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瘦金體是一種書法的字體,宋徽宗趙佶獨創的。
宋徽宗趙佶雖怠于政治,但書畫藝術造詣卻極高。他在位期間曾設立書、畫、琴、棋院,并自封院長,他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畫,整理編輯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和《宣和睿覽冊》,保存和繼承了古代文化遺產。他首次將書畫藝術從手工作坊中分離出來,為宋時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獨創的“瘦金體”,其筆法剛勁清瘦,結構疏朗俊逸,形如屈鐵斷金,匠心獨具,堪稱藝術精品。
人們除了能在古字畫中欣賞到徽宗趙佶的書法之美外,還可以在古錢幣上一睹趙佶瘦金體的風采。由趙佶親筆御書的錢文“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字體端莊秀麗,結體瘦長,運筆挺峻,橫劃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挺脫有力,字體搭配和諧自然,渾然天成?;兆趯⑵鋾w用作錢文,使錢幣斐然生色,底蘊敦厚,格調迥異。
難怪近代泉幣鑒賞家張可中先生給“瘦金體”錢幣以極高的評價,稱徽宗御書錢“范各一體,體各一態,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孫織錦,文彩斑斕。若宣和、政和、大觀、崇寧、圣宋、重和等,摩不骨秀格清,令人意遠,吾人收羅此泉數百種,陳覽于綠窗綺幾之間,直無異展開一部瘦金字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