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神仙卷》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充滿傳奇。國寶曾流落異國他鄉,又險遭戰火焚毀,后被賊人偷盜,最后它終于歸屬國家。
它的發現和傳世,徐悲鴻先生功不可沒。1936年,徐悲鴻在香港辦畫展時受到作家許地山的熱情接待。經許地山介紹,徐悲鴻先生認識德國人馬丁夫人。這位馬丁夫人的父親生前曾經旅居中國多年,搜集了不少中國古代書畫,頗引以為傲。這些被他視為家寶的東西后來留給馬丁夫人,由于她不懂中國字畫,請徐悲鴻鑒定這批古字畫。在多幅沒有落款的普通字畫中,徐悲鴻獨具慧眼,看中了一幅很長的人物畫卷,當即提出用手頭僅有的一萬元現金買這張畫。馬丁夫人從徐悲鴻急切的情緒里悟出了這張畫的價值,又有些舍不得了。徐悲鴻后又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作為交換。這古卷就是以后徐悲鴻先生魂系夢纏的《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畫名系徐悲鴻所定。它是我國美術史上極其罕見的經典傳世之作,代表了中國古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平,其藝術魅力堪與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比肩?!栋耸呱裣删怼?,作者佚名。深褐色絹面上用遒勁而富有韻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白描線條描繪了八十七位神仙從天而降,列隊行進。場面宏大,人物比例結構精準,神情華妙,構圖宏偉壯麗,線條圓潤勁健,姿態豐盈而優美,將天王、神將那種“虬須云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氣派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冉冉欲動的白云,飄飄欲飛的仙子、使整幅畫作具有“天衣飛楊,滿壁風動”的藝術感染力。全幅作品雖然沒有著任何顏色,卻有著強烈渲染效果。
畫面沒有任何款識,但徐悲鴻先生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藝術絕品。它代表了我國唐代人物畫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也是歷代字畫中最為經典的宗教畫。該畫尺幅為292×30厘米,絹本水墨?!栋耸呱裣删怼肪€條優美飄逸,意境深邃遼曠,令人遐思萬千。在深褐色的絲絹上的87個襟飄帶舞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那近于縹緲的畫面意境使他日夜觀摩,興奮不已。徐悲鴻先生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鴻生命”的印章,加蓋在畫側,這足見畫卷在這位藝術大師心中的地位。潘天壽曾評論此畫:“人物的衣袖飄帶、衣紋皺褶、旌旗流蘇等等的墨線,交錯回旋達成一種和諧的意趣與行走的動感,使人感到各種樂器都在發出一種和諧音樂,在空中悠揚一般?!毙毂櫟暮糜选之嬍詹丶液丸b定家張大千和謝稚柳見之也對其夸贊不已。大千認為與唐壁畫同風,“非唐人不能為”。而謝也認為是“晚唐之鴻裁,實宋人之宗師”,并喻之為稀世之寶。徐悲鴻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寫道,此卷之藝術價值“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可與希臘班爾堆依神廟雕刻,這一世界美術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