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有試過因為沒有睡好或者是壓力太大而飽受偏頭痛之苦,不但日常生活常受影響,工作表現也因此大打折扣?
因為偏頭痛太過常見,大家都認為是小毛病,吃止痛藥或休息休息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偏頭痛已成為世界性難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嚴重偏頭痛認定為致殘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危害性等同于老年癡呆和嚴重精神疾病。
但大多數因偏頭痛就醫的患者做大腦磁共振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提示這種病并沒有結構性的病變。那么,偏頭痛究竟從何而來?
1
偏頭痛只是字面上的單側疼痛嗎?
許多人認為,偏頭痛單指局部頭痛、或單側頭痛,其實并不然。偏頭痛是一個特定疾病的名詞,有特別的癥狀與病因,且局部頭痛并不是唯一特征。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后腦勺、兩側、前額等部位疼痛。
偏頭痛常見的癥狀有惡心、想吐、畏光、怕吵,頭痛位置通常發生在單側,持續時間從2~72小時皆有可能,且疼痛會隨著肢體活動加劇。
約有25~30%患者會有預兆癥狀,如暫時性的視覺、聽覺、觸覺、語言或肢體障礙。
偏頭痛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就出現,且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男女性的比率大約為3:1。
2
偏頭痛是怎么發生的?
偏頭痛的致病機制相當復雜,發病機制還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醫學界認為較支持的假說是「三叉神經血管理論」,相信頭痛最初是腦膜上血管被刺激而引起發炎反應,接著由三叉神經路徑傳到腦干、視丘及大腦皮質,最后引發一連串的頭痛癥狀。
偏頭痛的原因、機制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它包含頭部一些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或是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周期性變化時,造成血管收縮或擴張,而使患者感到疼痛。
3
為什么偏頭痛會找上自己呢?
遺傳因素
偏頭痛具有遺傳的傾向,約60%的偏頭痛病人有家族史。若父母其中一人有偏頭痛,那么子女出現偏頭痛的機率為46%,若是父母都有偏頭痛,則子女患病的機率提高到66%。
內分泌和代謝因素
女性月經期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較大,易誘發偏頭痛,妊娠期或絕經后發作就會相對減少或停止。
此外,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P物質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謝異常也可影響偏頭痛發生。
飲食與精神因素
偏頭痛發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藥物誘發,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苯乙胺的巧克力等(下面會提到);藥物包括口服避孕藥和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等。
另外一些環境和精神因素如緊張、過勞、情緒激動、睡眠過度或不足、強光也可誘發。
4
偏頭痛應避免吃哪些食物?
由于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可根除偏頭痛,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在偏頭疼的間隙期避免誘發因素進行預防 。
有些食物也可能誘發偏頭痛,如發生頭痛時應避免食用:
比如加工肉制品(熱狗、香腸、臘肉)、含酪胺酸食物(起司、奶酪、巧克力、酸奶)、含阿斯巴甜食物(低卡汽水)、含咖啡因飲食(咖啡、奶茶)、谷氨酸鈉(味精)、紅酒及葡萄酒。
5
改善偏頭痛的4大類食物
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若體內鎂含量不足,就可能引發頭痛。鎂除了能放松肌肉與調節血液,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機率。
富含鎂的食物如下:
蔬果類:香蕉、楊桃、菠菜、紫菜、昆布、花椰菜、甘藍菜;
全谷類:糙米、全燕麥、全蕎麥、粗薏仁
堅果類:葵花子、腰果、杏仁;
豆類:黑豆、黃豆、豌豆、蠶豆;
但是小編還是要提醒,一般挑食者才會出現營養缺乏,任何食物都要適量食用,均衡飲食才最重要!
6
6
偏頭痛的治療方法
偏頭痛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急性發作時緩解疼痛的治療,另一個則是針對慢性反復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藥房常見的阿斯匹林、普拿疼,或是醫生處方常開的加非葛 (cafergot)、非類固醇消炎劑 (NSAID)、翠普登 (triptans),都能在急性發作時發揮止痛的作用。
若過度使用止痛藥,可能使頭痛情況越來越頻繁,一般建議使用天數一周不超過兩天。因此無論是非處方藥或是醫生開立的處方藥,都必須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并遵守用法、用量。
另外,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最好在出現頭痛后40分鐘內或預兆出現后就服藥,且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若等到劇烈疼痛時才服藥,就不易達到藥物治療的效果。
7
除了飲食改善、藥物治療,
生活調適也非常重要。
有氧運動(如慢跑或游泳)、放松訓練、針灸等,都可以預防偏頭痛的發生。
此外,規律的作息與睡眠也能改善偏頭痛的情況,且適時安排休閑娛樂放松壓力。
莫再覺得偏頭痛很平常而忽略它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如果偏頭痛一直不能緩解,已成為你的困擾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同時可嘗試寫下頭痛階段性癥狀的日志,會有助于醫師的診斷,幫助找出頭痛原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