“胖子”。學會“排濕”才能遠離“虛胖”summer
脾虛濕重者屬于易胖體質,不建議通過節食來減肥,下面是“排濕”的幾個生活方式注意點↓
1.居住環境避免潮濕
中醫里常說“長夏防濕”,在長夏季末,居住環境一定要避免潮濕,盡可能保持空氣流通,讓室內環境清爽、干燥。
2.清淡、適度、均衡飲食
肥甘厚味等油膩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容易損傷脾胃。涼性蔬果,會讓腸胃吸化能力停滯,不可以常食用。
紅豆薏米、蓮藕、冬瓜等都是利尿消腫的食物,平時多吃這些食物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濕氣,排除多余水分,達到減肥目的。
3.堅持一定運動量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方法,能使身體大量出汗直接將濕氣排出體外。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非常有益。建議快走、游泳、瑜珈、太極等舒展全身,微微流汗的運動。
4.保持心情愉快
一般來說,濕氣重的人頭身沉重、食欲不振,身體不舒服,心情當然很難“美麗”。然而越是心情不好,人體氣機越是不通暢,影響體內津液運化功能,使津液停滯積溜,進一步加重濕氣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特別需要自我調節。可以約上好友喝喝茶聊聊天,或是去濱江吹吹晚風來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祛除濕氣小方法summer
喝保健茶、按摩穴位是常見的祛除濕氣的小方法。
01保健茶
1.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凈,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沖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3.木棉砂仁飲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一同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濕后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飲用。
2按摩穴位
1.豐隆
作用:豐隆穴有健脾化痰,舒經活絡等功效。特別是梅雨季節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濕作用尤佳。
位置: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鐘。
2.三陰交
作用:三陰交有健脾利濕,調和肝腎,寧心安神之功。
位置:內踝上3寸。可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鐘。
3.陰陵泉
作用: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濕。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每天用手指按揉這里10分鐘以上即可。
4.中脘
作用:中脘穴可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具有健脾和胃之功。脾胃健康,濕氣自除。
位置:臍中上4寸。取穴可采取仰臥姿勢。可用手指指腹或掌根在穴上按揉,每次2-5分鐘,或者將撐心搓熱,再摩擦本穴約5分鐘左右,至局部有脹熱感即可。
排濕菜譜(湯羹)推薦summer
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和紅豆按2:1配。
做法:把薏米和紅豆洗凈浸泡一晚。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功效: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養血又祛濕。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干。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后放入山楂條、葡萄干再煮三分鐘即可。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濕,使人面色紅潤,精神氣十足。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余廢物,起到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