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就民間借貸的利息、復利、違約金等問題進行梳理,期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利息
1、沒有約定支付利息。《規定》明確規定: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支付利息的約定不明確。
該《規定》明確“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這實際視同沒有約定利息,法律不予保護,要求人們借款時對支付利息約定一定要求明確、清楚,以免產生爭議,不能得到保護,既使利益受損,又傷感情。
3、非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利息約定不明確。
該《規定》明確“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并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這把自然人之外的民間借貸,利息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作了分別處理,此時借貸雙方之間發生利息上的爭議,要根據合同內容、交易方式、習慣市場利率等綜合判斷確定利息,實際是傾向于支持利息請求的。
關于法律保護的最高利率
該《規定》明確“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里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年利率最高保護到24%,超過24%到36%之間的部分,雙方自愿作出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但超出36%的部分則無效。二是,對于借款人已經支付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關于本金、復利
1、借款之初預先扣除的利息不能計入本金。根據《規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2、前期沒有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可以計入后期借款本金,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前后期合計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根據《規定》,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按前款計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后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關于逾期利率
1、借貸雙方對逾期利率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但不能超過年利率24%。
2、未約定逾期利率或者約定不明的處理:
(1)既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可以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
(2)約定了借期內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可以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內的利率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
關于逾期利率和違約金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不能超過年利率24%。
自愿支付利息或違約金沒有約定利息或者借款人超過約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違約金,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不能要求返還,但可以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就是說民間借貸最高可以保護到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