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陽性不一定要治療
我國普通人群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比較高,但絕大部分屬于感染后不發病的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即化驗檢查僅有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而沒有其他異常發現,肝功能也正常。這部分人無需治療,只需定期檢查“兩對半”和肝功能,為的是能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變化。
乙型肝炎之所以發生,是人體免疫系統對乙肝病毒在肝臟細胞內識別而引起免疫反應、破壞肝細胞所致。病毒攜帶者其自身的免疫系統對存在于體內,尤其是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不識別,不產生免疫,因而也就不破壞肝細胞,不引起肝炎。而不適當的治療卻會誘導人體免疫系統對體內尤其是肝細胞內的HBV的識別,如果識別了,又不能清除肝內所有的HBV,反而會導致肝臟損害,甚至誘發慢性肝炎。
乙肝治療目標是抗病毒
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膽汁淤積性乙肝等乙肝患者中,慢性乙肝患者占據了絕大多數。
慢性乙肝的特點是病程長、病情易反復,有明顯的肝炎和肝外癥狀。因此,患者普遍求愈心切,盲目追求“轉陰”。其實,不當治療反而會損傷肝臟。
另外,臨床發現有些患者的癥狀和化驗結果并不相符,如有時肝臟組織損害比較明顯,而患者的自我感覺并不明顯。因此,治療必須選擇正規醫院的肝炎專科,需進行反復化驗、動態觀察并檢測一些重要的指標,才能作出比較科學的判斷,為患者制定或調整治療方案。
臨床上,阻斷乙肝病毒的復制是慢性乙肝治療的根本目的,抗病毒治療有利抑制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減輕肝組織損傷,減少或阻止肝纖維化以及由肝硬化所致的肝癌;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體來說,就是采取中西藥物幫助患者抗病毒、免疫調節、恢復肝功能。由于乙肝病毒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它的致病機理和過程非常復雜,治療通常需要3至6個月,有的甚至要更長些,不應隨意間斷。
陽轉陰并非治愈的標志
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抗HBc)、e抗原(HBeAg)同時陽性時,俗稱“大三陽”;在血液中檢測出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體(抗HBe)同時陽性,稱“小三陽”。對已經感染HBV呈“小三陽”或“大三陽”者,如果肝功能正常,就不必進行陽轉陰的治療。特別是“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或者“小二陽”(即表面抗原和核心抗體陽性)時,其實已是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自愈和自限,是經治療后出現的積極反應。
相反,有些患者反復用藥治療后,也出現了乙肝病毒指標的轉陰,但患者反而出現了疲乏勞累、腹脹納差、面色萎黃、肝功能損害加劇、凝血機制惡化等情況,這些轉陰可能是病毒變異造成的。這種病毒變異導致的轉陰,會導致醫生對病情判斷失誤。因此,乙肝治療過程中,重要的是肝功能的長期正常及穩定,而不必強調病毒指標轉陰。
乙肝病人要注重保健
對自己的病情不要過分焦急擔心。臨床證實,焦慮等不良精神因素會降低免疫力,不利病情的康復。
乙肝病毒攜帶者,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及B超檢查,以及時發現是否已發生隱匿型肝炎,一旦發現應及早治療。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盡可能生活用品專人化。特別是牙刷、剃須刀、指甲剪等可能引起出血的物品都要專用,并專門消毒。
不要亂用保肝藥,否則會加重肝臟負擔,對病情反而不利。
乙肝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血液,除了母嬰這種垂直傳播外,與血液有關的因素如注射、拔牙、文身、輸血等也會造成傳染,對此要積極預防。
日常膳食要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香菇、木耳等,少食辛辣刺激物和油炸的食物,堅決忌酒。
經常參加文體活動,有助心情愉快,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對病情康復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