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人口多、土地稀缺的國家,因此,日本對土地的利用顯得十分珍惜。日本也曾走過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的道路,但是今天,日本是與美國和歐盟并列的全球三大有機食品的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從農藥減量到有機農業,日本比我們領先至少半個世紀。
在日本,有機農業相當收到重視,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政府相繼出臺《農藥取締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機農業推進相關法》等法律法規,提倡減農藥、減化肥的生產方式,鼓勵有機農業發展,注重精耕細作,合理負載,限制高產,減少土壤產出,追求農產品的高品質和環境的更好保護。
在日本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都在5%左右,有的甚至高達到6.8%,而國內的果園有機質含量大都在1.0%以下。這個數據相當驚人,就算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年足量施入有機肥,連年進行果園生草等土壤改良,50年我們也不一定能趕上。
日本果園肥沃的土壤和非常高的有機質含量與他的土壤耕作制度分不開的,同時日本農民在生產中非常重視培肥土壤和保護生態,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以及樹體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果農以追求超高品質為目標,合理負載,限制高產,減少土壤產出,大力發展堆肥。一些果農利用生物菌群,將生產蘑菇的下腳料和鋸末進行處理漚制,形成有機菌肥施入果園,保證果園有足量的有機肥,促進土壤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日本有機農業注重精耕細作,提倡減農藥、減化肥的生產方式,重視統防統治,以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除有機農產品外,日本還有各類特別栽培的農產品,如無農藥、減化肥栽培的農產品,減農藥、無化肥栽培的農產品,減農藥、減化肥栽培的農產品等。
標簽上標注:減農藥、減化肥栽培的農產品
以蘋果為例,日本蘋果地用藥仍在使用波爾多液,一季通常使用兩次。BT、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成為主要的蘋果殺蟲劑和殺菌劑,施用生物農藥時,為了提高藥效,需要先添加蠟質的東西,再放生物農藥,并且在七八月份不施藥。
日本農戶不把波爾多液作為農藥看待,主要作為預防用藥,“預防為主”作為植保主流思想已成為日本農業的一種習慣,而不只把它當做理念或口號,所以化學農藥使用很少,特別是高大上的現代農藥幾乎看不到。從這兩年日本蘋果樹苗黑星病難防及抗性大也足以說明,他們就沒有使用三唑類殺菌劑,如烯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否則的話,黑星病很容易防治住。
史上最苛責的“肯定列表制度”,設定0.01ppm“一律標準”,把農藥使用量限制得相當嚴格。為了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實行分級制度:一種是有機栽培(JAS),100%不允許使用農藥;一種是特別栽培,比普通栽培的農藥使用減少50%;第三種是普通栽培,即正常使用農藥化肥的栽培,也要達到日本全國的最低環保標準。
日本是亞洲較早提出減少農藥使用,控制農藥對本國農業生態環境影響的國家,對農藥的管理起步也比較早,自90年代開始農藥使用量逐年下降。1999建立了污染物排放與轉移登記(PRTR)系統,推行“環境保全型農業”,通過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量,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荷。日本農藥使用總量持續下降。2000年農藥使用量約為8萬噸,2013年下降到5.2萬噸,下降了35%。
日本化肥、農藥減量技術
日本推行的農藥減量技術包括:抗性植物栽培、覆蓋栽培、機械除草、動物除草、生物農藥施用、性激素以及天敵代替殺蟲劑,減少化學農藥施用次數與施用量。
日本啟動“生態農民”資格:1996年日本制定《持續農業法》,該法提倡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采用農藥減量技術并實施“生態農民”資格認定,農民采用農藥減量技術方可獲得該資格,并享受稅收、資金等政策優惠。
通過消費者刺激農民對農藥減量:日本采取“認定與標志制度”、“有機農產品認定”,通過消費者的市場選擇來引導并擴大農民對農藥減量行為的選擇。如“特別栽培農產品”要求農民在栽培農作物過程中,必須有效減少農藥施用量50%以上。
日本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農藥登記和使用管理的法規
制定優惠政策:日本政府通過提供現金補貼、政府貼息、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農民減少農藥施用。對于“環境保全型農業”農民,政府提供專用資金無息貸款。
日本非常重視技術手段在實現農藥減量目標上的作用,積極研發與推廣農藥代替及減量技術,來減輕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荷,促進“環境保全型農業”的發展。同時日本視有機農業為發展環境保全農業的首選,對有機食品的管理給予特別重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發展有機農業已成為全球農業的一個趨勢和方向。中國農業近年來提出的農業綠色發展,而有機農業則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更高形態的體現。在這條路上,中國還需要跟日本以及全球更多的國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