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不承認硬盤
此類故障比較常見,即從硬盤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口端口上,硬盤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過重新插拔硬盤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可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盤不承認,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條線,如果硬盤接在ide的主盤位置,則硬盤必須跳為主盤狀,跳線錯誤一般無法檢測到硬盤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這里主要指其中的硬盤類型。好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連接新的硬盤或者更換新的硬盤后都要通過此功能重新進行設置類型。當然,現在有的類型的主板可自動識別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有時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盤類型小于實際的硬盤容量,則硬盤后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他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盤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物理地質的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盤位置。
3、主引導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硬盤的主引導扇區是硬盤中的最為敏感的一個部件,其中的主引導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檢測硬盤分區的正確性,并確定活動分區,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活動分區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統。此段程序損壞將無法從硬盤引導,但從軟區或光區之后可對硬盤進行讀寫。修復此故障的方法較為簡單,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將直接更換(重寫)硬盤的主引導程序。實際上硬盤的主引導扇區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盤主引導程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盤的主引導程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3.x到目前有windos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并運行此程序即可修復。另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軟件也具有此功能。
4、分區表錯誤引導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盤的嚴重錯誤,不同錯誤的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是沒有活動分區標志,則計算機無法啟動。但從軟區或光區引導系統后可對硬盤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字節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區類型改為05則無法啟動系統,并且不能讀寫其中的數據。如果把06改為dos不識別的類型如efh,則dos認為改分區不是dos分區,當然無法讀寫。很多人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分區表中還有其他數據用于紀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地址。這些數據的損壞將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一般無法進行手工恢復,唯一的方法是用備份的分區表數據重新寫回,或者從其他的相同類型的并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盤上獲取分區表數據,否則將導致其他的數據永久的丟失。在對主引導扇區進行操作時,可采用nu等工具軟件,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對硬盤主引導扇區進行讀寫或編輯。當然也可采用debug進行操作,但操作繁瑣并且具有一定的風險。
5、分區有效標志錯誤引起的硬盤故障
在硬盤主引導扇區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兩個字節:55aah,此字為扇區的有效標志。當從硬盤,軟盤或光區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字節,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盤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盤。此標志時從硬盤啟動將轉入rombasic或提示放入軟盤。從軟盤啟動時無法轉入硬盤。此處可用于整個硬盤的加密技術。可采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另外,dos引導扇區仍有這樣的標志存在,當dos引導扇區無引導標志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operatingsystem"。其修復的方法可采用的主引導扇區修復方法,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6、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扇區和dos系統文件組成。系統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殼文件,可用其他的同類文件替換,但缺省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在windows95攜帶的dos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本文件,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文件。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文件。但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盤或光盤引導系統,之后使用sysc: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7。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紀錄著硬盤數據的存儲地址,每一個文件都有一組連接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文件內容的丟失。慶幸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于不同規格的磁盤其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由一些工具軟件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即可。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盤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文件的數據仍然存放在硬盤的數據區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chk文件,這便是丟失FAT鏈的扇區數據。如果是文本文件則可從中提取并可合并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進制的數據文件,則很難恢復出完整的文件。
8。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紀錄著硬盤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數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該文件的起始簇號,目錄表由于沒有自動備份功能,所以如果目錄損壞將丟失大量的文件。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也是采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從硬盤中搜索出chk文件,由目錄表損壞時是首簇號丟失,在FAT為損壞的情況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較完整的文件數據,每一個chk文件即是一個完整的文件,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可恢復大多數文件。
9。誤刪除分區時數據的恢復
當用fdisk刪除了硬盤分區之后,表面現象是硬盤中的數據已經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時進入硬盤會顯示無效驅動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盤的主引導扇區(0面0道1扇區)中的內容。具體說就是刪除了硬盤分區表信息,而硬盤中的任何分區的數據均沒有改變,可仿造上述的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即想辦法恢復分區表數據即可恢復原來的分區即數據,但這只限于除分區或重建分區之后。如果已經對分區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復分區后,在按下面的方法恢復分區數據。10。誤格式化硬盤數據的恢復
在dos高版本狀態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缺省狀態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復格式化的磁盤信息,實際上是把磁盤的dos引導扇區,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復制到了磁盤的最后幾個扇區中(因為后面的扇區很少使用),而數據區中的內容根本沒有改變。這樣通過運行‘unformatc:’即可恢復原來的文件分配表及目錄表,從而完成硬盤信息的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于紀錄當前的磁盤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刪除之后的恢復使用,此方法也比較有效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3 20:50 】
教你判斷硬盤故障
硬盤的故障分類大致分成兩類,即軟故障和硬故障。有關學術界的分類比較繁雜,也不容易記憶,實用性也不強。筆者有多年數據恢復經驗,初來電腦診所,特將多年來遇到的常規性硬盤故障作一統計和分類,眾網友如遇到硬盤故障可按現象對應初判硬盤故障。
一.磁頭損壞 磁頭損壞是硬盤常見的一種故障,特別對于IBM后期的產品。溫度過高,散熱問題把硬盤的祖師IBM把送進了墳墓。磁頭損壞的典型現象是:開機自檢時無法通過自檢,并且硬盤因為無法尋道而發出有規律的“卡嚓,卡嚓”的聲音。有些筆記本硬盤聲音會比較小,要貼近聽才能聽到。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硬盤的數據重要的,就應該馬上斷電,因為磁頭損壞后磁頭臂的回來擺動有可能會刮傷盤面而導致數據無數恢復。此時應找一家有實力的數據恢復公司,不要隨便拿到電腦城的鋪面去。現在國內數據恢復行業的從業者參差不齊。眾所周知,硬盤只可以在100級以上的純凈間才可以拆開,更換磁頭。如果在通常的環境拆開硬盤,將導致盤面粘灰而無法恢復數據。
二. 主板損壞 如果硬盤的主板燒壞,最普通的表現就是通了電后沒有任何反應。用戶可把硬盤拿在手上,感覺它是否轉動。如果是筆記本硬盤則貼近硬盤聽其是否有轉動的聲音。也可以看板子上的元器件是否有明顯燒傷的痕跡。如果損壞的硬盤數據不重要就可以到電腦城隨便找一家修硬盤的就可以處理,如果數據重要則要考慮,很多修硬盤的經常會將硬盤修好的同時也將數據丟失了。
三. 硬盤壞道 硬盤壞道是相當普遍的故障,由于現在的硬盤轉速快了,容量大了,更加容易產生壞道。用戶在平常的使用是可以幫硬盤裝個風扇,這種方式對于硬盤的故障是非常有效的。硬盤出現壞道后的現象會因硬盤壞道的嚴重性不同而不同,比如說:系統啟動慢,則可能是系統盤出現壞道。或者能進系統,但莫名少了些分區或有些分區無法打開,或能打開分區而某些文件夾無法打開。這些現象都是典型的硬盤壞道的表現。有些嚴重的會讓系統無法正常啟動,如果掛成從盤甚至令主盤的系統也無法啟動。還有更嚴重的,就是BIOS找硬盤都要找半天。此時如果故障盤沒有重要數據,那弄個小軟件低格一下,比如DM,MHDD之類就可以搞定,如果嚴重的可能需要PC3000之類專業工具才行。如果故障盤有重要數據的,千萬記住:切勿強行加電嘗試復制數據,因為硬盤產生壞道后很容易擴散。強行加電會令壞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會加大數據恢復的難度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硬盤壞道擴散得快的硬盤品牌有:三星,西數,IBM等。硬盤壞道有時也會有些響聲,但與磁頭損壞的響聲不同。比磁頭損壞的聲音小些,且讀到硬盤壞道時硬盤燈會常亮。
四. 硬盤盤體損壞 盤體損壞是業界一個比較通俗的叫法,實際上是指硬盤的固件區出錯,導致無法識別并使用硬盤。固件區是指硬盤存于負道區的一些有關該硬盤的最基本的信息,比如P列表,G列表,SMART表,硬盤大小等等信息。硬盤通電后自檢時磁頭先讀取負道區的信息,如果某些存在負道區的信息沒有被讀出,則硬盤無法通過自檢而報錯。此類故障典型的現象就是開機自檢后硬盤報錯,并讓你按F1怱略或按DEL進入CMOS設置。按DEL進入設置后,檢測該硬盤會出現一些出錯的參數,像邁拓的40G薄盤會顯示N40P之類的,而且容量一般為0,修復此類故障需要專業的設備。俄羅斯的PC3000在這方面最擅長,為全世界普遍采用。
五. MBR損壞 MBR是硬盤的主引導記錄,位于硬盤的0磁道,是相當重要的硬盤基本信息。如果MBR損壞,則硬盤能在BIOS里找到正確的參數,但再進入DOS或WINDOWS卻無法找到該硬盤。許多病毒會導致MBR丟失,硬盤壞道或其他人為因素同樣會讓MBR丟失。
六. 分區表丟失 病毒,壞道,誤操作,誤克隆,誤用一鍵恢復(許多品牌機具有的新功能)都會導致分區表的丟失。如果整個分區表或因誤操作丟失了某個分區用戶最好不要再做多余的操作,以免覆蓋了數據。可請專業的公司恢復數據,如果沒有重要數據直接重建分區即可。
硬盤的常見故障大致如上,雖未列出全部硬盤故障,但常見的都是包括。
時下,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硬盤降價潮,大容量(80GB甚至120GB)、高轉速(7200 rpm)硬盤的優秀性價比對新裝機的朋友格外具有親和力。并且,現在的新硬盤都加入了S.M.A.R.T的自動偵測技術,以便在硬盤發生致命故障前發出先兆讓用戶從容地備份重要的數據,有了這個“保護傘”好像我們使用硬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這都是針對正常使用硬盤的情況而設計的。現實中,新手們在硬盤的日常使用中往往存在各種誤區,看似種種不經意的操作就可能嚴重影響硬盤的壽命,甚至使硬盤突然“犧牲”,寶貴的文件或數據毀于一旦。因此,新手朋友們非常有必要了解硬盤操作和使用的種種誤區,正確的維護和管理硬盤,從而使其忠實的為我們“服役”。
非正常或頻繁的開關機是硬盤的大敵
雖然現在的主板和電源都采用了ATX的板型設計支持程序軟關機,但是軟關機需要關閉一系列正在運行的程序操作,而由于各種操作系統與不同芯片組和主板的廠商設計之間往往存在兼容性和BUG,導致Windows 在執行軟關機的時候經常出現死機。此時,新手經常出現的誤操作是強行切斷電源,這時工作中硬盤的復位動作尚未完成,這很可能會使磁頭與盤片摩擦而造成硬盤的物理損傷,如出現不可修復的壞道。
正確做法:如果軟關機出現死機故障,應該按下Reset鍵,待系統重啟進入系統后再執行關機操作,雖煩瑣一些但是保障了硬盤的安全復位。
另外就是系統出現一些小故障的時候頻繁的開關機。比如由于內存或顯卡未插牢而出現電腦開機無顯示的時候,好多人就只埋頭搞定看到的問題:頻繁開關機,插拔各種板卡,根本沒有顧及到一次次按下電源后硬盤的呻吟聲——剛剛開機幾秒鐘,硬盤正在初始化,磁頭處于高度的敏感狀態,頻繁開關機使硬盤在很短的時間內反復受到的電流的沖擊,發生故障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正確做法:排除硬件故障時先拔下硬盤電源線,等故障修復后接回 。
惡劣的工作環境是硬盤的潛在“殺手”
灰塵、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和濕度、強磁場都對硬盤構成了潛在的威脅。首先,灰塵對硬盤的損害是非常大的。在灰塵嚴重的使用環境中,硬盤很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并積累在硬盤的內部電路和元器件上,嚴重影響元器件的散熱;而灰塵還會吸收水分腐蝕硬盤內部的電子線路,易使硬盤產生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最大限度減少空氣中的含塵量,關機后最好能罩上防塵罩。
其次,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對硬盤也會有負面影響。隨著硬盤轉速的提高,硬盤自身產生的熱量驚人;再加上過于緊張的機內空間、雙硬盤或磁盤陣列的構建,硬盤間的“親密接觸”使硬盤散熱問題不容忽視。而過低的溫度又容易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集成電路元件上造成短路。因此,采取購買體積較為寬松的立式機箱、適當加大兩塊硬盤的間距甚至加裝硬盤散熱風扇的措施,使硬盤保持在20~25℃是最為適宜的。
第三,過高的濕度會使電子元件表面上吸附一層水膜,氧化腐蝕電子線路造成數據讀寫錯誤;濕度過低又會使硬盤產生大量的靜電,導致CMOS電路被燒壞。基于此,如果電腦長期閑置不用時,應定期給系統加電,靠自身的發熱將機內的水蒸氣蒸發掉。最后,作為磁介質的硬盤對強磁場非常敏感,因而盡量不要讓硬盤靠近音箱、喇叭、電機和手機等強磁場,以免硬盤所記錄的數據因磁化而損壞。
對分區進行的誤操作易使硬盤“早亡”
由于Windows 版本的不同造成FAT16、FAT32、NTFS各種分區格式并存,不同的任務和系統使菜鳥們在轉換分區格式面前蠢蠢欲動。更為可怕的是現在Ghost和PQ分區魔術師等軟件能對分區進行隨心所欲的操作——調整分區的大小、格式甚至隱藏分區;于是在沒有弄懂一些基本概念前對硬盤的胡亂操作和不假思索的恢復,往往導致硬盤的分區表無法被任何工具識別。結果只好低格,如果也不懂行,很可能一塊新硬盤就夭折在一位“無知而無畏”者的手里。
技巧提示:“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無論是新手還是老鳥,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操作萬無一失,尤其在對硬盤進行敏感操作時請一定先用第三方的軟件或殺毒軟件如KV2004備份好硬盤的分區表和引導區數據。
一、硬盤設置參數丟失及硬盤類型設置錯誤
開機后屏幕顯示:“Device error”,然后又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提示硬盤不能啟動,用軟盤啟動后,在A:\>后鍵入C:,屏幕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統不認硬盤,是使用計算機過程中常見故障。
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盤設置參數丟失或硬盤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硬盤參數丟失故障主要由主板CMOS電路故障、病毒或軟件改寫CMOS參數導致,如果是CMOS參數丟失故障解決步驟如下:① 如果關機一段時間以后,CMOS參數自動丟失,使用時重新設置,又能夠正常啟動電腦,這往往是CMOS電池接觸不良或CMOS電池失效引起的,建議檢查CMOS電池,確保接觸良好,并用萬用表檢查 CMOS 電池電壓,正常情況應為3V左右,如果CMOS電池電壓遠低于正常值,說明CMOS電池已經失效,應該及時更換電池,以避免電池漏液,污染主板。② 如果是運行程序中死機后CMOS參數自動丟失,則有可能是病毒或軟件改寫CMOS參數導致,應對系統進行徹底查殺病毒,以排除某些攻擊CMOS的病毒所造成的故障。如果系統安裝有防病毒軟件的話,這些軟件發現病毒后會改寫CMOS,自動將硬盤設置為無。另外,CMOS中的硬盤類型設置正確與否也會影響硬盤的使用。當前的機器一般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會造成無法啟動系統,就算能夠啟動也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盤類型小于實際的硬盤容量時,則硬盤后面的扇區會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故障原因不可忽視,那就是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的話,就會發生硬盤讀寫錯誤的故障。
二、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
是最讓人頭痛的故障之一,表現在開機后屏幕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盤不能啟動,若從軟盤啟動則認C盤。
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而造成的。而且分區表錯誤也是硬盤的嚴重錯誤,不同錯誤的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主引導記錄(MBR)位于0磁頭/0柱面/1扇區,由FDISK.EXE對硬盤分區時生成。MBR包括主引導程序、分區表和結束標志55AAH三部分,共占一個扇區。主引導程序中含有檢查硬盤分區表的程序代碼和出錯信息、出錯處理等內容。當硬盤啟動時,主引導程序將檢查分區表中的自舉標志。若某個分區為可自舉分區,則有分區標志80H,否則為00H,系統規定只能有一個分區為自舉分區,若分區表中含有多個自舉標志時,主引導程序會給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錯誤提示。要知道~硬盤主引導記錄所在的扇區也是病毒攻擊的重點,只需破壞了主引導扇區中的DPT(分區表)這道防線,即可輕易地損毀硬盤分區信息。分區表的損壞通常來說不是物理損壞,而是分區數據被破壞。因此,一般情況下,可以用軟件來修復。看來硬盤分區之后,備份一份分區表至軟盤、光盤或者USB盤上是極為明智的。這個方面,國內著名的殺毒軟件KV3000系列和瑞星軟件都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另外,對于沒有備份分區表的硬盤,也提供了相應的修復方法,不過成功率相對較低。另外,中文磁盤工具DiskMan在這方面也是行家里手。重建分區表是它的強項,非常適合用來修復分區表損壞。對于硬盤分區表被分區調整軟件(或病毒)嚴重破壞,引起硬盤和系統癱瘓,DiskMan可通過未被破壞的分區引導記錄信息重新建立分區表。在菜單的工具欄中選擇“重建分區表”,DiskMan即開始搜索并重建分區。DiskMan將首先搜索0柱面0磁頭從2扇區開始的隱含扇區,尋找被病毒挪動過的分區表。接下來搜索每個磁頭的第一個扇區。搜索過程可以采用“自動”或“交互”兩種方式進行。自動方式保留發現的每一個分區,適用于大多數情況。交互方式對發現的每一個分區都給出提示,由用戶選擇是否保留。當自動方式重建的分區表不正確時,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建分區表功能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修復分區表,除非你以前曾經備份過分區表,然后通過還原以前備份的分區表來修復分區表損壞。因此可見,平時備份一份分區表是非常重要的!
三、硬盤不能引導進入操作系統
硬盤不能引導進入操作系統是比較常見的故障,表現在開機后屏幕上出現“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信息。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扇區和DOS系統文件組成。系統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缺省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屏幕顯示“Error Loding Operating System”或者“Missing Operating System”表明硬盤的主引導記錄被破壞,或者分區的結束標志遭到破壞,還有可能是由于CMOS重硬盤參數設置錯誤引起的。可能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有:CMOS參數被改動;硬盤下的系統文件IO.SYS和MSDOS.SYS遭到破壞;硬盤DOS引導記錄(BOOT)遭到嚴重破壞,或者DOS引導記錄的結束標志(01FF的55 AA)丟失;也可能是硬盤的主引導數據被破壞,或主引導結束標志(080。081的55 AA)丟失而造成。為了避免故障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可按照以下的步驟來解決:首先,進入CMOS,檢查并改正其中的錯誤參數;如若不成功可嘗試從軟盤或光盤引導系統后使用SYS C:命令重新傳送DOS引導,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如果故障仍舊不能解決的話,可用Diskedit 修改硬盤主引導的結束標志(080,081的55 AA);如果還不能解決的話,那么干脆用FDISK命令重新分區。
四、硬盤零磁盤故障
是使用電腦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硬盤故障之一,它的表現一般是在開機自檢時,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道損壞,硬盤無法使用”或用磁盤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盤時其0扇區出現紅色“B”。硬盤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情況下也就判了硬盤死刑,很難修復。不過對于硬盤0扇區損壞的情況,雖然比較棘手,但也不是無可救藥。其實合理運用一些磁盤軟件,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則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這樣的軟件有Pctools和諾頓NU等。這樣的軟件有Pctools9.0和NU8等。
使用Pctools9.0軟件的方法:用盤啟動電腦后,運行Pctools9.0目錄下的DE.EXE文件。接著選主菜單Select中的Drive,進去后在Drive type項選Physical,按空格選定,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 disk,然后OK回車后回到主菜單。打開Select菜單,這時會出現Partition Table,選中進入后出現硬盤分區表信息。該硬盤有兩個分區,找到C區,該分區是從硬盤的0柱面開始的,那么,將1分區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啟動電腦后按Del鍵進入COMS設置,運行“IDE 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變成781。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區格式化該硬盤,使其起死回生。此外,使用諾頓NU8.0軟件也是不錯的選擇:進入NU8工具包目錄,運行其主程序NORTON.EXE,然后可先選“補救盤”RESCUE選項對該硬盤的引導區、分區表等信息進行備份。接著選擇“磁盤編輯器DISKEDIT”,成功運行后選“對象OBJECT”,選“分區表”后可見本硬盤的參數如下:面SIDE為0-63,簇CYLINDER為0-255,扇區SECTOR為1-63,其主引導記錄和分區表信息就應該在0面0柱1扇區。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把其C盤的起始扇區從0面0柱1扇區改為0面1柱1扇區,移動光標手工修改即可。另外需要說的就是,改動數值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后存盤后退出重啟電腦,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盤即可正常使用了。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注意,修好后的硬盤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區工具對其進行重新分區操作,以免其又改變硬盤的起始柱面。
總結
總的來看,當前硬盤的物理故障率已大為降低。但隨著在硬盤上存儲的軟件系統和數據信息的復雜化和大型化,硬盤的軟故障率還是呈上升趨勢的。雖然這些軟故障一般不會造成硬盤的元器件的損壞,但卻會使硬盤上的信息系統遭到破壞,而使用戶蒙受巨大損失。所以日常里——大家對自己硬盤的軟故障處理和日常數據的維護~多加一些呵護,絕對值得!
INT13/02h READ ERROR(AX=0A00,DL=80)
------------------------------------
請問大家這句是什么意思?
我地系統也啟動不料了!進不了邏輯盤:
INT 13/02h Read error (AX=0100,DL=80)
癥狀:1.邁拓硬盤在BIOS中能檢測到為IDE disk,30G的硬盤被檢測為10G,可是進系統就檢測不到了,用光盤引導啟動后,也檢測不到,在別人的機子上搭成付盤也不行,光盤啟動后用DiskMan,smartdisk等均提示找不到硬盤,用諾頓硬盤醫生能發現C:盤(4.5G),且檢測無壞道及文件系統錯誤,用邁拓專用低格軟件可以發現硬盤,但無法讀寫及低格
2.重啟檢測硬盤后,出現硬盤錯誤必須按F1鍵才能進入下一步,如繼續硬盤啟動就出現INT 13/02h Read error (AX=0100,DL=80)字符,要求重啟。
3.在網上查到邁拓硬盤因此類錯誤求救者并非罕見,但無如何解救的方法,看來只有找廠家了。
4.本人邁拓硬盤剛好用滿3年,最近曾多次重裝或裝多系統,最近一次是昨晚,裝一網上下載的WINXP后出現上述故障。他人硬盤在我的機子上應用良好。
5.本人硬盤此前一直還可以,保護/保養良好。
◎ 謝謝各位大蝦 zixiaozcc (70062)于2004/09/12(15:41:52)..
我在武漢,太遠了,主要是要修復硬盤 。
我曾經考慮硬盤fw故障。請教大蝦硬盤的fw是否象主板bios可以有軟件改寫?是否有病毒可以改寫它?就象CIH一樣?
自檢時可以看到有該硬盤,但無法識別是哪一廠家的(購買時是邁拓盒裝30G硬盤)
◎ 應該是硬盤硬件故障 ,你是要數據還是要修復硬盤 ? 浪子z_1510 (68621)于2004/08/11(19:44:30)..
我可以修復你的硬盤和數據 ,南京,naziz_1510@sina.com,13073479269(短信) ,025-58917560(小靈通),詳情見郵件,來信聯系!
發表于 2004-10-7 01:52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特急,求救! changhv (68602)于2004/08/11(11:27:34)..
各位高手:小弟在昨日拷貝一光碟中文件時由于讀取困難,強行取消,隨后系統自動重起in2000)啟動后出現:Primary master hard disk fail 按提示:按F1后又出現: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 點回車后無反應,硬盤燈常亮。用啟動盤也無法啟動,并且無法找到分區,在COMS中能找到硬盤,可開機提示中卻沒有。本人用一啟動光盤從硬盤啟動有如下字樣:INT13/02h read error(ax=,dl=) 通過查資料估計是硬盤主引導區(MBR)出錯,現向各位高手求教解決問題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急!急!急
求教:INT 13/02h Read error (AX=0101,DL=80)
求教各位:
硬盤突然有問題死機重啟后,竟然認不出硬盤,但過一會在開機則能(后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是這樣-----在重裝的時候),但重新分區在裝win2000,設置好網絡重啟的時候顯示INT 13/02h Read error (AX=0101,DL=80)。聽同事說出事前幾天曾聽過硬盤發出嘎嘎的聲音。
型號:WD800AB-50CBAD
望知道故障原因的朋友不惜賜教。感謝不盡!!!!
推薦]安裝系統重新啟動后,提示:INT13/02h Read error (AX=0101,DL=80)
安裝系統重新啟動后,提示:INT13/02h Read error (AX=0101,DL=80) 電腦系統格式化了C盤
安裝系統重新啟動后,提示:INT13/02h Read error (AX=0101,DL=80)
就不能繼續安裝了.
在電腦的D盤有重要的數據,我應該怎么辦才好.
int 13是系統調用硬盤MBR的中斷號。從中可以看出,是你的硬盤分區表損壞了,你可以下載一個DISKGEN軟件來嘗試修復一下,不可我想修復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我建議你先將硬盤掛到別的機器上并設為從盤,用finaldata軟件先進行數據恢復,因為你的邏輯分區表損壞并不代表你的分區也不存在了,當然除C區外其他區的數據還是在的,用finaldata是可以找回來的。恢復數據后再對硬盤重新分區,安裝系統。就可以了。
Finaldata軟件在下面這個地址有:
http://soft.xaonline.com/SoftWareView.asp?SoftWareID=49682
1、 平時做一個正確的分區表備份,當遇到上述情況時,用它來進行恢復。這種方法一般不會造成數據的丟失。
2、嘗試用KV系列或其他的殺毒軟件提供的重建分區表功能來嘗試修復。在這里我著重推薦一款硬盤分區表維護工具diskman。diskman大小只有108K,可是功能卻非常強大。它可以手工修改硬盤分區表中包括邏輯分區在內的所有數據,能重建被破壞的分區表,可以按使用者的意愿分區,從而使一個硬盤中多個操作系統共存。它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全中文圖形界面,無須任何漢字系統支持,以非常直觀的圖表揭示了分區表的詳細結構。
3.以上方法無效時,格式化分區.
用Easyrecovery
http://www.skycn.com/soft/3518.html
或Finaldata企業版
http://www.hanzify.org/?Go=Show::List&ID=3208
找回數據
Fbdisk 、Diskgen 的組合運用
它倆的個頭都不大,一共就100K多,它們的運行環境都要在DOS下面。具體的操作如下:把它倆下載并拷貝到好硬盤C盤的根目錄下,然后把壞硬盤也接上。啟動到DOS下,對于分區表損壞嚴重的硬盤(這種盤一般在WIN98下是啟動不了的),我們先運行Diskgen,進去以后按Ctrl-Alt組合鍵,選擇“文件”下的加載第二塊硬盤,這時我們可以看到第二塊硬盤的具體分區情況。如果要重作它,我們可以把所有分區都刪除掉,然后存盤退出;再運行Fbdisk,選擇要檢測的硬盤,按“Y”開始掃描;如果存在壞道這時Fbdisk就會自動顯示出來它在哪個扇區、在哪個磁道,掃描完成后,它可以把所有的壞道都列出來。最后它會詢問你是否要寫入硬盤,如果按“Y”它將自動將壞道分出來,按ESC鍵退出。再次運行Diskgen,這時我們可以看出經過Fbdisk處理后的磁盤情況。壞道處呈一種透明色顯示出來。如果是幾個小的壞道連在一起,我們可以稍擴大一些把這些壞道全部通過Diskgen把它們隱藏起來。
定DOS活動分區
如果壞道出現較靠前的磁道上,比如在10磁道上,這樣C盤分下來只有幾十兆還不夠裝WIN98,這時我們可以把DOS的活動分區選擇在一個較大的分區中,如D或E中。然后用Diskgen把選定的分區激活,把好硬盤中的GHOST文件拷貝進來,一恢復,一切OK!
FBDISK──壞盤分區利器
硬盤有了壞磁道怎么辦?很多朋友會想到用Pqmagic分區大師將壞磁道從工作區中分離出來,然后隱藏起來,這樣Windows系統就不會再使用有壞道的磁盤空間。這個方法雖好,但是確定壞磁道所在位置卻非常困難,只有一遍一遍地使用Pqmagic,結合Windows系統中的磁盤掃描程序來確定壞道位置,費時費力,最后只能將一大塊磁盤空間分離出來。如果磁盤上壞磁道較多而且分散,就只有分離出許多塊磁盤空間,不僅操作繁瑣,磁盤容量浪費也十分嚴重。
那么有沒有更簡單、快捷、實用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我們可以使用壞盤分區利器──FBDISK(http://kokong.home.sohu.com/ks/fbdisk10.zip),它可以自動掃描硬盤的所有扇區,將好磁道設為可用分區,而將壞磁道所在的空間設為隱藏分區,所有的這一切都由軟件自動完成,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使用FBDISK前,首先要將需要檢查的硬盤設為主盤,因為該軟件只能對物理主盤進行重新分區,然后將FBDISK拷貝至Windows9X或WindowsME的啟動盤上(FBDISK只有一個執行文件,32KB大小),用啟動盤重新啟動系統進入DOS(編者注:FBDISK是一個16位DOS程序),運行FBDISK程序。
首先FBDISK要掃描磁盤所有的扇區,同時會給出該硬盤的物理參數如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以及實際容量,當FBDISK掃描到壞磁道時便以以下方式顯示:
Scaning cyls=6529 head=235 bad -------62%
Scaning cyls=9729 head=255 -------100%
這說明在柱面數為6529、磁頭數為235的扇區(磁盤實際容量的62%)處發現壞磁道。
接下來FBDISK 詢問Write to disk?(Y/N),在這一步之前,FBDISK并未修改任何硬盤數據,選擇Y后軟件便自動進行重新分區并隱藏壞磁道所在空間,不需要任何人為干預,而且FBDISK以犧牲最小的空間來分離出壞磁道所在扇區,如果壞扇區較少,一般5MB~10MB的空間就可以搞定,不僅節約了磁盤空間,而且大大簡化了操作,尤其對于容量較大的硬盤更顯示出速度上的優勢。
編注:FBDISK是一款非常棒的處理有壞扇區硬盤的分區軟件,對于購買二手硬盤的朋友來說也是不錯的磁盤掃描程序,即使是用Pqmagic隱藏起來的分區也無法逃脫檢查。
解開硬盤邏輯死鎖的一種方法
http:www.guangdongdz.com 2006-5-15
一·序言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過從軟盤和硬盤都啟動不了計算機的情形?一般計算機的硬盤分區表被病毒感染后,若不能啟動機子,通常從軟盤可以啟動。但在嚴重的情形下,不但從硬盤不能啟動機子,就是從軟盤也不能啟動。有的惡毒的病毒就能使硬盤被死鎖。筆者一次在自己機子上玩弄硬盤鎖時,就被鎖住過一次。結果在硬盤下選擇DOS或WIN95模式啟動機子都死機,在軟盤下用DOS啟動也死機;在COMS中將硬盤類型選擇None,雖然可以從軟盤啟動,但啟動后沒有硬盤,使用軟盤上的FDISK命令,想重新分區或格式化都沒門。弄得我一籌莫展。
本來,硬盤被鎖住時,可以采用3.0以下的DOS版本啟動機子,機子啟動后雖然也不認硬盤,但其不認的原因在于其管理不了現在的大硬盤,因此可以用Debug修改硬盤分區表,修改后可以啟動。但在已進入WINDOWS的年代,3.0以下的DOS實難找到,即使找到,你的機子上恐怕也因沒有5寸軟驅而不能使用。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編制一個程序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通過嘗試和思考,找到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可以輕松解開死鎖的硬盤,當然也把自己的硬盤解開了。下面,我將這種方法介紹出來。
二·硬盤鎖住原理
硬盤鎖住通常是對硬盤的分區表做手腳,因此首先應該了解硬盤的分區表。硬盤分區表位于0柱面0磁頭1扇區,這個扇區的前面200多個字節是主引導程序,后面從01BEH開始的64個字節是分區表。分區表共64字節,分為4欄,每欄16字節,用來描述一個分區。如果是用DOS的FDISK程序分區后,最多只用兩欄,第一欄描述基本的DOS分區,第二欄描述擴展的DOS分區。 分區表一欄的結構與各字節的含義如下:
00H—標志活動字節,活動DOS分區為80H,其它為00H。
01H—本分區邏輯0扇區所在的磁頭號。
02H—邏輯0扇區所在柱面中的扇區號。
03H—邏輯0扇區所在的柱面號。
04H—分區類型標志。
05H—本分區最后一個扇區的磁頭號。
06H—最后一個扇區的扇區號。
07H—最后一個柱面的柱面號。
08H—硬盤上在本分區之前的扇區總數,用雙字表示。
0CH—本分區的扇區總數,從邏輯0扇區計數,不含隱藏扇區,用雙字表示。
在上面的介紹中給出的柱面號與扇區號雖然各占一個字節,但實際上扇區號用6位表示,柱面號用10位表示,扇區號所在字節的最高兩位實際上是柱面號的最高兩位。 分區表的最后兩個字節是分區表的有效標志,如果將其改變,將不能從硬盤啟動,這是一種簡單的鎖住硬盤的方法。解決的辦法是從軟盤啟動,啟動后硬盤仍然可以使用。用Debug或Noratn中的Diskedit軟件將硬盤該分區表中的標志恢復,則從硬盤啟動也沒有問題了。鎖住硬盤的另一種方法是對分區參數做手腳,如果將分區參數全部變為0,則啟動時由于找不到分區參數,從硬盤是沒法啟動,從軟盤啟動后也不認硬盤,如果你敲入盤符C并回車,將出現提示Invalid driver specification。
但所幸的是,畢竟可以啟動機子,不認硬盤沒關系,在A盤上用DOS的Debug仍然可以讀出硬盤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內容,修改后再寫入0柱面0磁頭1扇區,重新啟動機子又沒問題了。如果將分區表參數隨意改為其它參數,則有可能不能用可以安裝DOS的DOS系統盤啟動,按F3退出后將出現內存分配錯誤,不能裝載DOS的命令解釋器COMMAND的提示,系統就死機了,筆者就曾碰見過這種情形。但用一張格式化成系統盤的軟盤則可以順利啟動,只要有Debug,你仍然可以將分區表參數修改回去。
可怕的事情是,如果你不幸將分區表參數改成一個循環鏈,即C盤的下一個分區指向D驅,D驅的下一個分區又指向C區,這樣循環下去,DOS啟動或WIN95啟動時由于無休止的讀取邏輯驅動器,就只有死機的份了。這是只要有硬盤存在,不管你用軟盤還是硬盤都沒法啟動機子了,由于不能啟動是由于硬盤造成的,即使你將硬盤下到其它計算機上,也沒法使用,這樣硬盤就徹底被鎖死了,筆者所遭遇就是此情形。不信,你只需將硬盤0柱面0磁頭1扇區的1D0H處改為1(如果你的D驅開始柱面號不夠大,此處本來就為1),將1D1H處改為0,表示D盤的開始柱面號跟C盤一樣,看看你的計算機還能不能啟動,不過你在沒有充分的準備前絕不要試。
一個完整的硬盤鎖程序,不過是重新改寫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引導程序,并將分區表破壞或故意制造一個循環分區表,而將真正的硬盤分區表參數和引導程序放在其它隱藏扇區并保護起來,如果啟動時口令不對,則不能啟動機子,口令對了則順利啟動。這種硬盤鎖程序,情形好的還可以用軟盤啟動;情形嚴重的就是連軟盤也不能啟動,硬盤真被鎖住
三·解開硬盤鎖的程序法
如果硬盤被鎖死,是否真的就無法解開呢?當然不是。看看問題的癥結所在,根源在于DOS中的IO.SYS文件,它包含LOADER、IO1、IO2、IO3四個模塊,其中IO1中包含有一個很關鍵的程序SysInt_I,它在啟動中很固執,非要去讀分區表,而且不把分區表讀完誓不罷休。如果碰上分區表是循環的,它就只有死機了。這是DOS的脆弱性和不完備性。其實這也不能怪DOS,因為DOS為了獲得硬盤使用權,就必需讀分區表參數,而且DOS還約定驅動器號不能超過26,只不過沒有考慮到此等循環分區表情形。
一句話,機子不能啟動不過是DOS操作系統造成的,如果另寫一個操作系統,或許就能啟動機子。當然這只是說個笑話。 明白了病因在于DOS,問題就好辦了。DOS啟動中不是要讀硬盤分區表嗎?我不讓你讀分區表甚至連硬盤都不讓你讀,不就可以順利啟動了。的確是這樣的,解開硬盤鎖的程序實現方法就是基于這個思想形成的。當然,這只有從軟盤啟動著手了。
看看計算機的啟動過程,上電首先進行的多項硬件自測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關心的只是它最開始和磁盤打交道時是干什么。如果選擇從硬盤啟動,則計算機和磁盤最開始打交道是將硬盤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內容讀入內存0000:7C00處并跳到0000:7C00處執行;如果選擇從軟盤啟動,則計算機和磁盤最開始打交道是將A盤0磁道0磁頭1扇區的內容讀入內存0000:7C00處并跳到0000:7C00處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計算機并不檢查該扇區的內容是什么,只機械地執行讀命令,這使得許多系統型病毒得以生存。
但利用這一點,恰恰使我們的程序解鎖法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我們用DOS格式化一張可以啟動機子的系統軟盤,將該軟盤的0磁道0磁頭1扇區的內容移到后面的空白扇區中,而重新寫一段程序到該軟盤的0磁道0磁頭1扇區,這樣用軟盤啟動時首先執行的是我們所寫的程序了。
在這段程序中,具備這樣一些功能:在DOS啟動前搶先攔截INT 13H,駐留高端內存并監視INT 13H,判斷是否讀硬盤,如果是讀硬盤就直接返回,這樣就禁止了讀硬盤,也就避免了DOS讀硬盤循環分區表造成的死機;同時攔截對軟盤的讀取,如果讀軟盤的0磁道0磁頭1扇區,就改成讀真正有引導程序和磁盤參數表的扇區,免得DOS在啟動中找不到軟盤的磁盤參數表而死機。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還要讀取軟盤真正的引導程序并把控制權交給它。
該方法可以稱為萬能的,因為它在用軟盤啟動中,始終不與硬盤打交道,這樣不管你硬盤用什么方法加鎖了,對DOS的啟動都沒有影響。
當然,這樣啟動的機子是不認硬盤的,但這沒有關系。你可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4 13:04 】
硬盤加密的幾種方法
一、修改硬盤分區表信息
硬盤分區表信息對硬盤的啟動至關重要,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分區表,將不能從硬盤啟動或即使從軟盤啟動也找不到硬盤。 通常,第一個分區表項的第0子節為80H,表示C盤為活動DOS分區,硬盤能否自舉就依*它。若將該字節改為00H,則不能從硬盤啟動,但從軟盤啟動后,硬盤仍然可以訪問。分區表的第4字節是分區類型標志,第一分區的此處通常為06H,表示C盤為活動DOS分區,若對第一分區的此處進行修改可對硬盤起到一定加密作用。
具體表現在:
1.若將該字節改為0,則表示該分區未使用,當然不能再從C盤啟動了。從軟盤啟動后,原來的C盤不見了,你看到的C盤是原來的D盤,D盤是原來的E盤,依此類推。
2.若將此處字節改為05H,則不但不能從硬盤啟動,即使從軟盤啟動,硬盤的每個邏輯盤都不可訪問,這樣等于整個硬盤被加密了。另外,硬盤主引導記錄的有效標志是該扇區的最后兩字節為55AAH。若將這兩字節變為0,也可以實現對整個硬盤加鎖而不能被訪問。 硬盤分區表在物理0柱面0磁頭1扇區,可以用Norton for Win95中的Diskedit直接將該扇區調出并修改后存盤。或者在Debug下用INT 13H的02H子功能將0柱面0磁頭1扇區讀到內存,在相應位置進行修改,再用INT 13H的03H子功能寫入0柱面0磁頭1扇區就可以了。 上面的加密處理,對一般用戶來講已足夠了。但對有經驗的用戶,即使硬盤不可訪問,也可以用INT 13H的02H子功能將0柱面0磁頭1扇區讀出,根據經驗將相應位置數據進行修改,可以實現對硬盤解鎖,因為這些位置的數據通常是固定的或有限的幾種情形。另外一種保險但顯得笨拙的方法是將硬盤的分區表項備份起來,然后將其全部變為0,這樣別人由于不知道分區信息,就無法對硬盤解鎖和訪問硬盤了。
二、對硬盤啟動加口令
我們知道,在CMOS中可以設置系統口令,使非法用戶無法啟動計算機,當然也就無法使用硬盤了。但這并未真正鎖住硬盤,因為只要將硬盤掛在別的計算機上,硬盤上的數據和軟件仍可使用。要對硬盤啟動加口令,可以首先將硬盤0柱面0磁頭1扇區的主引導記錄和分區信息都儲存在硬盤并不使用的隱含扇區,比如0柱面0磁頭3扇區。然后用Debug重寫一個不超過512字節的程序(實際上100多字節足矣)裝載到硬盤0柱面0磁頭1扇區。該程序的功能是執行它時首先需要輸入口令,若口令不對則進入死循環;若口令正確則讀取硬盤上存有主引導記錄和分區信息的隱含扇區(0柱面0磁頭3扇區),并轉去執行主引導記錄。 由于硬盤啟動時首先是BIOS調用自舉程序INT 19H將主硬盤的0柱面0磁頭1扇區的主引導記錄讀入內存0000:7C00H處執行,而我們已經偷梁換柱,將0柱面0磁頭1扇區變為我們自己設計的程序。這樣從硬盤啟動時,首先執行的不是主引導程序,而是我們設計的程序。在執行我們設計的程序時,口令若不對則無法繼續執行,也就無法啟動了。即使從軟盤啟動,由于0柱面0磁頭1扇區不再有分區信息,硬盤也不能被訪問了。當然還可以將我們設計的程序像病毒一樣,將其中一部分駐留在高端內存,監視INT 13H的使用,防止0柱面0磁頭1扇區被改寫。
三、對硬盤實現用戶加密管理
UNIX操作系統可以實現多用戶管理,在DOS系統下,將硬盤管理系統進行改進,也可實現類似功能的多用戶管理。該管理系統可以滿足這樣一些要求: 1.將硬盤分為公用分區C和若干專用分區D。其中“超級用戶”來管理C區,可以對C區進行讀寫和更新系統;“特別用戶”(如機房內部人員)通過口令使用自己的分區,以保護自己的文件和數據;“一般用戶”(如到機房上機的普通人員)任意使用劃定的公用分區。后兩種用戶都不能對C盤進行寫操作,這樣如果把操作系統和大量應用軟件裝在C盤,就能防止在公共機房中其他人有意或無意地對系統和軟件的破壞,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在系統啟動時,需要使用軟盤鑰匙盤才能啟動系統,否則硬盤被鎖住,不能被使用。 此方法的實現可通過利用硬盤分區表中各邏輯盤的分區鏈表結構,采用匯編編程來實現。
四、對某個邏輯盤實現寫保護
我們知道,軟盤上有寫保護缺口,在對軟盤進行寫操作前,BIOS要檢查軟盤狀態,如果寫保護缺口被封住,則不能進行寫操作。而寫保護功能對硬盤而言,在硬件上無法進行,但可通過軟件來實現。 在DOS系統下,磁盤的寫操作包括幾種情況:①在COMMAND.COM支持下的寫操作,如MD、RD、COPY等;②在DOS功能調用中的一些子功能如功能號為10H、13H、3EH、5BH等可以對硬盤進行寫操作;③通過INT 26H將邏輯扇區轉換為絕對扇區進行寫;④通過INT 13H的子功能號03H、05H等對磁盤進行寫操作。 但每一種寫操作最后都要調用INT 13H的子功能去實現。因此,如果對INT 13H進行攔截,可以實現禁止對硬盤特定邏輯盤的寫操作。由于磁盤上文件的寫操作是通過INT 13H的03H子功能進行寫,調用此子功能時,寄存器CL表示起始扇區號(實際上只用到低6位);CH表示磁道號,在硬盤即為柱面號,該柱面號用10位表示,其最高兩位放在CL的最高兩位。對硬盤進行分區時可以將硬盤分為多個邏輯驅動器,而每個邏輯驅動器都是從某一個完整的柱面開始。如筆者的硬盤為2.5GB,分為C、D、E、F、G五個盤。其中C盤起始柱面號為00H,D盤起始柱面號為66H,E盤起始柱面號為E5H,F盤起始柱面號為164H,G盤起始柱面號為26BH。如果對INT 13H進行攔截,當AH=03H,并且由CL高兩位和CH共同表示的柱面號大于E4H并小于164H,就什么也不做就返回,這樣就可以實現對E盤禁止寫。
大家知道,在Win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中使用移動硬盤時,是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的;可是在Win98工作站中,就需要安裝移動硬盤的驅動程序了。不過要是你的計算機中恰好沒有光驅或軟驅的話,那么安裝移動硬盤的驅動程序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實,你可以在其他有軟驅的Win98工作站中,先制作好Win98啟動盤,然后再將移動硬盤連接到安裝有Win2000系統的工作站中,并將Win98啟動盤中的內容全部復制到移動硬盤中;接下來,再用Winzip之類的壓縮工具,將移動硬盤的驅動程序打包成一個可執行程序,比方說usb.exe,并將該可執行文件復制到移動硬盤中。以后,將移動硬盤插入到Win98工作站的USB端口中,并通過移動硬盤的系統引導功能,將Win98系統先啟動到DOS環境中,然后在命令行狀態下,利用“COPY”命令將移動硬盤的驅動程序“usb.exe”文件復制到Win98工作站的硬盤中。下面,再次以正常方式啟動Win98工作站,然后在Windows界面下,對“usb.exe”文件進行自動解壓,就可以得到移動硬盤的驅動程序了。以后你就能按常規方法,完成移動硬盤驅動程序的安裝操作了。
當然,這種方法僅限于支持系統引導功能的移動硬盤,對于其他普通的移動硬盤,可能無效!
好文頂一下,我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比如160g硬盤只認131g;后來解決了,不過還是換了一塊250g硬盤。一些處理硬盤的軟件很關鍵
d
硬盤數據恢復,Hard disk Data Recovery
捷誠硬盤數據恢復中心的專家,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扎實過硬的恢復技術;在設備方面,捷誠數據恢復中心投資興建了超級潔凈工作間,以滿足對硬盤數據的恢復所必需的環境,以及有專門用于硬盤數據修復的HRT等軟硬設備,對于以上現象的出現捷誠數據恢復中心會以十足的信心,扎實的技術,完善的工作條件為您的硬盤數據進行恢復。我們已經成功的為數百家公司、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成功恢復出硬盤數據。
一塊硬盤如果經檢測發現不能完全正常工作,則稱這個硬盤是“有缺陷的硬盤”(Defect Hard Disk)。硬盤的缺陷分為六大類:
①壞扇區(Bad sector),也稱缺陷扇區(Defect sector)
②磁道伺服缺陷(Track Servo defect)
③磁頭組件缺陷(Heads assembly defect)
④系統信息錯亂(Service information destruction)
⑤電子線路缺陷(The board of electronics defect)
⑥綜合性能缺陷(Complex reliability defect)
出現這六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造成的現象只有一個,那就是您的數據再也看不到了,您多年的研究成果伴隨著硬盤異樣的響聲丟失,您花費了許久的時間寫出來的程序再也不能正常的出現在您的面前了。
計算 機 硬 盤 子 系 統 常 見 故 障 處 理 方 法
------------------------------------------------------------------------
一、 電 源 引 起 硬 盤 不 能 自 舉 的 故障
現 象: 計 算 機 啟 動 后上 電 自 檢 失 敗,“ 嘟 嘟” 兩 聲 喇 叭
響, 屏 幕 顯 示“1701” 故 障 代 碼, 意 為 硬 盤 或 信 號 電纜、 適 配
器 出 錯。 經 過 檢 查, 發 現 硬 盤 控 制 卡 和 硬 盤 完 好,信 號 電 纜
亦 沒 問 題。 用 軟 盤 啟 動 可 成 功。 再 仔 細 檢 查, 發 現問 題 在 電
源 身 上。
原 因: 計 算 機 的 電 源輸 入 是 市 電 壓180~250V 之 間, 經 過 調
壓 后 輸 出 的 電 壓 分 別 是+5V 和+12V 電 源。 硬 盤 的 啟 動需 要+12V 電
源 和A4 的 電 流。 硬 盤 工 作 時 的 電 流 為1 1A。 軟 盤 的啟 動 僅
需+10V 左 右 的 電 壓 和1.3A 電 流, 而 工 作 電 流 為0.5A。因 此 電 源 的
輸 出 電 壓 不 足+12V, 則 硬 盤 就 不 能 啟 動 和 工 作 了。
排 除 方 法: 檢 查 電 源線 是 否 插 好, 導 線 與 焊 點 是 否 分
開, 如 否, 關 掉 電 源, 拆 開 電 源 外 蓋, 檢 查 穩 壓 電路 和 電 位
器 部 分, 找 出 損 壞 部 件 更 換 之。
二、 主 機 板 鋰 電 池 失 效 引 起 硬 盤TYPE 值 錯 誤
現 象: 啟 動 主 機 后 上電 自 檢 失 敗, 硬 盤 指 示 燈 熄 滅, 表
示 沒 有 命 中,“ 嘟 嘟” 兩 聲 喇 叭 響, 屏 幕 出 現:
“RAM BATTERY LOW” 等 錯誤 信 息, 死 機。
原 因: 這 是 主 板 上 的充 電 鋰 電 池 失 效, 引 起 主 機 參 數
紊 亂 而 產 生 的 故 障。 鋰 電 池 是 用 來 供 電 存 放 機 器時 鐘, 日
期, 軟 驅 動 器 個 數、 類 型、 硬 盤 個 數、 類 型、 顯 示器 方 式, 內
存 容 量, 擴 展 容 量 等 參 數。 當 開 機 上 電 自 檢 時,BIOS 自 動 檢
核CMOS 中 的 參 數 表, 如 果 不 匹 配, 則 自 動 鎖 機。 鋰電 池 的 工 作
電 壓 為+3V~+6V。 如 果 電 池 電 壓 不 足+3V 或 電 池 失 效,則 硬 盤 參
數 消 失, 硬 盤 不 被 命 中。
排 除 方 法: 關 掉 電 源,拔 掉 所 有 的 外 線, 打 開 主 機 蓋。
檢 查 鋰 電 池 是 否 有 液 體 溢 出, 如 否, 用 萬 用 表 測量 電 池 兩 端
電 壓, 發 現 不 足+3V, 更 換 一 新 電 池 即 可。
三、 硬 盤TYPE 參 數 錯 誤 引 起 硬 盤 不被 命 中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啟 動 后,內 存 自 檢 完 畢,“ 嘟 嘟” 兩 聲 喇 叭
響, 屏 幕 出 現:
“C:Drive error” 等 錯 誤信 息。 硬 盤 啟 動 失 敗。 用 軟 盤 啟
動 成 功, 試 圖 進 入 硬 盤, 出 現:
“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c
abort,Retry,Fail?” 錯 誤信 息。
原 因: 硬 盤 參 數TYPE 值不 匹 配 引 起 硬 盤 不 被 命 中 故 障。
當 前, 生 產 硬 盤 的 廠 家 有 數 百 個, 硬 盤 的 型 號 也為 數 百 種,
不 同 廠 家 的 硬 盤,TYPE 值 也 不 一 樣。TYPE 值 是 一 個 硬盤 特 征 標
志, 代 表 硬 盤 容 量 大 小, 磁 頭 頭 數, 磁 道 道 數, 扇區 數 目 等
值。 如 果TYPE 的 值 設 置 錯 誤, 則 硬 盤 不 被 命 中, 因而 硬 盤 啟 動
不 了。
排 除 方 法: 重 新 設 置硬 盤 的TYPE 值。 不 同 類 型 的 計 算
機, 參 數 的 配 置 方 法 不 同。 在 開 機 后 待 自 檢 開 始,按 下DEL 或
同 時 按 下ALT+CTRL+ESC 三 個 功 能 鍵, 即 可 進 入 主 機 參數 表, 選
擇Drive c :( 驅 動 器C:) 欄 目 中 的TYPE 項, 填 入 正 確 的type 值 即 可。
AMI 公 司 的BIOS 設 置 移 行 所 設 置 的 硬 盤 類 型 有47 類,1~46 為 標 準
硬 盤 類 型,47 為 用 戶 自 定 義 類 型。 主 要 參 數 為:
Cyln Head Sect Wpcom Leone Size
柱面數 磁頭數 扇區 數寫電流補償 磁頭啟停區 容 量
當 前,386 以 上 的 主 板都 有 硬 盤 自 檢 測 功 能。 進 入CMOS 設
置 菜 單 中, 用 光 標 點 中:AUTO DETELT HARD DISK 即 可。
四、 硬 盤0 磁 道 損 壞 的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加 電 啟 動,自 檢 完 畢, 硬 盤 指 示 燈 閃 亮, 然
后 直 接 進 入ROM BASIC 狀 態 或 死 機。
用 軟 盤 啟 動 成 功, 訪問 硬 盤 時 出 現: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的 錯 誤 信 息。
用BIOS 中 斷 強 行 讀 寫零 磁 道, 發 現BOOT 區 不 能 正 常 讀 寫。
原 因: 硬 盤 的0 磁 道 物理 性 損 壞。 因 為DOS 操 作 系 統 的 主
引 導 程 序 段 下 好 是 存 放 在 硬 盤 的0 磁 道 上。0 磁 道損 壞, 主 引
導 程 序 則 讀 不 出 來, 硬 盤 便 工 作 不 了。
排 除 方 法:(1) 首 先 盡量 把 硬 盤 有 用 的 文 件、 數 據 備 份
出 來。 由 于 硬 盤0 磁 道 的 損 壞, 硬 盤 中 的 資 料、 文件 已 不 能 按
正 常 備 份 方 法 備 份。 需 用BIOS 中 斷 方 法 按 扇 區 逐 一備 份。(2)
對 硬 盤 全 部 做 格 式 化, 刪 去 損 壞 的 磁 道 后, 用FDISK 對 硬 盤 重
新 分 區。(3) 用FORMAT 對 硬 盤 作 邏 輯 格 式 化, 裝 上DOS 操 作 系 統 和
有 關 文 件, 數 據 即 可。
五、BOOT 主 引 導 系 統 損 壞 引 起 的 硬盤 邏 輯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上 電 啟 動,自 檢 完 畢, 硬 盤 指 示 燈 閃 亮, 屏
幕 出 現:
“Disk Boot Failure” 等錯 誤 信 息, 硬 盤 啟 動 失 敗。 用 軟 盤
啟 動 成 功, 試 圖 進 入 硬 盤, 出 現:“Invalid Drive specifition” 錯
誤 信 息。
原 因: 用BIOS 中 斷 程 序讀 出BOOT 區 的 內 容, 發 現 該 區 系 統
信 息 已 面 目 全 非。 主 引 導 程 序 段 或 分 區 表 中 只 要有 一 樣 被
破 壞, 則 可 使 硬 盤 啟 動 失 敗。 這 類 情 況, 大 多 是 非法 程 序,
非 法 操 作 或 病 毒 引 起 的。
排 除 方 法: 重 新 恢 復BOOT 區 的 主 引 導 程 序 段 或 分 區 表。
如 果 是 整 個BOOT 區 損 壞, 則 只 好 從 另 一 臺 同 類 型 的主 機 上 讀
出BOOT 區 的 信 息, 再 寫 入 故 障 機。 硬 盤 的BOOT 區 被 非法 寫 入 是
常 見 的 故 障。 因 此, 用 戶 必 須 做 好BOOT 區 的 備 份 保護 工 作。
六、BOOT 主 引 導 區 標 志‘55AA’ 改 變引 起 的 硬 盤 邏 輯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上 電 啟 動,自 檢 完 畢, 硬 盤 指 示 燈 閃 亮, 屏
幕 出 現:
“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
PRESS ANY KEY WHEN READ” 等 錯 誤 信 息, 硬 盤 啟 動 失 敗。 用 軟
盤 啟 動 成 功, 試 圖 進 入 硬 盤, 出 現:
“Invalid Drive Specifition” 錯 誤 信 息。
原 因: 用DEBUG IN13 中 斷程 序 調 出BOOT 區 的 內 容, 發 現 該 區
最 后 的 結 束 標 志‘55AA’ 已 被 改 變。 這 類 情 況, 大 多是 非 法 程
序, 非 法 操 作 或 病 毒 引 起 的。
排 除 方 法: 進 入DEBUG 狀 態, 用INT 13 中 斷 程 序 調 出BOOT 區
的 記 錄, 將 最 后 兩 個 字 節 改 成‘55AA’ 即 可。
七、DOS 引 導 區 參 數 改 變 引 起 的 硬盤 邏 輯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上 電 啟 動,自 檢 完 畢, 硬 盤 指 示 燈 閃 亮, 屏
幕 出 現: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key when read” 等 錯 誤 信 息, 硬 盤 啟 動 失
敗。 用 軟 盤 啟 動 成 功 后 可 進 入 硬 盤, 但 用DIR 列 目錄 時 出 現:
“file not found” 信 息,查 不 到 任 何 文 件。
原 因:DOS 引 志 區 的OBH 位 移 處 存 放 硬 盤I/O 參 數, 如 扇 區
數、 字 節 數、FAT 數、 磁 盤 標 志、 磁 頭 數、 總 扇 區 數等 數 據。 這
些 參 數 被 改 變, 引 起 尋 找 目 錄 指 針 錯 誤。 這 類 情況, 大 多 是
非 法 程 序, 非 法 操 作 或 病 毒 引 起 的。
排 除 方 法: 進 入DEBUG 狀 態, 用INT 13 中 斷 程 序 調 出DOS 區 的
記 錄, 正 確 修 改0BH 位 移 處 的 參 數 即 可。
八、DOS 內 核 文 件 損 壞 引 起 的 硬 盤邏 輯 故 障
現 象: 主 機 上 電 啟 動,自 檢 完 畢, 轉 入 硬 盤 啟 動, 屏 幕
出 現:
“Missing Openating system” 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 錯
誤 信 息, 用 軟 盤 啟 動 后 可 進 入 硬 盤, 可 顯 示 出 硬盤 的 信 息 和
文 件。
原 因:DOS 操 作 系 統 是由(1)DOS —BIOS 模 塊,IBMBIO.COM。(2)DOS
—kernel 模 塊,IBMDOS.COM,(3)DOS —SHELL 模 塊,COMMAND.COM 三 個 文 件
組 成。 其 中 某 一 個 文 件 損 壞 引 起 的 故 障。
排 除 方 法: 恢 復DOS 三個 文 件。 用 相 同 版 本( 或 高 版 本) 軟
盤 啟 動 后, 鍵 入:
A〉SYS C: 回 車 即 可。
九、 硬 盤 駐 留 病 毒 引 起 的 設 備 故障
現 象: 在 計 算 機 操 作過 程, 經 常 出 現 一 些 特 殊 的 符 號、
信 息, 或 者 發 現 一 些 執 行 文 件 字 節 增 加, 一 些 數據 文 件 丟
失, 一 些 命 令 文 件 破 壞。 計 算 機 的 速 度 減 慢, 還 有頻 繁 的 死
機, 甚 至 還 有 外 設 備 的 莫 名 其 妙 的 故 障。
這 種 跡 象, 多 是 硬 盤病 毒 引 起 的。 計 算 機 的 病 毒 基 本
上 分 兩 大 類 型, 一 是 系 統 病 毒, 另 是 文 件 病 毒。 病毒 又 按 其
破 壞 的 性 質 分 為 良 性 病 毒 和 惡 性 病 毒。 一 些 病 毒公 是 對 數
據, 文 件 破 壞。 一 些 病 毒 即 影 響 到 硬 件 設 備 的 正常 工 作。 特
別 是 對 引 起 硬 件 設 備 故 障 的 病 毒, 很 容 易 被 誤 診為 設 備 故
障 而 誤 修。
十、 對 硬 盤 故 障 修 理 注 意 的 幾 個問 題
硬 盤 不 僅 存 放 各 種 應用 軟 件, 還 存 放 有 用 戶 文 件 和 大
量 的 歷 史 數 據, 一 旦 硬 盤 發 現 故 障, 保 護 和 恢 復用 戶 文 件 和
數 據 資 料 就 是 首 要 問 題。
因 此, 在 排 除 故 障 時,必 須 要 千 萬 小 心 謹 慎, 分 析 原
因, 判 斷 是 屬 于 那 一 類 型 故 障。 特 別 是 不 能 隨 便
用FDISK,LOWFORMAT,HFORMAT 等 破 壞 數 據 性 的 工 具 對 硬盤 進 行 操
作。 筆 者 曾 對 一 個 因 硬 盤0 磁 道 物 理 損 壞 而 險 遭 物理 格 式 化
的 機 器 進 行 數 據 恢 復, 保 全 了 用 戶 的 主 要 數 據 庫,避 免 了 一
大 損 失。 但 也 遇 到 另 一 個 情 況, 使 用 者 用HFORMAT 低格 式 化 硬
盤, 至 此, 硬 盤 的 資 料 已 不 能 恢 復 了。
作者:廣東湛化企業集團公司 ( 524012 ) 韓 平
[微電腦世界] [國際電子報] [展覽]
硬盤邏輯鎖詳解
--------------------------------------------------------------------------------
2003-5-31 9:39:46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過bios里面能夠檢測到硬盤,但是你從軟盤和硬盤都啟動不了計算機的情形?也許這時候你就會認為是硬盤壞掉了,可實際上,很有可能是你的硬盤中了邏輯鎖。
硬盤邏輯鎖總共有三種,本質都是對硬盤的分區表作了修改,以前只是一些黑客程序使用它,開始大范圍對計算機造成危害是在臭名昭著的KV3000反盜版事件的時候,那時江民公司為了打擊盜版。在KV3000新版升級程序植入了一個黑客程序,當檢測到用戶使用了盜版的KV3000以后就將硬盤的分區表鎖住,被稱為“主動邏輯鎖”,其實就是硬盤邏輯鎖的一種,當時卻使無數無辜的人受害,江民公司也因此被定罪。這是舊事不談,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三種情況和解決方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硬盤的分區表。硬盤分區表位于磁盤的0磁頭0柱面1扇區,這個扇區從01BEH開始的64個字節就是分區表。分區表共64字節,分為4欄,每欄16個字節描述一個分區。如果用FDISK程序分區,那最多只用兩欄,第一欄描述主引導分區,第二欄描述擴展分區。分區表的結構與各字節的含義如下:
00H—標志活動字節。活動DOS分區為80H,其它為00H。
01H—本分區邏輯0扇區所在的磁頭號。
02H—邏輯0扇區所在柱面中的扇區號。
03H—邏輯0扇區所在的柱面號。
04H—分區類型標志。
05H—本分區最后一個扇區的磁頭號。
06H—最后一個扇區的扇區號。
07H—最后一個柱面的柱面號。
08H—硬盤上在本分區之前的扇區總數,用雙字節表示。
0CH—本分區的扇區總數,從邏輯0扇區計數,不含隱藏扇區,用雙字節表示。
分區表的最后兩個字節是它的有效標志,改變后將無法從硬盤啟動,這就是第一種簡單的鎖住硬盤的方法。不過比較容易解決,只要從軟盤啟動就一切正常,啟動后用Debug或Diskedit等軟件將硬盤分區表中的標志恢復就可以了。第二種方法是修改分區參數,如果將分區參數全部變為0,則啟動后由于找不到分區參數無法從硬盤啟動,用啟動盤從軟盤啟動后也不認硬盤,不過機器畢竟能夠啟動,我們可以在啟動后用軟盤里的debug等工具修復被改動的分區表參數,重新啟動后就沒問題了。
我們重點要講的就是第三種,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主動邏輯鎖”,它是因為分區表參數被修改成了一個死循環。正常啟動時DOS接管硬盤后查找分區表,主引導分區被定義為C盤,然后查找邏輯盤,定義為D盤,然后是E、F、G,而這個主動邏輯鎖就是將第一個邏輯盤(一般是D盤)的下一個分區指向它本身,不斷讀取下一個,其實就是讀它自己,結果陷入死循環。因為DOS啟動必須包含基本輸入輸出文件io.sys(我們在windows下也可以看到,位于C盤根目錄下)。而它是有些固執的,啟動以后非要把硬盤分區表讀完然后接管不可,所以無論我們用什么啟動,它一查找邏輯盤就死循環,我們就看到了硬盤燈常亮系統掛起的情況了。
那么我們如何解開它呢?從根本上講就是讓io.sys不起作用或者在它起作用以前將分區表參數修改回來。
1、debug法。
用這種方法首先必須要能啟動機器,我們可以在一臺正常的電腦上修改啟動軟盤中的io.sys文件,查找到第一個“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為任何其他數值,用這張啟動軟盤你就可以順利地帶著被鎖的硬盤啟動了。不過這時該硬盤的分區表已經不正常,所以我們無法用FDISK來刪除和修改分區,而且仍然無法用正常的啟動盤啟動系統,這時可以用DEBUG來手工恢復。具體命令如下:
a:\>debug
-a
-????:100 mov ax,0201(讀一扇區內容)
-????:103 mov bx,500(設置一緩存地址)
-????:106 mov cx,0001(設置第一硬盤的硬盤指針)
-????:109 mov dx,0080(讀零磁頭)
-????:10c int 13 (硬盤中斷)
-????:10e int 20
-????:0110 回車
(注:-????各硬盤不相同,跟后面的:1??都是自動顯示的,我們要輸入的只是其后的內容)
-g
-d500 (查看運行后緩存地址500的內容,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地址6be開始的內容就是硬盤分區表信息,如果硬盤的擴展分區正是指向自己,那么DOS或WINDOWS啟動時就會因查找邏輯分區而陷入死循環。)在DEBUG指示符下繼續修改內存數據:
E6BE
.0 ??.0 ??.0……
……
……55 AA
55 AA是硬盤有效的標志,不要修改,??.0表示把以前的數據“??”改成了0,再用硬盤中斷13把修改好的數據寫入硬盤就可以了:
A:\>debug
a 100 (表示修改100地址的匯編指令)
-????:100 mov ax,0301 (寫硬盤一個扇區)
-????: 回車
-g (運行)
-q (退出)
退出后運行fdisk/mbr來重置硬盤引導程序,重新啟動即可。
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它能夠恢復硬盤分區表,也就是說恢復以后硬盤中的數據也不會丟失。而以下方法雖然更加方便,但是要么硬盤中的數據難保,要么有一定危險性。
2、外掛軟件法
這種方法原理都是繞過bios對硬盤的檢測而直接用一些能夠自己查找硬盤的軟件來控制硬盤。
首先是DM,現在每一個硬盤廠商都有自己的DiskManager程序,而且都能放進一張軟盤里,你可以下載一個使用,如果不清楚自己硬盤的牌子,也可以用IBM出的DM萬用版,不過它對現在32G以上的大硬盤支持不好。我們先在bios里面將硬盤所在的IDE口設置為none,(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是,全部設為none也可以),然后用啟動盤啟動系統,啟動完成后將軟盤取出,放入裝有DM軟件的軟盤,運行DM,它會檢測到你的病硬盤的存在,然后將它重新分區就搞定了。DM具體用法比較簡單,就不詳細說了,不過對E文不太好的朋友可能有些困難,請教身邊的高手吧。
我們還可以使用低格軟件,也是每一種硬盤都有自己的低格軟件,但也有通用的Lformat程序(只有30多k),前面的做法相同,還是在bios里面屏蔽掉硬盤,用啟動盤啟動,然后換軟盤運行低格程序對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由于分區表只在硬盤最前列部分,所以估摸著格過前面的分區表部分就可以停止了,然后重新啟動在bios里面將硬盤設出來,就可以像一塊新的硬盤一樣對它進行分區等操作了。
3、熱插拔
這是最危險的一種方法,很有可能將你的硬盤燒毀,所以請謹慎。具體做法很簡單,首先將硬盤的電源線拔掉,然后軟盤啟動系統,啟動完成后再將硬盤的電源線插上,這時候系統就能夠控制硬盤了,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恢復分區表等操作。我有一個菜鳥朋友就是在熱插拔硬盤3次以后搞定的。不過此種方法存在危險,強烈不推薦使用,如因此損壞,本人概不負責。
其實最好的情況是你有分區表備份,那恢復起來就比較容易了,而且數據也不會丟失。所以說呢,亡羊補牢固然不錯,但是如果能事先就做好了保險工作,那就不用愁了。
前幾天筆者被一位當數據庫管理員的朋友叫去,他的一臺做數據庫的服務器無法啟動,搞的他焦頭爛額,后來請人來一看,人家一開口就要2000,沒辦法只好找我試試。我朋友的這臺數據庫的操作系統是win2000 server,選擇的數據庫是sql2000,他工作單位是個傳呼臺,這臺數據庫服務器是專門來存儲客戶資料的,每半個月將數據文件存入磁帶內,而出事那天恰恰正是應備份數據庫文件,而我朋友買了一張D版的光盤準備在服務上讀一讀,光盤一放入就自動運行,馬上就自動重啟,當系統重新引導時就提示如下:NON-SYSTEM DISK,PLEASE INSERT A SYSTEM DISK(看來D版真是害人又害己啊),顯然就無法引導系統.
處理
若計算機不能從硬盤啟動,則我們可以通過軟盤啟動后,試著訪問硬盤。如果不能訪問硬盤,則可能是主引導區或者可引導分區的引導區被破壞了這時候,我們可以應用DEBUG命令等工具軟件查看硬盤的主引導區是否正常。我用一張Msdos系統軟盤來引導,進入dos系統后,由于該服務器的主分區是NTFS格式,如果不用第三方軟件是無法查看分區信息的,不過我想先用DEBUG命令去看一下MBR(硬盤主引導記錄),操作如下:
a:>DEBUG
XXXX:XXXX a 100 匯編編輯命令指令
XXXX:0100 mov ax,0201 讀取一個扇區
XXXX:0103 mov bx,0200 讀至當前段內存0200處
XXXX:0106 mov cx,0001 柱面號=0,絕對扇區數=1
XXXX:0109 mov dx,80 磁頭號=0,驅動器號=80
XXXX:010C int 13 磁盤讀寫中斷
XXXX:010E int 3 斷點中斷
XXXX:010F 回車
XXXX:XXXX g=100 執行上述指令
XXXX:XXXX d 380 顯示主分區表內容(Hex:1BEH)
上述命令的詳解可參看清華大學出版的《IBM-PC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由沈美明 溫冬嬋編著。我再簡單介紹一下主分區表。主分區表位于硬盤主引導記錄(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后部.從1BEH字節開始,共占用64個字節,包含四個分區表項。每個分區表項的長度為16個字節,它包含一個分區的引導標志、系統標志、起始和結尾的柱面號、扇區號、磁頭號以及本分區前面的扇區數和本分區所占用的扇區數。其中"引導標志"表明此分區是否可引導,即是否活動分區。當引導標志為"80"時,此分區為活動分區;"系統標志"決定了該分區的類型,如"06"為DOS FAT16分區,"0b"為DOS FAT32分區,"83"為LINUX native分區等;起始和結尾的柱面號、扇區號、磁頭號指明了該分區的起始和終止位置。)
這一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主分區表內參數被大量的26(HEX)所代替,看來這位病毒制造者是位"38"(26H轉化為十進數是38),也真夠狠的.而我的朋友又沒有對MBR進行備份,這下可麻煩大了。不過,通常硬盤0柱面0磁頭2扇區是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備份,每當系統引導成功,系統會將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內容復制到0柱面0磁頭2扇區,而如果安裝了SC COMMANDER,LILO的引導軟件,將會占用0柱面0磁頭2扇區,而將0柱面0磁頭1扇區的內容復制到0柱面0磁頭3扇區,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在沒有對MBR進行備份的情況下,查找0柱面0磁頭從2扇區開始的隱含扇區,尋找備份的MBR,通過未被破壞的分區引導記錄信息重新建立MBR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于是我又做了如下操作:
a:>DEBUG
XXXX:XXXX a 100 匯編編輯命令指令
XXXX:0100 mov ax,0201 讀取一個扇區
XXXX:0103 mov bx,0200 讀至當前段內存0200處
XXXX:0106 mov cx,0002 柱面號=0,絕對扇區數=2
XXXX:0109 mov dx,80 磁頭號=0,驅動器號=80
XXXX:010C int 13 磁盤讀寫中斷
XXXX:010E int 3 斷點中斷
XXXX:010F 回車
XXXX:XXXX g=100 執行上述指令
XXXX:XXXX d 380 顯示備份主分區表內容(Hex:1BEH)
還好,病毒制造者還算有點良心,并沒有破壞備份的主分區表的記錄信息,那么我們就可利用備份的MBR的記錄信息來重建主分區表,操作如下:(注我并未退出Debug)
XXXX:XXXX a 100
XXXX:0100 mov ax,0301 寫一個扇區
XXXX:XXXX a 106
XXXX:0106 mov cx,0001 柱面號=0,絕對扇區數=1
XXXX:XXXX g=100 執行上述指令
再將主分區表調出來看是否已正常寫入:
XXXX:XXXX a 100
XXXX:0100 mov ax,0201 讀取一個扇區
XXXX:XXXX g=100 執行上述指令
XXXX:XXXX d 380 顯示主分區表內容(Hex:1BEH)
一切正常。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將MBR內容備份到軟盤上。操作如下:
XXXX:XXXX r bx
:00
XXXX:XXXX r cx
:0200 設定主分區表的大小為512字節,bx記錄高位字節,cx記錄低位字節
XXXX:XXXX n a:mbr.dat 文件命名
XXXX:XXXX w 0200 將內存地址0200開始的內容寫入軟盤
XXXX:XXXX q 退出debug
以為一切ok,但當重新引導時還是提示如下:NON-SYSTEM DISK,PLEASE INSERT A SYSTEM DISK,看來問題多多。只好將該硬盤取下,接在另一臺裝有win2000 server,分區為NTFS格式的計算機上作為從盤。但當我雙擊該分區時,提示如下:"不能訪問D:,$volume損壞且無法讀取",看來該病毒來頭不小,能在win2000 server下直接中斷,還能修改MFT,病毒制造者的功力真是不淺。我用chkdsk命令想試一試能否修復$volume,結果提示我無法修復。看來我要徹底恢復這臺服務器是不太可能了,那么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實際就是恢復數據庫文件,這才是我朋友和我真正關心的,據我朋友講他有兩個重要的用戶數據庫文件,分別命名為client1,client2,于是我們所有的關注就給了這兩個數據庫,而這兩個數據庫又分別由后綴名為mdf的文件(用戶數據庫的主文件),后綴名為log的文件(用戶數據庫的日志文件,sql2000的數據庫主文件由其對應的日志文件來控制所寫的內容).當然,數據恢復的萬王之王Recovery是我的最佳選擇,我用的是RecoverNt版。Recovery使用相當簡單,所要注意的是用Recovery讀出的文件不能恢復到同一個硬盤上,必須恢復到其他硬盤上。但不幸的是,當我用RecoverNt來讀取D分區時,由于MFT損壞,萬王之王也無法讀出一個文件,反復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只好占時作罷。一回到家,就下定決心好好專研一下win2000的NTFS格式,我手上有兩本書,一本是MCSE制勝寶典WIN2000 Server,還有一本是Inside Microsoft Windows 2000,Third Edition的中文版Windows 2000內部揭密,正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又到網上四處搜索有關信息,經過兩天的專研,經過大膽的設想,詳細的分析,做出了一個令我至今還不敢相信的方法。
高潮
我準備將無法讀取的D盤高級格式化(注意是高級格式化而不是低格),然后通過RecoverNt來讀取文件。為什么我要這樣做,讓我慢慢道來。首先我想講一講windows的文件系統原理,眾所周知windows有FAT12,FAT16,FAT32,NTFS等文件格式,而FAT12,FAT16,FAT32文件格式可看作一類,簡稱FAT格式,而NTFS文件格式又可看作一類。我簡單介紹一下FAT格式的文件系統的數據結構,根據其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大致可分為
1.引導扇區.
2.DBR區(D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區的意思.
3.FAT表(File Alloction Table)位于DBR之后,一般應有兩個,其中一個為另一個的備份,它的重要作用是存儲了指向文件所在簇的指針(有關概念我將在討論NTFS文件格式時介紹).
4.DIR區(Directory)即文件根目錄區。
5.DATA區,顧名思義這個區是用戶存放數據的地方,占磁盤空間的絕大部分,它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現在我們來談一談有關NTFS文件格式的基礎知識。在NTFS中,所有存儲在卷上的數據都包含在文件中,包括用來定位和獲取文件的數據結構,引導程序和記錄這個卷的(NTFS元數據)的記錄的位圖,這體現了NTFS的原則:磁盤上的任何事物都為文件。在文件中存儲一切使得文件系統很容易定位和維護數據,而在NTFS中,卷中所有存放的數據均在一個叫MFT的文件記錄數組中,叫主文件表(Master File Table),MFT是由高級格式化產生的。而MFT則由文件記錄(File Record)數組構成。File Record的大小一般是固定的,不管簇的大小是多少,均為1KB,這個概念相當于Linux中的inode。File Record在MFT文件記錄數組中物理上是連續的,且從0開始編號。MFT僅供系統本身組織、架構文件系統使用,這在NTFS中稱為元數據(Metadata)。以下列出Windows2000的NTFS主文件表的重要的元數據文件
0 $MFT
1 $MFTMirr
2 $LogFile
3 $Volume
4 $AttrDef
5 $Directory
6 $Bitmap
7 $Boot
8 $BadClus
9 $Secure
10 $UpCase
11 $Extend
這些NTFS主文件表的重要的元數據文件都以$(美元符號)開始的名字,但符號是被隱藏的,在Windows2000中不能使用dir命令(甚至加上/a參數)像普通文件一樣列出這些元數據文件。實際上File System Driver(ntfs.sys)維護了一個系統變量NtfsProtectSystemFiles用于隱藏這些元數據。但是微軟公司提供了一個OEM TOOL,叫NFI.EXE,用此工具可以轉儲NTFS主文件表的重要的元數據文件(元數據:是存儲在卷上支持文件系統格式管理的數據。它不能被應用程序來訪問,它只能為系統提供服務),以下是我給出的一個例子:
C:>nfi d:
File 0
Master File Table ($Mft)
$STANDARD_INFORMATION (resident)
$FILE_NAME (resident)
$DATA (nonresident) logical sectors 32-21151 (0x20-0x529f)
$BITMAP (nonresident) logical sectors 16-19 (0x10-0x13)
File 1
Master File Table Mirror ($MftMirr)
$STANDARD_INFORMATION (resident)
$FILE_NAME (resident)
$DATA (nonresident)
logical sector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8 11:09 】
用Debug修復硬盤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06-09-07
如果您的電腦出現以下情況:
1.病毒破壞分區表,修復無效;
2.安裝多操作系統導致分區表異常,造成系統崩潰;
3.惡意軟件鎖死硬盤;
4.使用PQ Magic等第三方分區軟件造成的硬盤異常。
您可以使用Debug命令來清除硬盤信息,然后重建分區以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警告:執行該操作后所有硬盤數據會永久性丟失,請謹慎選擇執行該操作!本文檔僅供參考,DELL公司將不對原有數據承擔任何責任。
準備工作
1.準備一張可啟動的軟盤,例如Windows 98啟動軟盤。關于Windows 98啟動軟盤的制作方法,
2.拷貝系統目錄中command文件夾(例如c:\windows\command)下的debug.exe文件到該軟盤。
3.配置您的計算機BIOS,使其能從光驅啟動。
操作步驟
1.使用軟盤引導到DOS模式下,在系統提示符A:\> 后鍵入命令“Debug并按“Enter”鍵確認。此時系統將出現短橫線提示符,然后仔細鍵入以下命令行(字母沒有大小寫分別), 以第一行為例:依次輸入 字母F,空格,字母L,數字100,空格,數字0,Enter。
2.命令行全文如下:
A:\> debug “Enter
-F 200 L100 0 “Enter”
-A CS:100 “Enter”
xxxx:0100 MOV AX,301 “Enter”
注:xxxx:0100 為系統提示,不需要輸入
xxxx:0103 MOV BX,200 “Enter”
xxxx:0106 MOV CX,1 “Enter”
xxxx:0109 MOV DX,80 “Enter”
注:如需要清除機器內第二硬盤的數據,只需將80改為81即可
xxxx:010C INT 13 “Enter”
xxxx:010E INT 20 “Enter”
xxxx:0110 “Enter”
-G “Enter”
3.程序執行成功后,系統將提示“Program terminated normally”,表明此時硬盤數據已經完全清除。
4.重新啟動電腦并安裝操作系統。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1:21 】
巧用Diskgen“重建分區表”
2004-02-11 19:12 來源:eNet論壇 [收藏到E起摘]
【簡 介】
【編者按】 在使用Diskgen時,發現可以利用其強大的“重建分區表”命令修補Ghost 6.0的Bug!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N72現在售價3500 DELL雙核筆記本6599
IBM促銷送好禮 800萬DC不到1500
--------------------------------------------------------------------------------
單位幾個月前購買了幾臺計算機,由于硬件配置完全一樣,故打算安裝好其中一臺后采用Ghost進行盤對盤的克隆。
出于使用上的方便,第一臺計算機分了C、D、E、F四個區,安裝完操作系統(Windows 2000,C盤為NTFS格式)及常用軟件后,對C盤做了Ghost備份,備份文件及Ghost程序文件存放在F盤。然后逐一拆下其他計算機的硬盤用Ghost進行克隆。最近,某一計算機出現故障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用Windows 98啟動盤引導系統后,只能認識C盤,即Windows 2000下的D盤(因原C盤為NTFS格式,DOS下不能識別),D、E分區均不能進入。經多臺計算機驗證,證實其為Ghost 6.0的一個Bug。但時間已過了幾個月,重新恢復系統肯定要破壞已在硬盤上的數據。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使用Diskgen時,發現可以利用其強大的“重建分區表”命令修補這個Bug!其過程為:1. 在DOS實模式下運行Diskgen,按Alt和T鍵激活“工具”菜單,選擇“重建分區表”。2. 當出現“自動方式”和“交互方式”時,選擇“交互方式”。3. 找到的第一個分區必須選擇保留,當出現“找到一個擴展分區表”時,選擇“跳過”。4. 以后找到的分區都選擇“保留”。
按F8保存后,退出Diskgen并重新啟動,你會發現除了C分區因為是NTFS格式而無法用常規方法訪問外,D、E、F分區在DOS下都恢復正常了!
如果第一次不是恢復的最近的硬盤分區狀況,再重新做一遍或幾遍,問題估計可以解決!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03 】
WinXP啟動出現NTLDR is missing錯誤提示
作者: 發布時間:2005-5-13 11:50:43 | 【字體:大 中 小】
[-]
軟件技巧,硬件維護,家電保養,上西部e站 ( weste.cn )!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1、ntldr文件丟失/破壞:這個文件位于C盤根目錄,我們只需要從WinXP安裝光盤里面提取這個文件,然后放到C盤根目錄上即可。
2、如果替換文件后仍出現上述提示,則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修復:
使用一張含有SYS.COM的Win9X啟動盤啟動電腦,執行SYS C:命令,然后重新啟動,會發現無法啟動WinXP,這不要緊,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后再次重新啟動,使用WinXP安裝光盤啟動,進入故障恢復控制臺,執行fixboot即可。如果你不會使用故障恢復控制臺,又安裝了XP/9x雙系統,你可以:在Win9X里面執行WinXP安裝,系統拷貝完文件以后會重新啟動,啟動的是后手已經要快速按下方向鍵的上或下箭頭,然后選擇Windows回到Win9X下,接著編輯Boot.ini文件,確認你的Boot.ini文件和你電腦上WinXP的啟動相匹配,最后刪除C盤根目錄上以$開頭的全部文件即可。
順便說一下,如果XP/9x雙系統中的9x系統啟動失敗并提示I/O錯誤,可能是錯誤刪除C盤根目錄上的一個啟動Win9x的重要文件bootsect.dos造成的,修復方法同上述2)所示。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04 】
解決Win2000"NTLDR is missing"的故障 出處:中國電腦教育報
[ 2004-12-03 10:01:34 ] 作者:林洪英 責任編輯:zhanghuafeng
·想拿A75相機,現在就進來答題 ·全球獨家首測RV410
·論壇網友召集A95團購 ·視窗專區常見問題匯總
·一周攝影作品匯總投票 ·論壇籃球賽,火熱報名進行中
·想拿A75相機,現在就進來答題 ·全球獨家首測RV410
·論壇網友召集A95團購 ·視窗專區常見問題匯總
·一周攝影作品匯總投票 ·論壇籃球賽,火熱報名進行中
·想拿A75相機,現在就進來答題 ·全球獨家首測RV410
·論壇網友召集A95團購 ·視窗專區常見問題匯總
·一周攝影作品匯總投票 ·論壇籃球賽,火熱報名進行中
上課了,筆者打開機房的學生用服務器,結果不能正常啟動,給出了這樣的提示“NTLDR is missing,Press any key to restart”。這下可壞了,這臺服務器是域服務器,學生機的設置是登錄到域,并且學生機硬盤都加了保護,學生的作業和資料全部保存在這臺服務器上。重新安裝系統肯定是來不及了,并且會造成數據的丟失,筆者趕緊上網查找故障的原因,得知很可能是Ntldt、Ntdetect.com、Boot.ini幾個文件丟失或破壞引起的。于是趕緊跑到另一個機房服務器處(兩臺服務器的設置一樣),搜索“NTLDR”,結果三個文件全在C盤的根目錄下,馬上將這三個文件拷到故障服務器的C盤根目錄下,重新啟動電腦,故障依舊。情急之中,筆者忽然想到用“故障恢復控制臺”來修復故障,結果真解了燃眉之急。具體操作如下:
[-] 1. 用Windows 2000的安裝盤啟動電腦,進入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裝界面;
2. 界面提示“要修復Windows 2000中文版的安裝,請按R”,按R鍵繼續;
3. 界面提示“要用故障恢復控制臺修復Windows 2000安裝”選項,按C鍵繼續;
4. 屏幕出現故障恢復控制臺提示“C:\Winnt,要登錄到哪個Windows 2000安裝(要取消,請按Enter)?”,在此鍵入“1”,然后按Enter鍵;
5. 鍵入管理員密碼,然后按Enter鍵;
6. 鍵入Copy F:\Simpchin\
Windows2000\Server\I386\Ntldr c:\,按ENTER鍵(注:筆者使用的光盤是Windows 2000三合一光盤,如果是其他的安裝盤,可以使用搜索命令查找一下ntldr文件的位置,一般在i386目錄下。“f:”為我的光盤驅動器號);
7. 鍵入Copy F:\Simpchin\
Windows2000\Server\I386\Ntldr c:\,按 Enter 鍵,系統提示您是否覆蓋文件,鍵入Y,然后按Enter鍵。
重新啟動計算機,當上課鈴響起的時候,服務器已啟動正常。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05 】
常見WinXP啟動故障及解決方法
2003-06-22 來源: 責編: 作者: 網友
編者按:
1、NTLDR is missing當你從Win9X升級到Windows XP的時候
1)、Clone以后的問題:當你想把使用Clone制作的Win9x升級到Windows XP,那么很容易出現一句提示:NTLDR is missing。
當然,要出現這種情況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a)、系統/啟動分區是FAT32文件系統。
b)、計算機的啟動使用了INT-13中斷擴展啟動。一般現在的主流電腦都是使用了這種方式。
c)、因為在Clone的時候,刻錄后的系統的存放于FAT32 BIOS Parameter Block(BPD)的值和物理驅動器的幾何分布不匹配。
但是為什么可以啟動Win9X呢?原因是這樣的:Win9x啟動的時候忽略了BPD的值,即使這個值是非法的。但是在Win200/XP里面需要這個值,如果這個值是非法的,那么啟動將失敗。
解決:重寫FAT32 BPB里面正確的值 ,然后使用Windows XP里面Fixboot命令重寫Windows XP啟動代碼即可。具體的操作如下:使用一張含有SYS.COM的Win9X啟動盤啟動電腦,執行SYS C:命令,然后重新啟動,會發現無法啟動Windows XP,這不要緊,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后再次重新啟動,使用Windows XP安裝光盤啟動,進入故障恢復控制臺,執行fixboot即可。如果你不會使用故障恢復控制臺,那么還有一個方法:在Win9X里面執行Windows XP安裝,系統拷貝完文件以后會重新啟動,啟動的是后手已經要快速按下方向鍵的上或下箭頭,然后選擇Windows回到Win9X下,接著編輯Boot.ini文件,確認你的Boot.ini文件和你電腦上Windows XP的啟動相匹配,最后刪除C盤根目錄上以$開頭的全部文件即可。
2)、文件丟失/破壞:這個文件位于C盤根目錄,我們只需要從Windows XP安裝光盤里面提取這個文件,然后放到C盤根目錄上即可。
2、I/O錯誤,Win9X啟動失敗
這個問題一般是由于錯誤刪除C盤根目錄上的一個啟動Win9x的重要文件bootsect.dos造成的。這個文件儲存了啟動Win9x的必須代碼,而且這個文件的創建是在安裝Windows XP的時候自動創建的,Windows XP里面并沒有相應的命令可以直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法解決。
解決:使用一張含有SYS.COM的Win9X啟動盤啟動電腦,執行SYS C:命令,然后重新啟動,會發現無法啟動Windows XP,這不要緊,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后再次重新啟動,使用Windows XP安裝光盤啟動,進入故障恢復控制臺,執行fixboot即可。如果你不會使用故障恢復控制臺,那么還有一個方法:在Win9X里面執行Windows XP安裝,系統拷貝完文件以后會重新啟動,啟動的是后手已經要快速按下方向鍵的上或下箭頭,然后選擇Windows回到Win9X下,接著編輯Boot.ini文件,確認你的Boot.ini文件和你電腦上Windows XP的啟動相匹配,最后刪除C盤根目錄上以$開頭的全部文件即可。
3、Boot.ini文件非法
這個問題一般是由于boot.ini文件丟失或格式不正確造成的。boot.ini文件的格式一般是下面這種類型的: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4、找不到HAL.DLL文件,啟動中止
這個是由于C盤根目錄下的boot.ini文件非法,導致默認從C:\Windows啟動,但是又由于你的Windows XP沒有安裝在C盤,所以系統提示找不到HAL.DLL文件。啟動因而失敗。解決方法是重新編輯Boot.ini文件。我們有很多方法編輯這個文件,下面我挑選幾種便于操作的介紹給大家:
1)、使用Win9X啟動盤啟動,使用EDIT.EXE命令編輯這個文件。啟動EDIT.EXE以后只要按照正確的格式輸入Boot.ini文件的內容,保存為Boot.ini文件即可。
2)、使用COPY CON命令創建一個Boot.ini文件。在DOS下輸入Copy Con C:\boot.ini以后回車。然后按照Boot.ini文件的格式輸入,每輸入一行敲一次回車鍵,當全部內容輸入完畢以后,按CTRL+Z,屏幕上會看到^Z的提示。這個時候再敲一次回車,系統會提示1 file(s) copied.這就表示創建成功了。
3)、使用故障恢復控制臺里面的bootcfg命令。具體的使用方法請大家查看Q330184一文。我在這里就不介紹了。
4)、在別的電腦上創建好以后,拷貝到受損電腦的C盤根目錄上覆蓋源文件即可。
5、安裝的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XP在啟動選單的時候不是英文提示
一般是由于C:\bootfont.bin丟失造成的,但是如果你安裝了更高版本的英文版本的Windows,那么這個現象就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的話,從Windows XP安裝光盤里面提取bootfont.bin到C盤根目錄即可。
6、安裝 Windows 2000 后無法啟動 Windows XP
癥狀:安裝 Windows 2000 后試圖啟動 Windows XP 時,您可能會收到下面的錯誤消息:
"Starting Windows...
Windows 2000 could not start because the following file is missing or corrupt: \WINDOWS\SYSTEM32\CONFIG\SYSTEMd startup options for Windows 2000, press F8.
You can attempt to repair this file by starting Windows 2000 Setup using the original Setup floppy disk or CD-ROM.
Select ’r’ at the first screen to start repair."
原因: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是,在 Windows 2000 發行時 Windows XP 尚不存在。Windows 2000引導程序不知道已在 Windows XP 中做了改動。計算機需要知道這些改動才能加載 Windows XP。
解決:若要解決此問題,請用 Windows 2000 啟動計算機,然后將 Windows XP 光盤上 I386 文件夾中的 NTLDR 和 Ntdetect.com 文件復制到系統驅動器的根目錄中。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07 】
今天公司一個同事的電腦,開機就報:“NTLDR Is Missing”。
原因
如果 MFT 根文件夾碎片較多,則可能會出現此問題。如果 MFT 根文件夾包含多個文件,則 MFT 就會變得非常零碎,以至于需要另外創建一個分配索引。因為文件是按字母順序映射到分配索引中的,NTLDR 文件可能會被推到第二個分配索引中。如果發生此現象,就會看到本文“癥狀”部分中描述的錯誤信息。
一般情況下不將文件寫入根文件夾。如果一個程序定期在根文件夾中創建和刪除臨時文件,或者將許多文件誤復制到根文件夾,就會造成這一情況。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12 】
WindowsXP 系統“NTLDR is missing”問題的修復。
今天一個同事的筆記本開機,沒有反應,屏幕顯示“NTLDR is missing”,他的系統是Windows XP,磁盤分區NTFS。
前一陣子另一個同事的Windows XP系統(磁盤分區NTFS)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當時從網上找的資料時復制Windows XP光盤上的NTLDR(在光盤i386目錄下面)到C:\下。但是復制之后,重新開機,筆記本一直在重新啟動(引導還沒有通過)。最后沒有辦法,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這次想到要重裝系統,頭很大,要重裝系統,之前安裝過的大部分應用程序要重新安裝。關鍵是“我的文檔”中有很多重要的文件,用Windows XP安裝光盤啟動到系統修復模式。試圖進入“c:\documents and settings”目錄,系統提示拒絕訪問。想起上次同事重裝Windows XP以后,試圖進入之前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特定用戶目錄下面的時候,操作系統提示沒有權限訪問。
重要文檔不能復制出來,只能在想辦法修復操作系統了。于是利用Windows XP的安裝光盤,啟動筆記本,進入Windows修復狀態,察看C:\目錄發現沒有文件NTLDR,復制Windows XP安裝光盤上的i386目錄下面的文件NTLDR到C:\,重新啟動筆記本,發現筆記本無法引導,一直在重新啟動,發現Windows XP報的錯誤信息好像少什么文件(這個錯誤信息只顯示零點幾秒)。再次利用windows XP安裝光盤啟動筆記本,進入修復狀態,利用dir命令查看C:\目錄下的文件,發現沒有文件NTDETECT.COM,將光盤i386目錄下面的文件NTDETECT.COM復制到c:\目錄下面。重新啟動機器,發現筆記本可以通過引導,但是很快提示一個錯誤,說< windows root>/system32/hal.dll丟失或無效。
再次利用Windows XP光盤啟動機器,進入Windows XP光盤i386目錄下面查找,只能找到hal.dl_文件,發現c:\windows\system32目錄下面存在文件hal.dll認為它損壞,保險起見將hal.dll更名文hal.old,復制光盤hal.dl_到system32下面為hal.dll。重新啟動筆記本,發現還是那樣的錯誤。
說明不是文件hal.dll的錯誤,再次利用Windows XP光盤啟動機器,用dir命令查看c:\目錄下面,發現沒有boot.ini、IO.sys、msdos.sys、CONFIG.SYS、bootfont.bin(說明windows Nt引導方式和MSDOS不一樣,不需要IO.sys、msdos.sys、CONFIG.SYS,windows XP下面這三個文件大小均為0),筆記本沒有軟驅,只有USB口,還好我們這里有個U盤,到其他Windows XP機器上,找到boot.ini、IO.sys、msdos.sys、CONFIG.SYS、bootfont.bin這些文件,復制到U盤上(因為WIndows XP均是默認安轉在c:\windows目錄下面的,如果不是需要修改boot.ini文件)。將U盤插入機器USB口,重新用Windwos XP光盤啟動筆記本進入修復模式,發現U盤可以訪問,于是復制文件到c:\目錄下面,重新啟動機器。OK,Windos XP啟動界面出現了,但是系統很快就藍屏了(錯誤信息沒有記),突然想起,之前把c:\windows\system32\下面的文件hal.dll替換過,重新用光盤啟動windows XP,將c:\windows\system32\hal.dll刪除,將hal.old更名為hal.dll,重新啟動筆記本。OK,系統正常。
補充說明,在之前dos模式下運行過 fixmbr,fixboot c:命令,應該沒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命令只有在修復狀態下的dos模式下有,而且windows XP最變態的是dir 命令不支持參數,沒有辦法遍歷查找目錄,很不爽。
總結:Windows XP出現“NTLDR is missing”錯誤,少的文件是 c:\NTLDR、c:\NTDETECT.COM、c:\Boot.ini、IO.sys、msdos.sys、CONFIG.SYS、bootfont.bin文件。修復方式,到好的Windows XP機器上復制這些文件到U盤(軟盤),然后啟動到Windows XP修復模式,將文件復制到c:\目錄下面。唯一要注意的是boot.ini文件的內容,記錄了系統引導的硬盤以及分區。
寫完了,希望共同交流(QQ:2269101 zhaohonghui@hotmail.com)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07:13 】
NTLDR is missing故障的修復
作者: 轉載
2006-05-11
iu平時,我們偶爾會遇到系統啟動時顯示“NTLDR is missing”而無法進入系統的情況。其實導致該故障的原因多,但網上絕大部分文章都只針對一種情況進行討論。下面筆者將各種情況和原因進行匯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NTLDR損壞或丟失
這種情況解決起來比較簡單,而且比較常見,所以也是我們遇到該故障時首先采取的一種方法,即在Recovery Console或其他系統下,把系統的安裝光盤中i386目錄下的NTLDR文件復制到系統分區(通常為C盤)中即可。
二、NTLDR沒有損壞或丟失
如果把光盤中的NTLDR文件復制到C盤后重新啟動,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時我們可以認識到,導致該故障的不是NTLDR損壞或丟失,而是系統視而不見。為什么會這樣呢?一般說來,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采用非系統磁盤來啟動電腦。如果用一些非系統磁盤引導啟動電腦,比如軟盤、光盤、USB移動存儲設備等,就可能會出現此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取出這些設備,然后重新啟動電腦即可。
2、BIOS中硬盤中的信息被更改,檢測方式被設置為手動。
由于硬盤信息被篡改,導致系統找不到硬盤中的系統分區,所以就找不到系統分區中的啟動文件NTLDR了。只要在BIOS的“Standard CMOS Setup”中,把硬盤檢測方式設置為“Auto(自動)”即可。
3、系統分區沒有被激活。如果用于存放啟動文件(包括BOOT.INI、NTLDR、NTDETECT.COM)的系統分區沒有被激活而是激活了其他主分區,那么就會導致系統啟動時找不到NTLDR文件。解決的方法時用Windows 98啟動盤啟動電腦,然后運行Fdisk,選擇“Set active partition”來激活系統分區。如果仍無法解決,就需要在Recovery Console下運行FIXBOOT命令來使活動分區成為可啟動的分區。
4、硬盤中的主引導記錄(MBR)被破壞,導致系統找不到系統分區。解決的方法是在Recovery Console下運行fixmbr命令,或者是用Windows 98啟動盤啟動電腦,然后運行FDISK /MBR。
5、系統分區的MFT根文件夾碎片較多。主文件表(MFT)是一個卷上每一個文件的索引,如果 MFT 根文件夾包含多個文件,則MFT就會變得非常零碎,以至于需要另外創建一個分配索引。因為文件是按字母順序映射到分配索引中的,NTLDR 文件可能會被推到第二個分配索引中。一般情況下不建議用戶將文件直接寫入根文件夾,尤其是大量文件。如果有某個程序定期在系統分區的根文件夾中創建和刪除臨時文件,或者將許多文件誤復制到根文件夾,就會造成這一情況。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我們此時去刪除那些臨時文件或是復制到根文件夾的文件,主文件表(MFT)分配索引并不會降到原來的大小,所以故障依然存在。
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微軟提供的一個叫bcupdate2的工具(下載地址:
http://www.shannon-dd.com/index.php?option=com_docman&task=doc_details&gid=46&Itemid=98)來強制更新啟動代碼(Boot Code)。使用方法是在其他硬盤的系統上,運行 bcupdate2 x: /f (x:代表需要修復的硬盤的系統分區),然后按“Y”確認更新啟動代碼即可。
6、安裝了EZ-BIOS。EZ-BIOS是西部數據公司提供的一個可以通過重寫分區列表來允許用戶創建比 Windows 95 或 Windows 98 支持的分區更大的工具。如果安裝了EZ-BIOS,那么在使用Windows 95或Windows 98升級到Windows 2000 或 Windows NT 4.0期間就會出現該故障。解決的方法是卸載EZ-BIOS。
7、BIOS過時。如果主板上的BIOS程序過時,可能會導致該故障,解決的方法是升級BIOS程序。
8、FAT32 BIOS Parameter Block (BPB) 中存在無效頭(邊)值。如果把一個硬盤上的系統(包括Windows 95、Windows 98 或 Windows Me)做了鏡像后克隆到其他不同大小的硬盤上,然后使用這個克隆系統升級到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時,就會出現在復制文件后重新啟動提示“NTLDR is missing”。因為Windows 95、Windows 98 或者 Windows Me 啟動代碼忽略 BPB 中的頭值,并且即使在值無效時仍啟動程序。但是,Windows 2000 和 Windows XP 中的啟動代碼需要這個值,如果此值無效則啟動過程不會成功。這種情況解決方法比較復雜:
step1:使用包含 Sys.com的 Windows 95、Windows 98 或者 Windows Me 啟動盤來重新啟動電腦。
step2:運行以下命令,在系統分區的根目錄下備份msdos.sys文件:
attrib -h -r -s c:\msdos.sys
rename msdos.sys *.ysy
step3:在命令提示符中,輸入 sys c:。此命令用正確的 BPB 信息重寫 Windows 95、Windows 98 或者 Windows Me 啟動代碼。
step4:在Recovery Console下運行fixboot命令重寫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的啟動代碼。
按照以上操作后,一般可以使原來的安裝程序繼續進行。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29 13:14 】
用diskgen恢復分區表后,能看到各分區,在DOS下能看到各分區的數據,可以把C:快格,然后把XP系統的克隆盤,重新安裝在c:上,完成后其他分區的數據都沒有丟失。謝謝!
工具箱【 · 原創:lsl156 2006-10-29 15:40 】
修理硬盤的就是這一套吧。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30 07:58 】
Disk error 是潮濕導致的硬盤故障嗎?
News.weixiuwang.com 文章來源:hc360慧聰網IT 作者: 2006年7月20日22:56
故障現象:鄰居幾個月前出差,回來后電腦無法啟動,顯示器黑屏。
分析解決:電腦放置很長時間沒有啟動過,很可能導致硬件接觸不良。根據開機的BIOS響鈴判斷,應該是內存故障所致。打開機箱取出內存,果不其然,內存的金手指處有明顯的黑色污垢,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將其重新裝回。隨后,電腦能正常啟動并順利進入系統,剛剛運行了幾個程序,電腦又突然死機。
沒辦法,只好重啟。屏幕提示“Disk error”硬盤出錯,系統啟動失敗。難道硬盤也有問題了?筆者馬上進入BIOS查看并檢測硬盤,結果能正常檢測到硬盤的參數,但硬盤無法正常使用。依次排除了硬盤數據線、電源線和主板接口的隱患后,把硬盤取下,仔細觀察發現硬盤周圍似有水氣的痕跡。聯想到機器很長時間沒有加電了,加之最近陰雨連綿,可能是硬盤受潮所致。于是取來電吹風,小心為其均勻加熱除濕(千萬不能使硬盤局部過熱,否則易損壞硬盤電路板上的元件)并靜置一段時間后裝回。可是,硬盤仍然無法正常引導啟動,只得從光驅啟動嘗試用Scandisk修復硬盤的邏輯錯誤,結果無法完成。又嘗試用Fdisk為其重新分區格式化,Fdisk無法正常運行。由此,判斷是硬盤的分區表出錯。我嘗試使用硬盤修復大師Diskgen(原名Diskman),把它拷入啟動軟盤,在DOS下完成對硬盤分區表的恢復,并順利重新分區格式化。至此,電腦完全恢復正常。
編后:灰塵和過高的溫度是電腦各個部件的大敵,但因潮濕引起的故障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夏季來臨,空氣中濕度變大很容易侵蝕電腦各元件,易成為各種隱患的元兇。因此提醒大家:如果電腦較長一段時間不用,請定期加電開機去潮,防止類似故障的發生。
小知識1:DiskMan(http://www.mydown.com/soft/53/53403.html)是一款小巧的硬盤分區表維護工具,大小只有144KB,可是功能卻非常強大。它可以手工修改硬盤分區表中包括邏輯分區在內的所有數據,能重建被破壞的分區表,可以按使用者的意愿分區,從而使一個硬盤中多個操作系統共存。它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全中文圖形界面,無須外掛任何漢字系統,以非常直觀的圖表揭示了分區表的詳細結構。
小知識2:判斷系統真死機還是假死機的一個小竅門:按下鍵盤上的NumLock鍵,如果它的指示燈有反應即為假死機,否則就是真正死機了。
工具箱【 · 原創:阿里爸爸 2006-10-30 08:17 】
其實就修的角度,那些更新舊硬盤的二手店老板伙計也就文盲半文盲狀態,能鼓搗出那么多舊機器,其實象機器這樣的東西實在壞了,特別電腦,更新換代最好~太專業沒必要~超出22的年齡再去鼓搗這些沒太多意義,會重裝系統就行~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30 11:33 】
文盲半文盲的修理,和專業的修理,不可同日而語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0-30 11:34 】
debug
有些難,沒學會,學會后,那才寂寞
工具箱【 · 原創:千篇一律 2006-10-30 11:36 】
齊白石六十歲才學畫
工具箱【 · 發布:千篇一律 2006-11-03 21:55 】
硬盤術語詳解 > SATA接口
SATA接口
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行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與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可以在較少的位寬下使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帶寬。Serial ATA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于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目前最塊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目前SATA II的數據傳輸率則已經高達300MB/sec。
Serial ATA規范不僅立足于未來,而且還保留了多種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標準中允許使用轉換器提供同并行ATA設備的兼容性,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并行ATA信號轉換成Serial ATA硬盤能夠使用的串行信號,目前已經有多種此類轉接卡/轉接頭上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原有投資,減小了升級成本;在軟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軟件兼容性,這意味著廠商絲毫也不必為使用Serial ATA而重寫任何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代碼。
另外,Serial ATA接線較傳統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線要簡單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對機箱內的氣流及散熱有明顯改善。而且,SATA硬盤與始終被困在機箱之內的并行ATA不同,擴充性很強,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機柜(JBOD)不單可提供更好的散熱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連接來防止單點故障;由于SATA和光纖通道的設計如出一轍,所以傳輸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來做保證,這在服務器和網絡存儲上具有重要意義。
而SATA II是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傳輸率從SATA的1.5Gbps(150MB/sec)進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還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隊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術特征。單純的外部傳輸率達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 II。
SATA II的關鍵技術就是3Gbps的外部傳輸率和NCQ技術。NCQ技術可以對硬盤的指令執行順序進行優化,避免像傳統硬盤那樣機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順序移動磁頭讀寫硬盤的不同位置,與此相反,它會在接收命令后對其進行排序,排序后的磁頭將以高效率的順序進行尋址,從而避免磁頭反復移動帶來的損耗,延長硬盤壽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盤都可以使用NCQ技術,除了硬盤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術不支持FAT文件系統,只支持NTFS文件系統。
由于SATA設備市場比較混亂,不少SATA設備提供商在市場宣傳中濫用“SATA II”的現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號稱“SATA II”的硬盤卻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盤卻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導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國際組織,原SATA工作組)又宣布了SATA 2.5規范,收錄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從3Gbps和NCQ到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熱插拔(Hot Plug)、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較早的僅支持1.5Gbps的南橋芯片(例如VIA VT8237和NVIDIA nForce2 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 II硬盤時,可能會出現找不到硬盤或藍屏的情況。不過大部分硬盤廠商都在硬盤上設置了一個速度選擇跳線,以便強制選擇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數硬盤廠商則是通過相應的工具軟件來設置),只要把硬盤強制設置為1.5Gbps,SATA II硬盤照樣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盤在設置RAID模式時,一般都需要安裝主板芯片組廠商所提供的驅動,但也有少數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補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 RAID驅動的版本的Windows XP系統里不需要加載驅動就可以組建RAID。
SATA相較并行ATA可謂優點多多,將成為并行ATA的廉價替代方案。并且從并行ATA完全過渡到SATA也是大勢所趨,應該只是時間問題。相關廠商也在大力推廣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橋芯片相較于ICH5系列南橋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從2個增加到了4個,而并行ATA接口則從2個減少到了1個;而ICH7系列南橋則進一步支持了4個SATA II接口;下一代的ICH8系列南橋則將支持6個SATA II接口并將完全拋棄并行ATA接口;其它主板芯片組廠商也已經開始支持SATA II接口;目前SATA II接口的硬盤也逐漸成為了主流;其它采用SATA接口的設備例如SATA光驅也已經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SATA還是SATA II,其實對硬盤性能的影響都不大。因為目前硬盤性能的瓶頸集中在由硬盤內部機械機構和硬盤存儲技術、磁盤轉速所決定的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頂級的15000轉SCSI硬盤其內部數據傳輸率也不過才80MB/sec左右,更何況普通的7200轉桌面級硬盤了。除非硬盤的數據記錄技術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例如垂直記錄技術等等,目前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也難以得到飛躍性的提高。說得不好聽的話,目前的硬盤采用ATA 100都已經完全夠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進的接口技術,是可以獲得更高的突發傳輸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發展潛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