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養短腿柯基一枚,平素非常可愛,眼神又時而略顯憂傷,最喜歡的事情是吃飽飯后繞著客廳來回瘋跑,想來牧牛犬出身的它們,身上總是有無窮的精力要宣泄吧。
記得第一次把它抱來的時候,是從戰友開的一家犬舍那抱來的。當戰友把它從犬舍牽出來的時候,我繞著看了一圈,笑言道:“這狗怎么沒有尾巴?是天生就沒有嗎?”戰友笑道:“不是,是在它們剛出生的時候就給斷掉了,因為柯基這個品種傳統就是沒有尾巴的,這不是顯得它那肥實的小屁股搖搖晃晃的更可愛嗎?”我又看了這小家伙一眼,笑道:“還真是!”
隨后把它帶回家中,感情日深,也日漸聽話,只需一喚,便會顛顛地跑過來,不讓做的事,只須說兩三次,下次就不會再去做了。因為有時呆呆的,遂取名“小呆”。
一日見它跑的歡實,便把它喚來逗著玩,小家伙玩高興了,咧開嘴沖著人笑,而且小屁股扭來扭去,顯得非常可愛——柯基還真是一款會微笑的小狗啊!而且笑的令人很溫暖。
但這時,我的目光卻不經意落在了它尾部那僅存的一截尾骨上。這截尾骨被黑色的毛所覆蓋,加上因為小時斷的比較干凈,平時如果不是特別用力搖的話,以及人如果離得不是特別近,是看不出它那僅存的一截尾骨在那動的,所以我現在才發現。
小家伙當時很高興,也如其他所有小狗一樣,在沖著主人撒著歡,在用力的搖著、它那早已不存在了的“尾巴”。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下不禁有種莫名的情緒在翻涌——僅僅為了人類觀賞所需的某種“美感”,就把它天性當中賴以表達情緒的尾巴給斷掉,這樣,真的好嗎?
隨后我上網查了一下,一種說法是,作為牧牛犬,早期柯基一般都是需要斷尾的,因為怕當它們工作的時候,牛會踩到它們的尾巴。不知道這個說法確切與否,但看起來也是有幾分道理的,總算還是為了它們的安全在著想。
但是,現在一般柯基都是作為家庭寵物來養,難不成還真有人買了柯基是去用它牧牛不成?那為它斷尾的原因,分析下來也不外乎就是以下兩點了:一是戰友之前所說的,這樣它搖起來,屁股肥墩墩的顯得更可愛;再有一個,就是美其名曰的“尊重傳統”了——因為傳統上柯基這個品種是需要斷尾的,如果自己家的不斷,那牽出去別人可能就不會認為這是“柯基”了,再被認為是個土狗,豈非悲哉?
實則,這種想法,不僅是斷了尾的柯基之悲,更是土狗之悲啊!
一個是需要用斷尾來證明自己是屬于“名犬”;而另一個,則同樣是可愛、忠誠又聰明的狗狗,卻要被人另眼相看。
具體斷尾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贅述了,大體上是“自然脫落法”和“強行截斷法”兩種。有人曾在網上問:“斷尾的話小狗會痛嗎?”或者說:“很小的小狗用自然脫落法,應該不會感到痛吧?”我想說,血肉之軀之上,截下一段骨與肉,哪里會有不痛的道理?而且,即便是不痛的話,人,又有什么權利這樣去做呢!?
據說,現在一些國家,已經出臺法律,明確規定不許給寵物進行斷尾,如此辦法,還是很人道的。而且,現在即便是在國際賽場上,我們能看到,有尾巴的柯基,也越來越多啦!
愿天下柯基,早日不再需要斷尾。
愿天下柯基,早日都能夠擁有你們用尾巴來表達情感的權利!
因為,你們不斷尾的樣子,也是那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