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游青海探古墓丨中國最早有紋飾的青銅鏡出土地——尕馬臺墓地

尕馬臺遺址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貴南縣拉乙亥鄉昂索村南500米處。遺址地處黃河南岸的二級臺地上,海拔約2719米。尕馬臺臺地平坦,東西綿延數千米,南北有千米之闊。遺址北距黃河約1千米,高出黃河第一臺地索昂村60米,西距托勒臺農場5千米,東距沙拉村5千米,南靠黃河第三臺地——木格灘。臺地東部有一磨渠溝,溝水由南向北注入黃河,尕馬臺遺址隔此溝與高渠頂遺址遙遙相望。它和宗日遺址同處于共和盆地內,兩者間距離約為68千米。

尕馬臺遺址遠景

為了配合龍羊峽水電站工程建設,1977年4月開始籌備開展庫區內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經批準由青海省文化局、水電部第四工程局、海西州文衛局、共和縣革委會、青海省考古隊與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聯合舉辦了“龍羊峽水電站工程亦工亦農考古短訓班”。當年7月,60余名短訓班學院分為五組,對尕馬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9月考古發掘工作結束。

“龍羊峽水電站工程亦工亦農考古短訓班”學員合影

尕馬臺遺址共開探方65個,揭露面積1626平方米。發掘出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1處,遺址中發現居住面1處,燒灶面14處,甕棺葬18座。遺址文化內涵單一,從出土遺物特征分析,應以馬家窯類型晚期文化為主體,內含半山類型的因素,此外,遺址還包含宗日文化因素。根據文化特征分析,尕馬臺遺址的絕對年代為距今5200~4100年。

經考古發掘發現,在聚落遺址之上疊壓有齊家文化墓地,共計44座。根據遺址的發掘情況,考古工作者斷定尕馬臺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址廢棄若干年后,一批齊家人又遷徙到此,將早期的遺址辟為墓地,因此在居住遺址上又分布了青銅時代齊家文化墓地。這批墓地均打破了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居住址,墓口一般開口于地表,并打破了整個文化層。墓內多填純黃砂土,個別填灰土。

考古發掘現場

44座齊家文化墓葬排列不規整,無明顯規律可循,但分布較均勻,一般相距3~5米,且墓葬之間無相互打破關系或疊壓關系,表明各座墓葬的埋葬時間相近,應屬于同一時期同一氏族墓地。其中包括豎穴土坑墓43座,甕棺葬1座。

豎穴土坑墓的基本情況如下:

01

墓葬形制方面:基本相同,大多作圓角長方形,個別呈橢圓形,無二層臺豎穴土坑墓穴29座,有二層臺豎穴土坑墓14座,值得注意的是,二層臺墓葬的葬式均屬二次擾亂葬,這說明二者有一定的關聯。

02

埋葬習俗方面:以單人葬為主,共計27座,其中女性7人,男性10人,性別不明者10人;合葬墓9座,僅16號墓屬三人葬,其余均為二人合葬墓;另有7座墓屬遷葬墓。43座墓葬中均未發現使用葬具的痕跡。墓向較一致,都在北偏東或南偏西45°~75°之間,男女兩性頭向有別,一般男東女西。

03

葬式方面:尕馬臺墓地的葬式十分特殊,除二次葬、遷葬、二次擾亂葬中的全身擾亂葬,因擾亂嚴重原葬式不知或難辨外,其余能分辨出原葬式的墓,皆為俯身葬。

在甘肅省和青海省的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葬式大體可分為仰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和屈肢葬,其中以仰身直肢葬為主,俯身葬被視為特殊葬式,但在尕馬臺墓地,可辨葬式全部采用俯身葬,這在齊家文化中為首次發現,在我國的史前文化中極為罕見。

在以往發掘的齊家文化墓地中,如青海樂都柳灣、甘肅永靖秦魏家等墓地中,俯身葬所占比例極低,有的甚至無這一葬式的發現,如甘肅武威黃娘娘臺和永靖大何莊墓地,相關學者經研究認為俯身葬可能代表了墓主人身份低下或死于非命。但在黃河上游的青海共和盆地,俯身葬則是當地流行并特有的葬式,這在宗日墓地中也有體現,俯身葬占到宗日墓葬總數的47%,這反映了俯身葬不同地區的喪葬制度中有著不同含義。

此外,在尕馬臺墓地中還發現一座甕棺葬,甕棺直立于木坑中,葬具采用兩件實用陶器相扣而成,棺內葬有一具約周歲的小孩骨架。

甕棺葬示意圖

44座齊家文化墓葬中共計出土隨葬品13384件。9座墓無隨葬品,其余35座墓中都有種類各異、數量不等的隨葬品,表明貧富分化明顯。隨葬品按照用途可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與裝飾品三大類:

①生產工具共13件,包括石質工具6件和骨質工具7件,不見農業工具,反映出狩獵和畜牧經濟占有較大比重;

②生活用具25件,均為陶器,陶質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泥質灰陶較少,彩陶器僅雙耳彩陶罐1件,另在M5中發現有1片彩陶片,制陶工藝較馬家窯文化有很大的進步;

③裝飾品及其他共13346件,石質飾品計190件,骨質飾品計12920件,銅制飾品共42件,其他器類海貝193件,蚌殼1件。

尕馬臺墓地出土的齊家文化陶器

尕馬臺墓地出土的各類裝飾品

在隨葬品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一件七角星紋銅鏡,出土編號為M25:6,發現于M25墓主人骨架胸前。直徑9厘米、厚約0.25厘米。中心紐座已殘,正面為七角星紋,各角之間間飾斜直線紋,制作精美,在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早期銅器中甚為罕見。

尕馬臺墓地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

在銅鏡邊緣上鉆有兩個小孔,兩孔之間有一道凹形細繩紋的痕跡,在清理時發現有木質鏡柄,鏡柄是通過鏡緣的雙孔用細繩捆綁固定使用。

為全面揭示尕馬臺墓地出土銅器的材質特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國內先進的文物檢測機構,先后分三次對31件出土銅制飾品包括銅鏡、銅牌飾、銅泡、銅環、銅指環和銅鐲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表明,尕馬臺出土銅器中多種合金并存,以錫青銅為主,(類)砷銅占據重要地位。銅器的制作工藝不僅有鑄造成型,也有熱鍛和冷加工成型的,這表明當時的銅器制作技術應該不是冶銅技術的初級階段,而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此外,砷銅的發現不僅有助于重新認識齊家文化冶銅技術演進的歷程,還將促使我們重新認識齊家文化與周鄰地區青銅文化的關系,從而極大地推進我國青銅冶煉史的研究。

齊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區域

甘青地區以往發現的齊家文化的墓地較多,比較重要的有青海樂都柳灣、甘肅永靖秦魏家、永靖大何莊、武威皇娘娘臺、臨潭磨溝等。位于共和盆地的尕馬臺是一處規模不大的小型氏族公共墓地,相較于上述的幾處齊家文化墓地,相互之間有共性,但尕馬臺的個性更為鮮明,可以作為黃河上游共和盆地齊家文化的典型代表。遺址和墓地雖然已被水庫淹沒,它的發掘為深入研究齊家文化的分布區域、不同區域的文化特征,以及探討黃河上游青銅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供稿:文物研究中心

來源: 青海省博物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考古詞條】新石器時代 · 秦魏家遺址
艾婉喬:青海共和盆地史前時期裝飾品芻議
祖國風光(2080)柳灣彩陶
周邊地區的遠古文化—甘青地區
曹芳芳:甘青地區史前用玉特征與進程
【溯源甘肅文化】遠古文明之光——馬家窯文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通辽市| 永宁县| 连山| 确山县| 彭山县| 延庆县| 牟定县| 宝兴县| 桂东县| 雷州市| 江源县| 贺州市| 安福县| 安多县| 莱芜市| 策勒县| 黄浦区| 鹿泉市| 永安市| 翁牛特旗| 南溪县| 高阳县| 瑞金市| 定结县| 融水| 唐海县| 上杭县| 加查县| 宽城| 资溪县| 温州市| 吉安市| 平原县| 凤凰县| 峨眉山市| 石嘴山市| 黔西县| 双流县| 遵义县|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