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經營的是風險業務。銀行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與風險“共舞”,在防風險與謀發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若是人人會做的無風險業務,一是大家搶得利害,二是利潤必薄,三是顯示不出你的水平,怎能在市場中闖蕩生存。若是你會經營風險,才可能賺大錢。
興業銀行現在是兩頭抓,一頭抓無風險和低風險業務,近年招兵買馬、規劃網點擴展,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投行、資管、托管等都是興業的經營亮點;一頭抓風險經營業務,大家都知道興業是“同業之王”,適度發展高收益、高風險的中小企業貸款,同時控股信托、證券、租賃、基金等金融企業開展綜合經營,這是興業管理層對經營風險的銀行業務的獨特理解和探索。興業銀行市場化的投資規模巨大,幾乎占到了總資產的一半左右。同業金融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同業金融的資金也大都流向了實體經濟,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么負面。當前銀行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實際上是利率市場化前夕銀行培育新利潤增長點和尋找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當然有人把興業的投資水平高歸結為利用政策漏洞,這不對。任何銀行都可以利用政策漏洞,只有水平高的人才會持續賺錢。
興業銀行采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并舉的經營戰略,通過商行與投行的協同配合,致力成為優秀的綜合金融服務供應商。興業對于經營風險有比較好的決策機制,從而降低了犯錯的概率,我愿意對它投資。其實愿不愿與其相隨,每個人可作出相應選擇,這也是資本市場風險選擇的問題。
高風險與高收益成正比,能不能識別是關鍵,有人會識別,那么高收益并不是高風險。銀行業務與股票投資都一樣,等大家都懂了,價格就不一樣了,要獲得高收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