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既是世界知名香料,又是傳統中藥,沉香作為藥用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中藥醫著中,沉香都稱為最珍貴的香藥之首,列為中藥中的“上品”。
沉香在經方驗方中的應用
據統計,在中藥典籍及其他專業書籍中,含沉香方劑的配方共查詢到1163個,分屬于795個方劑名下,分散于193本古今中外的中醫藥書籍中。其中,收錄含沉香的中藥方劑配方最多的是宋朝太醫院編寫的1117年刊行的《圣濟總錄》一書,共收集配方151個。其次是宋朝另一部重要官修醫書《太平圣惠方》,共收集含沉香的配方111個。這表明公元十世紀以前沉香已作為重要中藥被廣泛應用。
配方數量最多的方劑名叫“沉香散”,共統計到76個配方。“沉香丸”有45個配方;“沉香湯”有23個配方;“丁沉丸”有11個配方;“沉香化氣丸”有10個配方;“沉香煎丸”有9個配方;有4個方劑名下分別有7個配方的,它們分別是“沉香降氣丸”“沉香飲”“琥珀丸”“鹿茸丸”;有3個方劑名下分別有6個配方,它們分別是“沉附湯”“沉香化滯丸”“檳榔散”等。
在795個方劑的1163個配方中,共出現819味中藥材,其中在50個以上配方中出現的藥材有64味,在100個以上配方中出現的藥材有32味,在150個以上配方中出現的藥材有13味,在200個以上配方中出現的藥材有9味,在300個以上配方中出現的藥材有5味,出現頻率最多的是木香。其出現在584個配方中,其次是甘草、人參、丁香、茯苓。
在1163個配方中提到的主治功能主要在157個方面的病癥,表明沉香與不同中藥配合使用,具有各種藥用功效。含沉香的方劑主要藥用功能還是比較集中在一些特定的方面,如胃弱、消化不良、胃痛、腹脹、腹痛、腹瀉、脾胃不適、胃癌等癥。還被運用于緩解治療胸悶、心痛和安神助眠等方面。同時還有明顯的提陽強腎功效,文獻中一半以上的方劑都集中在治療上述幾個方面的疾病,這與現代醫學科學對沉香的認識是一致的。
備注:圖1-圖5摘自蘇娟,劉釗,李榮春,等. 含沉香中藥方劑的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2017, 32(4): 1853-1855.
沉香在中成藥、民族藥中的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藥典》和《部頒標準》中,含有沉香的中成藥和民族藥有100余種,尤以藏藥的應用較多,包括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沉香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廣棗丸、八味沉香散、八味清心沉香散、八寶坤順丸、人參再造丸、平肝舒絡丸、安坤贊育丸、婦科通經丸、蘇合香丸、沉香化氣丸、潔白丸、梅花點舌丸、紫雪、舒肝丸、暖臍膏、礞石滾痰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沉香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廣棗丸、八味沉香散、八味清心沉香散、八寶坤順丸、人參再造丸、平肝舒絡丸、四方胃片、樸沉化郁丸、再造丸、竹瀝達痰丸、全鹿丸、安坤贊育丸、婦科通經丸、蘇子降氣丸、蘇合香丸、沉香化氣丸、周氏回生丸、潔白丸、神香蘇合丸、消腫止痛酊、通竅鎮痛散、梅花點舌丸、清眩治癱丸、舒肝丸、暖臍膏、新雪顆粒、醒腦再造膠囊、礞石滾痰丸、九香止痛丸(七香止痛丸)、淸眩治癱丸、紫雪散、暖躋膏、阿魏八味丸、安神鎮驚二十味丸、檳榔十三味丸、補腎健胃二十一味丸、沉香安神散、沉香十七味丸、暖宮七味散、清肺十八味丸、清肝二十七味丸、清熱二十三味散、清熱二十五味丸、清心沉香八味丸、順氣補心十一味丸、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玉簪清咽十五味丸、云香十五味丸、扎沖十三味丸、珍寶丸、珍珠通絡丸、養心達瓦依米西克蜜膏、三十五味沉香丸、八味沉香丸、八味沉香散、仲澤八味沉香散、安神丸、如意珍寶丸、秘訣清涼散、薩熱十三味鵬鳥丸、常松八味沉香散、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冰片散、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牛黃散、十一味維命散、十一味斑蝥丸、二十味金湯散、二十味沉香丸、二十味肉豆蔻散、二十味肉豆蔻丸、二十五味綠絨蒿丸、十六味杜鵑花丸、七味馬錢子丸、十三味馬錢子丸、手掌參三十七味丸、保真膏、八味三香散、九味沉香膠囊、十一味維命膠囊、清心沉香八味散、紫雪膠囊、紫雪顆粒、雙黃祛風丸、回春散、小兒和胃消食片、肺心夏治膠囊、肺心夏治膠囊、七十味松石丸、四十二味疏肝膠囊、沉香化氣丸、沉香化滯丸、沉香降氣丸、舒肝快胃丸、快胃舒肝丸、香砂胃痛散、厚元行氣丸、珍寶解毒膠囊、沉香安神膠囊、益氣養血補酒、全鹿片、復菊活血丸、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四香祛濕丸、珍龍醒腦膠囊、風濕塞隆膠囊、珍珠活絡二十九味丸、舒更膠囊、紅花如意丸、參茸鹿胎丸、寧坤丸等。
沉香的其他應用
除藥用外,沉香還廣泛應用于香道、日化用品、工藝品等多種產品的開發和利用。
聲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