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的一天,中南海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其中有毛澤東的表兄文運昌,還有文澗泉,此外還有一位姓陳的女子。
毛主席對這個女子特別關照,不僅噓寒問暖,還用稿費接濟她的生活。她就是毛主席的外甥女。
但是很多人就疑惑了,毛澤東只有一個過繼來的妹妹毛澤建,毛澤建在1929年就犧牲了,沒有孩子。那么毛澤東哪里來的外甥女呢?
圖 | 毛主席給外甥女的信
這還要從毛澤東的妹妹毛澤建說起。
毛澤東在他的《祭母文》中說: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毛澤東本沒有妹妹,毛澤建便是從叔叔家過繼來的。
1905年毛澤建出生在韶山沖,父親毛尉生因為常年患病,身體不好,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也患有眼疾,幾乎是雙眼失明。
從小生活在這樣極端的貧困家庭,毛澤建的母親于心不忍,便含淚把女兒交給了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
毛澤建到文七妹家后,毛澤東給她取名“菊妹子”,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娃娃,毛澤民和毛澤覃對這個妹妹十分喜愛。
從小受苦的毛澤建本以為來到毛澤東家里會改變自己的生活,但不幸的是,1919年文七妹病重,在一年的時間內,養父母相繼去世。
在北京汲取知識的毛澤東得知母親病重,匆匆趕回長沙,作為家里的老大,毛澤東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參加革命,隨后他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家鄉。
臨走時他告訴毛澤民,一定要照顧好妹妹。當時“驅張運動”搞得如火如荼,毛澤東從外地回來后,卻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自己的妹妹居然被送到外鄉當了童養媳,童養媳就是由婆家養育女嬰、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結婚。在當時那個年代,由于家庭貧窮,考慮到以后娶不起媳婦就抱一個女孩做童養媳。
當毛澤東得知后大發雷霆,當時毛澤東帶著楊開慧回到老家看不到妹妹,對毛澤民責備一通,必須要把妹妹接回來。
當時毛澤建被送到了肖家,肖家對毛澤建并不好,據說在肖家很多臟活累活都讓她一個人干,如果做不好還要被打罵,有一回毛澤建不小心磕在灶臺上,肖家惡母不但不給她止血,還罵她做事不經心,打了她,從此毛澤建額頭上一直留了一道疤痕。
圖 | 毛澤建(劇照)
毛澤東看到妹妹這樣的情景,馬上和肖家商量要把妹妹接走,但是肖家不同意,這門親事他是給過聘禮的,怎么能說走就走。
毛澤東二話沒說,表示“當時收了你們多少錢,如果是一旦米,我還你們兩旦。”就這樣,毛澤東替妹妹做主,把妹妹從肖家接了回來。
毛澤東告訴毛澤建,他絕對不會讓妹妹受苦,對于這萬惡的童養媳,等革命成功一定要廢除這種惡習。
但是現在有個棘手的問題擺在面前,毛澤建從小沒有上過學,文化水平低,從鄉村走出來的毛澤東,深知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隨后,毛澤東把妹妹送到了長沙上學,這對于毛澤建來說,是人生重大的轉折點。
圖 | 文七妹
當時毛澤建上的學校是崇實女子職業學校,在哥哥毛澤東的影響下,毛澤建在學校成績十分優秀,不僅如此,她還是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讀書寫字讓毛澤建認識到,毛澤東搞革命的重大意義。
實際上,自從走出韶山后,就已經打開了毛澤建的眼界,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鄉村女孩,到可以和大哥一起鬧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建的進步毛澤東都看在眼里。
特別是1923年,毛澤建通過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衡陽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和毛澤東一樣,她在學校積極組織演講,宣傳革命思想,隨后,在何叔衡的介紹下,毛澤建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就在毛澤建跟著大哥轟轟烈烈鬧革命的時候,一個男孩走入了毛澤建的世界,隨著毛澤建的年齡越來越大,毛澤東也知道該給妹妹介紹一個對象了。
經過毛澤東的引薦,湖南第三師范學校的學生領袖陳芬備受毛澤建的關注。
陳芬比毛澤建大兩歲,出生在湖南耒陽的一個貧苦家庭,和毛澤建的命運十分相似,兩個人見面后可以說情投意合。
1924年4月,毛澤東到衡陽出差,特地去看望妹妹毛澤建,當時毛澤建在屋子里貼了一幅字:踏平人間坎坷路,巾幗英豪賽須眉。
毛澤東看到這幅字感動不已,隨后詢問了妹妹的意思,毛澤東同意了這門婚事。
一年后,毛澤建和陳芬在湖南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因為陳芬也是學生領袖,兩個人不僅是革命中的伴侶也是同志。
1927年“馬日事變”爆發,毛澤東在衡陽大搞自衛隊,發展了一支特別有名的游擊隊,陳芬擔任縣委書記,毛澤建就是游擊隊長。
雖然毛澤建是一個女隊長,但她的名氣在當地很響。
有一次毛澤建回到陳芬老家,聽說當地有很多土匪勾結地主橫行霸道,甚至當街毆打老百姓,毛澤建十分氣憤。
毛澤東年輕時就開始農民運動,他經常告訴毛澤建,要時刻為農民著想。
如今看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毛澤建決定幫助農民出氣,第二天她站在大街上喊道:“農民自己都沒有糧食交租,拿什么給你們這些惡霸!”
隨后,她在大街上張貼了魯惡鬼打死佃戶陳志秋罪責難逃”等告示,引發了老百姓的呼聲,最后帶著大家直奔這個地主家。
這個姓魯的地主害怕毛澤建,躲在了棺材里,但毛澤建最后還是把他搜了出來,責令他開倉放糧,并對陳家大筆賠償。
毛澤建作為一個女娃娃,怎么會有這兒大的能耐呢,其實都是跟著大哥毛澤東學的,早年毛澤東在進行農民運動時,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毛澤建深受啟發。
這些土匪地主專門欺負農民,欺軟怕硬,現在終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時毛澤建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在當地她還有個響當當的稱號:湘南女俠。
但命運弄人,在那個白色恐怖籠罩的環境下,毛澤建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
自從毛澤東1927年上了井岡山,毛澤建夫婦便留在耒陽打游擊,當時毛澤建多次聯系毛澤東但是聯系不上,其實當時楊開慧也和毛澤東聯系不上。
已經懷孕的毛澤建由于身懷六甲不能大量勞動,便讓丈夫在外打游擊,不料陳芬不幸犧牲,徒留毛澤建痛不欲生。
陳芬犧牲后,國民黨到處通緝毛澤建,為了不給毛澤東添麻煩,毛澤建決定隱蔽起來,先把孩子生下來再說,但是她沒有躲過這場浩劫。
和毛澤建一同被捕的還有陳芬的姐姐陳淑元,也就是孩子的姑姑,但是敵人通過各種手段對毛澤建進行威逼利誘,想讓他說出毛澤東的秘密,或者投靠國民黨。
對此毛澤建寧死不屈,在臨行前,敵人曾問毛澤建,最后問你一次,你叫什么。毛澤建笑道:“我叫共產黨。”
“我既然敢革命就預備好了這一天,若要我投降,除非日頭從西邊出,江湖倒流,我寧愿死,也絕不叛黨。殺了我,還有無數個革命者,革命者不盡斬不絕。”
看到在毛澤建口中得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敵人便對毛澤建下了毒手,當時毛澤建年僅24歲。
當時毛澤建曾生下了一個孩子,但是她犧牲后,這個孩子也夭折了,這是最大的悲劇。
資料顯示,毛澤建在臨終前曾喊道:今天,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毛澤建,下輩子,我還跟著大哥鬧革命!
毛澤建犧牲一年后,地下工作者把這個悲痛的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并交給毛澤東一封遺書,那就是毛澤建寫的。
她在遺書中寫道:
我將斃命,不足為奇。在我個人方面是很痛苦的事了。人世間的苦情已受盡,不堪再增加。現在各處均在反共,這就是我早就料到了的。 革命輕易地成功,千萬不要作這樣的奢望。但是,人民總歸要做主人,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到那天,我們會在九泉下開歡慶會的。
那么,毛澤建為什么又有了一個女兒呢?
事情是這樣的:毛澤建在和陳芬生活期間,和陳芬的姐姐陳淑元十分要好,由于毛澤建當時并沒有孩子,所以陳淑元的女兒也喊毛澤建為“澤建媽媽”。
這個女孩叫陳國生,陳國生的父親梁澤南,大革命時期曾任中國湖南特委特派員,在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和武裝斗爭,不幸于1928年3月犧牲,年僅33歲。
無奈之下,不到5歲的陳國生寄養在外婆家,當時毛澤建和陳芬也在娘家生活,他們對這個女娃十分喜歡,便認為干女兒。
但更不幸的是,毛澤建和陳芬也犧牲了,這樣陳國生就成了孤兒,由外婆養大。18歲的時候,外婆做主,把她許配給了一個叫宋毅剛的軍人。
宋毅剛曾在國民黨中當兵,后來脫離國民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四十六軍138師當兵,新中國成立后回到家鄉務農,陳國生就是在這里給毛主席寫的信。
新中國成立后,遠在湖南湘鄉的陳國生想起來了養母毛澤建的往事,便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對毛主席表達了兩個意思:
第一,希望舅舅(毛澤東)幫她找一份工作,最好是在北京工作。
第二,希望可以去北京看望舅舅,一起嘮嘮家常。
實際上,這兩條簡單的要求和毛主席辦公桌上一大堆的信件,大同小異,現在很多親戚得知毛澤東成為了一國領袖,都想尋求個工作。
但毛主席向來不允許親人搞特殊,他在1950年5月給陳國生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
國生賢甥親覽:
來信收到,甚慰。
望你們在湖南設法求得工作,不要來京,鄉間情形可來信告訴我。
此問
近好
毛澤東
1950年5月7日
從信中看,毛澤東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妹妹毛澤建,也從來沒有忘記妹妹還有這樣一個“女兒”,所以他在信開頭稱呼為“賢甥”。
當時這封信寄出去后,毛主席特地吩咐秘書,用了掛號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和其他人一樣,毛主席不僅在給這個外甥女的信中寫道“不必來京”或者“鄉間情形可來信告我”這樣字眼,在給其他親戚的信中同樣如此。
盡管毛澤東拒絕了陳國生,但這封信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再加上陳國生本身就是烈士后代,最后經過當地政府的關照,給陳國生找了一份工作。
在長沙的一個肉食店出納,后來又到長沙的一個廠子當會計。
陳國生知道這是毛主席對他的關照,他從來不敢忘記,但是一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省委的電話,說中南海的毛主席讓他去北京見面。
當時陳國生又驚喜又害怕,一方面是自己曾經向毛主席“索求”工作,另一方面是她自認為自己沒有什么出息。
但她還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跟隨文運昌和文澗泉一起到了北京。幾天后,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把他帶到了中南海,見到了舅舅毛澤東。
剛見面,毛主席就開玩笑地說:“外甥第一次來看舅舅,帶了什么禮物沒有?”
這一問直接把陳國生給問傻了,不知道說什么好,她紅著臉說:“舅舅,我什么都沒有帶,您需要什么?”
毛澤東哈哈大笑:“你想什么呢,我還能問你要東西嗎?我是問你們帶來了家鄉的什么書信啊報告之類的有沒有?”
陳國生這一聽才放心下來:“舅舅嚇我一大跳,材料我帶了,在招待所呢。”
毛澤東用家鄉話說:“你這是早上床,被窩里晏,搞了半天還是沒帶來,不過不要緊,我讓人去拿。“
這天中午,毛澤東邀請他在豐澤園家里吃飯,毛澤東這天情緒十分好,給陳國生講起來故事有聲有色,尤其是講到自己的乳名“石三伢子”時,幾個客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就在午飯結束時,陳國生突然問了一個問題,讓毛主席皺起了眉頭。
陳國生說:“澤建媽媽的墓埋在衡山金紫峰麓,墓上只有一塊石碑。三舅,是否可以跟政府講一下,請他們撥一筆款,把墓修一下。”
其實陳國生開口讓毛主席把毛澤建的墓修一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首先,毛澤建已經殉國22年,陳國生一直沒有忘記她,就沖著這一點,這就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其次,陳國生的生母生父都是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就是因為她的親生父母都早早離世,毛澤建才收養了她。可是如今,作為烈士遺孤的她,卻沒有錢給養母修一修墓地,可見這些年在韶山她從沒有搞過特殊,是個靠自己踏實生活的好孩子。
盡管如此,毛主席卻搖了搖頭,說了一段讓在座的各位都感動不已的話:
全國烈士很多很多,有千百萬人。現在百廢待興,萬事開頭難啊。政府搞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哪有錢去修墓啊!對犧牲的烈士,我們紀念他們,懷念他們,等國家經濟形勢好轉以后,我們要為他們修墓立碑,刻石銘功,讓后人都記著他們。現在不行,國家還困難啊!我父母的墓也是一個草墳,有好多人建議重修,我不讓哩!
毛主席說話時,把那句“我父母的墓也是一個草墳”說的十分悲痛難受,當年蔣介石派人去韶山挖墳,韶山的鄉親們誓死保護文七妹的墳才沒有被破壞。
新中國成立后,也有人建議給母親建一個陵園,但毛主席一直不讓。
毛主席的這句話有兩個理由:
第一,我父母的墓也是一個草墳,這是事實。1959年毛主席回到故鄉韶山,毛主席在父母的墳前感慨萬千,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母親的墳頭長滿雜草,讓人心痛,有人建議重修一下,毛主席堅持不讓。
第二是“現在不行,國家還困難”。這并不是毛主席不懷念妹妹,而是現在國家條件確實不允許,新中國剛成立,百廢俱興,有多少烈士都沒有好好安葬,不止妹妹一人,毛主席不希望在這件事上搞特殊。
毛主席說完,陳國生感慨萬千,這和毛主席多年后說的一句話一樣,毛主席在得知自己的兒子毛岸英犧牲后說:“毛岸英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志愿軍中的一員,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怎么樣。”
毛澤建是毛主席家里,第一個犧牲的烈士。此后,毛主席的5位親人先后犧牲:楊開慧、二弟毛澤覃、大弟毛澤民、侄子毛楚雄、兒子毛岸英。
這次陳國生到北京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喜憂參半,想起來當年犧牲的親人,他心里更加悲痛了,此后,毛主席多次派人打聽陳國生的生活。
有一次得知陳國生到北京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她生活困難,讓秘書給她拿了280元,并囑咐說:“這是主席給孩子用的。”
至于毛澤建的墓,一直到1959年以后,衡山縣才建了一個烈士陵園,門口的挽聯寫道“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但毛主席的母親的墓仍然是一個“草墳”,他回到故鄉給母親上墳時,工作人員提議給母親建個墓園或者修繕一下,毛主席說:別修了,就這樣吧,清明節讓鄉親們替我培培土就行了。
一代領袖毛主席,他的高超人格和以身作則的品質,永遠值得后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