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不斷有新藥投入到臨床疾病的治療中。而與此同時,藥源性疾病的不斷出現,使得中草藥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
中草藥劑量大療效好?
在一些日常經驗的誤導下,部分患者認為,中草藥劑量越大療效越好,其實不然。中草藥劑量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比如甘草,在劑量1-2克時,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劑量5-10克時,則起益氣養心,溫胃和中的作用,當劑量大到30克時,就可能產生類激素樣作用了。
劑量大了作用變了?
不少中草藥因劑量大小不同而出現相反作用,如活血行氣的川芎,小劑量時,可收縮子宮,興奮心臟;大劑量時卻可使心臟麻痹而收縮停止,出現心臟抑制作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苦寒藥黃連、龍膽草,用量3-5克,可起到清胃火、增食欲的作用;如果劑量過大,就會敗壞胃氣,導致胃痛。
減少副作用,中藥用量需斟酌
一些情況下,中草藥使用劑量過大,還會出現副作用。我們知道,溫里藥肉桂、附片,劑量適當,就能起到健脾胃,溫腎陽作用;若非特殊情況,劑量過大就會出現里熱壅盛,火熱上攻之癥,甚至會出現血壓上升,烏頭堿中毒等癥狀。再如益氣養血藥人參、熟地黃等,劑量過大,也會出現胸脘滿悶,食欲缺乏,口鼻流血等癥狀。
中草藥劑量要綜合權衡
中藥劑量的大小,除了準確辯證用藥之外,還應該根據藥物配伍、炮制方法、地區、季節、體質、年齡等因素綜合考慮,并非劑量越大,效果越好。
一些新鮮草藥如蒲公英、魚腥草、車前草等,劑量可適當大一些,常用量為30-100克,干草藥可用10-15克。具有特殊療效的中藥,即使是干品,劑量也可以大一些,如岳美中排石方中金錢草的劑量常用至210克。但在一般情況下,特別是藥物較多時,即使是鮮藥,也應該酌情減量。
超劑量用藥需謹慎
當然,在用藥過程中常常需要超劑量用藥以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在超劑量用藥時,要嚴格遵守如下原則:適應癥必須準確、有毒中藥遵循劑量遞增原則、保證藥材經過嚴格炮制,制劑規范、遵循成熟的大劑量特異性配伍方案,以及了解中藥的毒性和解救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規避因特殊情況導致藥物超量使用所帶來的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對患者健康的傷害。因此,中藥組方務必嚴格按照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