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腦卒中=腦血管意外
“中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中風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它和“腦卒中”、“腦梗”、“腦溢血”有什么關系?
在這里,我來跟大家普及一下,中風=腦卒中=腦血管意外,中風即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口頭語,正規醫學名稱叫腦卒中,也就是腦血管意外。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從而出現相應臨床癥狀的腦血管疾病。如果將人的大腦比作田地,腦血管相當于田地里的灌溉溝渠,當溝渠堵了,就有相應的田地干旱,秧苗缺水死亡,腦血管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缺血性卒中,即腦梗死;當溝渠破了,就有相應的田地受淹,體現在腦血管時,就是出血性卒中,即腦出血、腦溢血。
與時間賽跑,時間就是生命
時間對于醫護人員中風搶救至關重要,時間就是生命,有研究結果顯示,中風后,每拖延1分鐘,其大腦內的神經細胞就會死亡190萬個;每耽擱1小時,大腦就會因缺氧而變老3.6年,當那些腦細胞一旦超過時限死亡,后續的任何搶救將無任何意義。
中風搶救強調6小時“時間窗”,即缺血性卒中,腦梗死溶栓治療時間窗,通常是指發病至開始溶栓過程的時間段,盡量控制在3-4.5小時內,越早救治,效果越明顯,有“黃金3小時”之說。
快速識別腦卒中
公眾對早期卒中的預警信號不了解,在這里,教給大家一個速記原則-“FAST原則。
家人中風,該怎么辦?
首先要沉著、冷靜,正確撥打急救電話“120”,接通“120”后,簡要、準確描述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現狀及所處地點。
在等待救護車過程中,請不要對患者做這些事情……
別過度搬動患者
讓患者側臥,這能夠避免仰臥時舌頭后墜,或嘔吐物堵住呼吸道。千萬不要過多地搬動患者,讓患者就地躺下,或到附近的沙發、床上躺下,等待醫務人員到來。
對于嘔吐患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解開患者衣領取出假牙,用紗布或手帕墊手上,將患者舌頭拉向前方,以保持氣道通暢,以免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如果嘔吐分泌物阻塞咽喉部,患者出現氣急,咽喉部痰聲重等癥狀時,可用細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患者咽喉部,用口吸出分泌物。
最好別自己開車
有些人擔心救護車來的慢,索性自己開車送患者去醫院,這種行為不提倡。
轉運中風患者,需要許多專業技巧。例如:急救人員能通過現場檢查,判斷是否為中風患者,如果是,他會馬上通知所要送去的醫院的卒中搶救人員做好相關準備;救護人員也會在現場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檢測,保障轉運過程安全。
如果家離醫院很近,病情也不重,或是急救車遇上大堵車,可以考慮自己開車送。但前提是,要與所去的醫院急診科或卒中團隊取得聯系,以便醫院做好應急準備。
別喂水
中風患者等待救援時,禁食任何食物、藥物,包括喝水。一是因為病人可能合并吞咽困難,二是對于需要急診手術的患者,進食服藥會增加手術麻醉時反胃或誤吸風險。
別吃降壓藥
當出現中風癥狀時,不少老人家的第一反應是“血壓高了”,于是趕緊服用降壓藥。這看似明智的舉動,其實也是大誤區。
第一時間降壓,對中風不一定有好處,相反可能帶來極大風險。原來,中風時的血壓升高,有時是身體的自我保護反應。如大腦缺血時,血壓升高有助于讓血液有效上升到腦里去。此時降壓,適得其反。
做好腦卒中抽搐發作時的保護
腦卒中患者抽搐時,迅速清除患者周圍有危險的東西。用手帕包著筷子放入患者口中,以防抽搐發作咬傷舌頭。
轉自:神內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