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會拐彎》
人生的旅途中,前路蜿蜒曲折,從來沒有筆直的路可走。水流千里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避開所有障礙,不斷在拐彎中前行。人也是如此,有許多聰明的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為執意前行,不會拐彎撞了南墻不回頭。人生路上崎嶇坎坷,溝壑縱橫,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山不轉,水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只要你心里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而轉,從而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本在天地間,行路總會有艱險,
淡看紅塵消煩過,一意孤行對錯顛。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交戰中殘敗于吳王夫差,臥薪嘗膽十年,率三千越甲吞并吳國,何其壯哉!當面對人生絕境時,勾踐用他轉彎的勇氣與堅韌為歷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漢代的司馬遷坦然接受腐刑之痛,用殘缺的生命轉過人生的彎道,終于成就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家之絕唱《史記》。后來,司馬遷在給其友任安的一封信叫做《報任安書》,書中除了解釋了他甘受宮刑之奇恥大辱,以求偷生于世的緣由外,列舉的事例至今感人至深: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对姟啡倨筘蒂t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可見,古代的先民志士,在非常時期都會拐彎,另圖蹊徑,有所作為,而在世事紛爭的當下,遇到坎坷挫折,何不轉身變通,靜待機遇的轉機?
人生遇事要拐彎,學會變通并不難,
命運刻意靠把握,心念一轉自安然。
人生之路,有崎嶇也有平坦,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也有酸甜,總有許多咸澀需要品嘗。人生旅途中,總有拐彎的地方,面對痛苦,無需躲避;不避生活百態,坦然面對。人生猶如一枝傾情綻放的花朵,盛開時無須肆意遮掩,凋零時坦然面對凄涼,用簡單快樂之心,笑迎人生。眼光不到,容易拐錯彎;理智喪失,容易走絕路。然而,彎路走到底就絕路。
行至水窮路自橫,坐看云起天亦高。山外有山,路旁有路,心內有心,憑的是眼界與心胸。命運只有自己掌握,拐彎是前進的一種方式。有人說,人在前進的路上就是兩件事:前進和拐彎。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當你行至“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倘若你選擇了拐彎,便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
水避障礙入大海,車到山前路自拐,
人生切莫固執做,學會變通煩事開。
人的最高本領是,在逆境中具備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達爾文曾經說過:“適者生存?!边@里所說的“適”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在逆境中學會“拐彎”,方才得以生存。當你走過一段路,才知道前行的辛苦;當你登過一坐山,才知道登山的艱難;當你趟過一條河,才知道涉水的艱辛;當你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的滋味。只要你有信心前行,路的盡頭依然是路。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你愿不愿、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等多種情形。由此可見,會不會拐彎,造就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人生旅途中,彎路有無數條,絕路只有一條。區別是,彎路是把正路走繞了,絕路是把正路走反了,彎路是山窮水復,絕路是一去無歸程,路走不通時,何不選擇拐彎,開辟一條心的途徑呢?
涉水登山本艱辛,逆境轉機為求精,
人生道路多坎坷,適者生存另辟徑。
做人要學會轉彎,到了該轉彎的地方,就得轉彎。要善于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勢。當你所要堅持的目標而遲遲等不到結果的時候,不如轉個彎,另辟蹊徑,變通一種方法去做事,換一個角度去想問題,改變一種態度去面對。凡事要想得開,學會拐彎,要往前看,車到山前必有路,拐個彎,壞事能變成好事,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俗話說:人不可如同野豬,只知直沖,不知轉彎。為人處世不能只有一根筋,不撞南墻不轉彎,最后,還得不到別人的絲毫同情和諒解。
水隨器而圓,人隨水則變通。我們如果能像水隨著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該聰明時聰明,該模糊時模糊,該行動是行動,該停止時停止,那么我們再困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迎來的是一片光明。
人生遇事勿死板,直撞南墻為那般,
天下道路無筆直,何不轉身去尋安。
我國有句成語叫作繭自縛,就是說習慣按所謂既定的規則行動,結果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結果就是束縛自己,而一事無成。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他們一方面抱怨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得不到努力的結果;但另一方面又一意孤行,不思變通,不懂得拐彎,習慣在老路上走下去,一條道走到黑。其實,做人做事,有些時候你已經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但有時候你“握住了還可放手”,當握不住時更應該放手,是握是放,是一個人的決心和意志的問題,而不是其他與此牽連的事。
要善于拐彎和變通,善于團結周圍的人,該收斂時收斂,該隱忍時隱忍,要有氣度。生活不會虧待有肚量的人,待人要厚道,讓善念相伴一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自己拐個彎,一切都會順然。
莫做蠶繭自縛身,手握命運度量衡,
人生謙讓識時動,變通轉機事自 成。
(于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