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上級、老板都有一種感覺,總是一副唯利是圖的面孔,一條條刁鉆刻薄的規定。
導語:從事銷售的導購員,一定會感同身受,老板(老板娘)很少來店里,但是只要到店開單命中率都很高,這是為啥呢?
“老板娘”陳小姐像往常一樣,在周六下午2點來到自己的專賣店。到店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問店長業績,店長不好意思的說:“才開一單”,李小姐馬上拉下臉問:“為什么才開一單呀”?店長也很淡定,采用了中國導購的標準答案:“沒人”!
店長的話音剛落,一位顧客便走進店鋪,李小姐看到業績不好很是著急,于是親自去接待了。試談了一個小時過后,這位顧客買了三張床墊的大單,主臥、次臥、兒童房的床墊都買了,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店里的客戶就沒斷過。
可是,店長并沒有撒謊啊,一直到老板娘到店之前,總共就進來3個人,成交一單也不是特別不好呀!為什么老板娘不但自己可以開單、開大單,甚至還可以帶動店鋪的人氣呢?
這是中國大多數家具專賣店的普遍現象——老板娘看起來都特別厲害,比店長會管理,比頂尖導購還會賣貨,要是她去店里比較多的話,顧客還喜歡她、甚至只愿意接受她一個人的服務。
為什么老板娘都要比員工厲害呢?
是因為老板娘比較聰明嗎?
是因為老板娘更有經驗嗎?
還是老板娘能給更低的價格?
其實都不是,原因只有一個——老板娘把店鋪當成自己的店,而員工只是抱著打工的心態在工作。把店鋪當成自己的,自己就是老板的時候,遇到困難就會想,如何來解決困難;而打工的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困難,我應該如何逃避困難呢?一個是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是在抱怨問題、甚至會逃避問題。
比如“沒人”,老板娘就會想:怎么樣才會有人呢?我應該怎么做呢?打工心態的員工則會想:怎么總是沒人呢?甚至會想,這個店老沒人,我換家店鋪上班算了;
比如“來了客戶”,老板娘會想:好不容易進來一批客戶,我一定要抓住呀!打工心態的員工則會想:這人有沒有消費能力呀?我們的東西這么貴,她買得起嗎?
比如“沒有成交”,老板娘會想:什么原因沒有成交呢?是我的服務不好,還是我沒有講解到位呢?打工心態的員工則想:什么素質,也太不識貨了吧?肯定沒有消費能力,丟了無所謂!
這就是不同!
而這個不同,也直接造成了客戶對導購和對老板的態度及感情不一樣!
有人說,什么叫把店鋪當成她的店,本來就是她的啊!如果她以前幫別人打工做導購,她也一定把那個店當做她自己的店,否則她今天不會成為老板娘!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老板的打工者不是好打工者。可是,想當老板就能當老板了嗎?
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做到一點——在打工的時候像老板一樣思考,把店鋪當成自己的店。如果你有這樣的思維,你的個人業績一定會超越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