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法律之樹
《民訴法司法解釋》第305、306條規定,案外人、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須有明確的排除對執行標的執行或有明確的對執行標的繼續執行的訴訟請求,且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關于何為與原判決、裁定“無關”,有不同認識,對此,我有如下理解:
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一般是指請求不涉及改變原判決、裁定確定的法律關系。例如,法院判決確定債務人應償還銀行金錢債務,在強制執行程序中,法院裁定查封了債務人機器設備,預備變價并用于清償債務。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主張其與債務人之間有融資租賃法律關系,該機械設備是其購買后租給債務人的,請求解除查封,停止執行。又如,法院判決確定的債權人對房地產商的新建房屋享有抵押權,在對房屋變價后應依法優先受償權。案外人提起執行執行異議之訴,主張其是房屋施工方,在對其施工新建房屋變價時,其施工款債權應優先于抵押權受到清償。再如,法院裁定中止執行,理由是案外人在法院查封裁定之前對執行標的設定了浮動抵押。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請求認定查封財產不屬于浮動抵押合同約定范圍的財產,應繼續執行其享有債權的生效判決。
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有關,一般認為請求涉及改變原判決、裁定的,即為與原判決、裁定有關。不能利用執行異議之訴程序,改變已經法院判決確定的法律關系。例如,原告提起執行異議時認為法院判決確定的債務利息和違約金偏高,如執行該判決,債務人財產幾乎全部清償了該判決書確定的抵押債權,影響后一順位的其他抵押權人清償利益,請求停止執行。
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維護權利的救濟途徑很多,當其認為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選擇最佳救濟方法,例如,提起確認之訴、第三人撤銷之訴、申請再審及申請檢察院抗訴。訴訟請求是訴的要素之一,請求的內容決定其救濟權利依靠的法律關系及利用的程序,選擇執行異議之訴程序,是有效阻止執行或者繼續執行的最快途徑,但該程序不能解決撤銷或者變更原生效判決和裁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