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船員做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生活工作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危險性。船員在檢查封閉貨艙,克令吊保養,舷外作業,系泊作業時都有不穩定的危險因素。船員如果在海上航行期間發生意外,外界的專業醫療救援隊伍一般都不能及時的介入。在海上,因為治療不及時而造成致死、致殘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因此,具備一定的醫療基礎知識是對發生意外時,實施自救互救最基本的保障。在早期,所有的遠洋船舶上都會配備一名船醫,而且他們的地位和薪資也相當于駕駛員。但是,隨著船員的社會地位改變和船員薪資不在具備優勢性,科班出身的船醫正在逐漸減少,船員的醫療保障水平也在逐漸縮減。從今天起,我們會分期對急救知識進行介紹,急救內容均來自紅十字專業培訓課。
在遠洋事故中心臟驟停(SCA)致死的案例并不在少數。 造成心臟驟停的原因也很常見,溺水、觸電、急性中毒、艙室窒息、高空墜落等等都可能是其誘發因素,而心臟驟停造成的后果極其嚴重。心臟驟停期,患者意識完全喪失,心音、脈搏消失。心臟驟停10秒鐘,出現意識喪失、抽搐、眼球偏斜;20~30秒鐘,出現呼吸斷續,隨后停止;30~60秒,出現昏迷、瞳孔擴大;4~6分鐘,腦組織開始不可逆損傷;10分鐘,出現腦死亡;超過10分鐘,機體組織代謝完全停止,細胞死亡。由此可見,第一時間對心臟驟停者的搶救,其意義是極其重要的。其黃金時間是論秒算的,越早一秒,存活的可能就越大。否則,即使后期搶救過來了,患者也可能是腦死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植物人。
對于心臟驟停者通常采用心肺復蘇進行急救。急救的第一原則是,施救者首先要觀察周圍環境,確保施救者自身是安全的。在已知的船舶死亡案例中,有很多慘痛的教訓。一些施救者未能合理判斷周圍環境,結果自身變成被救者甚至死亡的。確認環境安全后,進入急救程序:
一、檢查患者意識
在患者雙耳邊大聲呼叫,觀察患者有無反應。 確認患者無反應且沒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僅僅是瀕死樣喘息)時立即呼救(向就近的相關組織求助醫療隊伍)。
二、進行心肺復蘇。
(1)胸外心臟按壓
心臟驟停后,立即開始心肺復蘇是最有效、最佳的治療方法。有效的心肺復蘇可以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環。胸外心臟按壓時,首先將患者頭和軀干平臥在同一堅硬平面上,頭部不能高于胸部。按壓的位置在胸部中央(兩乳之間的中間點),救護者將一只手的掌根置于患者胸部中央,將另外一只手置于第一只手的手背上,雙手十指相扣。上身前傾,雙臂垂直,兩肘伸直,用上身的力量將患者胸骨向脊柱方向按壓,按壓后隨即完全放松(放松時手部不離開胸膛),使胸部充分回彈。按壓的深度約為5厘米,按壓的節奏按照雙數計數法(01、02、03......)連續按壓30次。隨后進行人工呼吸。(請看視頻示范)
(2)人工呼吸
檢查患者口中是否有嘔吐物、假牙等異物。如果有異物,將患者頭側向一邊,用手指小心的取出,但要注意不要將異物推向呼吸道。清除異物后,一手置于患者前額,用手掌推頭,使頭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頜骨下方,提起下頜(解除意識喪失者因舌后墜而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用壓額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閉患者雙側鼻翼,正常吸一口氣,用口嚴密包住患者口唇,吹入氣體(緩慢吹氣超過1秒,避免過度吹氣)。吹氣后放松捏鼻手指,放出氣體。心臟按壓次數和人工呼吸的次數比為30:2。5個30:2為一個周期,周期時長約為2分鐘。一個周期結束后,用10秒鐘檢查一次呼吸、脈搏。若無明顯的自主呼吸心跳恢復,重復循環上述步驟。(請看視頻示范)
此外,在心臟驟停時80%的患者表現為室顫。室顫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電除顫。室顫后每延遲電除顫1分鐘,生存率下降7%一10%,且心室顫動在幾分鐘內即會轉變為心室靜止。因此,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電除顫應在室顫后5分鐘內完成。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輕巧輕便、操作簡單,被譽為現場急救“救命神器”。最主要的是,AED是非專業人士經過簡單培訓就可操作使用的設備,而且其除顫效果也非常明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AED除顫工作時切記不可觸摸、接觸患者!!!
心肺復蘇的完整操作程序。
急救是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基礎應用技能。我們在隨后的節目里,會對更多的急救知識和方法進行介紹。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識,讓生命有一份保障。
筆者注:華信中安擁有著國內最專業、最全面的商船護航隊伍。這些年來,我們曾和無數個船員兄弟共處過無數個日夜,如何提高船員的安全保障是我們最基本的核心,而對于船員的安全威脅也不僅僅是來自海盜。我們希望通過本節目,傳播、提高船員的基礎急救技能。因為一旦發生意外后,治療的黃金時間非常短,甚至只有幾分鐘,如果你懂一些急救知識,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挽救回一個生命。目前,我們的護航隊伍經過紅十字會認證的急救員已達到百分之九十,能夠確保每個護航隊伍中都能至少配備一名急救員。安全回家,是我們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