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作文寫不長,不僅僅是老師和家長發愁,其實學生自己也很頭疼。作為研究作文教學的老師來說,我先談談我在這幾年時間里的經歷,再來講一講如何將作文寫長。
我曾經是教育學專業畢業,偶爾寫寫小日記,工作之后就不怎么寫作。大概是從四年前,在接觸零秒思維這種激發思維的方法之后,才堅持每天寫作。
因為長時間的寫作堅持,自己明白作文寫作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遇到寫不出內容來時的痛苦以及痛苦如何解決的方法是深有體會。
所以,我希望所分享的方法能幫助到家長、老師和同學迅速進入作文寫作的狀態之中。
作文寫不長,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比如不知寫的內容,更對寫的過程沒有認識,使得自己思維受到限制。
一、不知道寫什么內容?
我們同學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拿到一篇作文后,不知道寫什么內容,簡單把事情描述完,其他內容就沒有什么,無法去完成寫作。
舉例:爸爸今天把我送到學校,上課到12點吃飯,下午5點30分爸爸又來接我回家。
像這樣一段文字,就是將事情的經歷寫了一個框架,然而在這個框架之下有什么內容呢?所遇到什么事,有什么高興的體驗,都沒有做任何介紹。這就是不知道寫什么內容,只是幾筆寫下幾句話當寫作。
當然,這個例子可能比較極端,但是同學們在寫作文中經常會因為字數而困擾。如何讓短短一句話,變成長長的一篇作文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第一,寫人說的話。上課、下課之后,我們老師和同學都會說很多很多的話,如果讓作文中的人物說起話來,作文的字數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如:
爸爸騎著電瓶車將我送到校門口,笑著對我說:“兒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哦!”
聽到這個每天一樣的話,我應道:“好。”
你看,只是上個學說再見,就已經可以讓內容多起來了。這就是讓作文中的人物說起話來的效果,而且你還會看到說話之前都會有一些詞語鋪墊,并不是直接寫上說話的內容就行了。
第二,寫人的感官感受。所謂的感官感受,就是指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嘴里嘗到的,身體接觸到的,這些感受,只要稍微寫一寫,都會發現有好多的內容可以寫。如:
這個人身上穿著紅紅的衣服,都看不出來他衣領上戴著的紅領巾。
這僅僅是眼睛看到的,如果再加上耳朵、鼻子等感官的感受,孩子要寫的東西就實在太多太多了。
第三,寫人的心情和想法。在事情發生發展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感受,都會有想法,將這些內容直接表達出來,字數又不知道增加多少。我們在一瞬間,大腦里、內心里會翻騰出無數個想法和心情,如變幻不測的水波一樣,時起時伏。如:
我看見他進來后,感覺到猶豫,究竟是該告訴他呢還是不告訴他呢?告訴他之后,他會怎么看我?如果不告訴他,以后被他發現了,又該怎么辦?最終,我選擇了告訴……
話還沒有開始說,就決定之前的內容就有一大堆,這些內容都是同學們可以去寫的。
二、不知道寫的過程是什么?
很多老師、家長都不知道寫的過程是什么,甚至都沒有去想過寫這個過程是什么樣的體驗。自己沒有怎么寫作,引導孩子們去寫作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作文寫的過程是什么呢?
寫的過程很多同學都沒有怎么訓練過,就開始寫作文,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是用橡皮擦,就是喝水、上廁所……雖然有心理緊張、不愿意寫作的心理在作祟,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在“寫”本身的過程中去訓練造成的。
寫不下去,不是因為思維短跑,也不是不會寫,僅僅只是不知道寫是怎么回事罷了。
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鍛煉孩子對寫作過程本身的認識。
第一,寫作從說話的方式寫。
寫作在本質上與說話沒有什么不一樣,一個是書面語言,一個是口頭語言,但兩者都是語言,都是我們用來表達自己想法的載體。那么為什么不讓孩子用說話的方式來開始寫作呢?一旦孩子開始用口頭語言這種說話的方式來寫作,那么孩子們就會感覺到如魚得水般的感覺,不會害怕寫作文。
寫作文像說話一樣,最好是從一年級就開始訓練,堅持寫上一兩年,到達三年級時,孩子對寫作文的方式就非常明白了。到時,再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練習,就會比較容易。
如果前期沒有怎么寫過作文,那就需要用說話方式寫上半年左右時間,再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練習。
第二,用修改作文的方式提升寫作文的高度。
口頭語言畢竟不是書面語言,與未來初、高中的作文之間還不能直接關聯起來,所以,需要將口語化的作文修改過來。
一個月認認真真地練習改好一篇作文,對學生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掌握正確的寫作訓練方法,作文寫不長,也就不再是一個難題了。零秒思維是作文中一個非常基礎和重要的思維,掌握這種方式,孩子寫作文一點問題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