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公共經濟學的定義
一.定義:公共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公共經濟活動特殊規律性的科學。
二.研究對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機構在內的所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出資興辦經營的企事業的存在意義和經濟行為。
三.研究內容:(1)第一層次研究政府的經濟職能。
(2)第二層次研究政府收支。
(3)第三層次研究政府收支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4)第四層次研究公共部門經濟和政府經濟行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5)第五層次研究公共部門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宏觀經濟調控。
第二節:公共經濟學的發展(次要章節,看看就行)
第三節:公共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次要章節,看看就行)
第四節:公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實證分析,規范分析,歸納與演繹)
第二章:市場與政府
第一節:市場與混合經濟
一,市場的基本理論
(一)市場的內涵:商品買賣雙方進行交換的場所。
(二)市場經濟及特點: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市場為中心來組織經濟運行,主要通過市場來調節資源配置的制度。特點:
1.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競爭是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態。
3.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經濟上的獨立性是市場制度的根本。
4.社會契約和法律制度是市場運行的基本保證。
(三)經濟運行的四要素: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誰來決策。
(四)市場類型: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壟斷等
(五)完全競爭市場假設條件:
1.某一商品的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眾多。
2.商品同質,無差異。
3.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
4.完全信息。
二.混合經濟
混合經濟定義:從所有制形式看,混合經濟之生產性資源部權威私人所有,由所有者各方共同決定如何使用這些資源的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經濟形式。在當代,不存在任何一個完全有市場或者完全由政府來決定的經濟制度。混合經濟運行機制是既有市場又有政府兩者結合的經濟制度,只是這兩個因素混合的程度和方式有所差異,通常把這種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市場與政府共同作用和配置資源的經濟稱為混合經濟。
三.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目標(背政治)
(二)市場化的路徑:體制外改革,增量改革,試點改革,補償改革等
(三)市場化進程:取得較大發展,但離目標甚遠。漸進式改革。
第二節:市場失靈(★★★)
市場失靈的定義:現實經濟中,在市場已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情況下仍不能達到經濟效益和滿意的收入分配的情況,稱為市場失靈。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有八個:競爭的缺點,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善市場,不完全信息,缺乏宏觀經濟效率,收入分配不公,偏好不合理。
(一)競爭的缺點: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的出現。
(二)外部性:指生產者或者消費者行為的影響超過了其自身,波及他人或外界環境,而這種影響又未得到相應的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
(三)公共品:當一個人對該物品的消費時,并不會減少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如國防,路燈。特征:非競爭性,非排他性。
(四)不完善市場:商品無法由市場提供或者無法充分提供。
(五)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對稱或者隱瞞信息。
(六)缺乏宏觀經濟效率:就業率,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反常。
(七)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結果不符合社會所認同的公平標準。
(八)偏好不合理:消費者沒有根據自己最佳利益行事。
第三節:公共部門的性質與需要
一.公共部門的概念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公共部門指政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公共部門包括政府部門,非盈利組織和公共企業部門三個部分。
二.公共部門的性質
(一)通過政治程序產生,(二)具有強制力,(三)具有普遍性,
(四)具有唯一性 ,(五)非營利性 ,(六)公共部門行為的法治化。
三.公共部門的需要
市場運行并不完善,公共部門作為一種資源配置的手段,適度的介入市場失靈的領域是必要的,且很多時候都是有效的。
四.我國市場化對公共部門的需要
(一)公共部門對市場的培養 (二)公共部門對自身行為的調整和約束
(三)公共部門對市場化次序的安排
第四節:政府機制與政府失靈
一.政府:一個政治體系中官員的集合體就構成那個體系的政府。
二.政府機制:指政府如何解決經濟基本問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誰來決策。
三.政府失靈(★★★)
(一)政府失靈的定義:指由于政府內在的缺陷而導致政府干預經濟的低效或無效性,無法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資源的最優配置。
(二)政府失靈的原因:
1.不完全信息。是市場面對的問題,也是政府面的的問題。
2.政府官員行為目標與公共利益的差異。比如謀私利。
3.政府決策機制的內在障礙。決策鏈長,反應慢。
4.政府運行效率的問題。缺乏競爭,政府活動的特殊性和內生的擴張性。
(三)矯正政府失靈
1.立憲改革。修改憲法規定,規范政府行為。
2.恢復競爭。放棄壟斷,建立競爭機制。
3.政府改造。政府需要不斷自我改造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4.社會監督。借助社會力量,市場力量監督政府行為。
第五節:市場管理與非市場管理(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