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忠奇,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經濟博士班2017屆畢業生,即將赴四川大學任副教授。他師從陳甬軍教授,學習成績突出,科研成果豐厚。博士期間,他綜合排名全系第一,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并擔任多份核心期刊的匿名審稿人。他連續三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2016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17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請跟隨小研,一起領略他的風采。
學術里,有我的愛與自由
學術,厚積薄發
對鄧忠奇來說,學術是嚴謹的推導,也是內心熱情的傾注;是扎實的研究,也是足以存世的思想;是走向世界的階梯,也是走向內心的自由之路。
作為一位年輕的經濟學研究者,鄧忠奇在產業組織理論、價格競爭、反壟斷規制、中國城市化等領域成果斐然。從2011年至今,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達14篇,包括2014年在A類期刊《經濟研究》上發表的論文《服務業生產效率真的低嗎?》。讀博期間,鄧忠奇還潛心鉆研外文期刊,發表英文論文4篇,并與國外教授合作多篇高質量的工作論文。鄧忠奇在學術領域的成果和知名度為他的求職打下良好基礎。在應聘四川大學副教授職位時,面試考官亦曾讀過他發表在《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因此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博士畢業直接就職985高校副教授,這是鄧忠奇厚積薄發的體現,也是對力爭一流的經濟學研究者的肯定。
成功,浸透汗水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這份傲人的成績背后,是鄧忠奇持續的熱情和不斷的努力,這熱情像溫柔的火焰,寂靜又綿長。鄧忠奇認為,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再多的天賦,也不及‘堅持’二字。”為了做好科研,鄧忠奇幾乎沒有周末,所有的閑暇時間都投入在學術研究上。多少個日日夜夜,鄧忠奇字斟句酌,力求邏輯自洽、模型嚴謹,所謂“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摸索,獨特思想
鄧忠奇在堅持中摸索出寫論文的要義。他相信,寫好論文,至少需要做到三點。首先,需要模仿優秀論文的寫作模式。這對于學術入門者來說,事半功倍。其次,要形成自己的學術審美,知道好論文的標準。即便暫時不能攀登到學術高山的巔峰,也要知道巔峰的存在,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最后,要慢慢為自己的論文和研究注入靈魂,形成自己研究的獨到之處,創造出有價值的思想。他堅持跋涉在學術之路上,一晃已過十年光陰。
學術是鄧忠奇的巖扉松徑,寄托著他的愛與自由。未來,他還將繼續在學術領域深耕,繼續發揚著人大學子“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的品質前行。
轉自:人大商學院研會(RBS研會)
編輯:李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