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周繼續說宋代瓷器。一說到宋代瓷器,當然就要說到五大名窯。
然而,可能跟想象的有點不太一樣,窯雖然是宋代的,名窯的抬頭卻是明代才開始提的。明宣德年間的禮部尚書呂震等人奉旨編了本《宣德鼎彝譜》,里面就有說“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這是史書中名窯最早的出鏡。
這個排序后來又有不同提法,到清末明初的時候,才最終確定。名窯里本來是有柴窯的,但是因為沒有人見過柴窯的實物,也沒發現窯址,所以柴窯就被研究者開除出了名窯排行榜。最終,有了我們熟悉的宋代五大名窯座次——“汝官哥鈞定”或“汝官哥定鈞”。
出生地:當時的汝州,現在的河南寶豐縣清涼寺
口號1: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口號2: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特長:天青釉、蟹爪紋、底部有芝麻支釘
柴窯被廢后,汝窯就當之無愧地成了各種五大名窯排序的老大哥。汝窯是北方青瓷之首,傳世品極其稀少,全世界不足七十件。
北宋汝窯青瓷盤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段子大家都聽過,本來是形容柴窯的。后來柴窯廢了,段子不能廢了,就拿來給汝窯用了。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汝窯無大器,傳世的汝窯瓷器高度沒有超過30厘米的。
宋汝窯蟠龍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北宋汝窯青瓷洗
《埏埴流光》冊(宋汝窯舟形筆洗)
出生地:(傳說中的)汴京、杭州(修內司、郊壇下)
口號1: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釉)色瑩澈,為世所珍
口號2:一器難求
特長:薄胎厚釉、紫口鐵足、冰裂紋
官窯,本來是相對于民窯而言的。宋徽宗時,開始在北宋汴京開設官窯,不過窯址一直沒發現。宋室南渡后,朝廷先后設置了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
官窯由皇家經辦、服務皇家,尋常百姓自然是見不到的。
官窯百里挑一,當時成品就少,傳世的更是稀有。今天世界各地公開的公私收藏,成品總數不過百十來件。而且官窯工藝更是在南宋滅亡后,失傳了700多年。
出生地:杭州,也有說龍泉的
口號:哥,是個傳說
特長:同官窯
哥窯,可能真是個傳說。據說宋代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都燒得一手好窯,哥哥燒的青瓷是開片的,就是哥窯,弟弟燒的青瓷不開片,就是弟窯。
哥窯魚耳爐
哥窯只有若干瓷器傳世,窯址和文字記載一直是個謎。有種說法,認為傳世哥窯是官窯的一個分支。
宋哥窯青灰釉菊瓣盤
反正官窯、哥窯都是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很多時候也是傻傻分不清楚,所以說“官哥不分”。
出生地:宋代均州,現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口號1:釉具五色,艷麗絕倫
口號2: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特長:銅紅釉、窯變、蚯蚓走泥紋
汝官哥走的都是低調內涵的路子,相比之下,鈞窯就奔放多了。鈞窯瓷器的釉內含有少量銅,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如晚霞般絢爛。
鈞窯天青釉紫斑如意枕,臺北故宮藏
鈞窯的銅紅釉,開辟了陶瓷美學的新大陸。
鈞窯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宮藏
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北京故宮藏
出生地:宋代定州,現在河北省曲陽縣澗滋村、燕山村
口號: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特長:白瓷、刻花
定窯繼承了唐代“南青北白”中北方邢窯特色,以白瓷稱雄。
定窯刻花萱花笠式盞,臺北故宮藏
純凈的白色未免無聊,所以定窯喜歡刻花或印花。
定窯印花孔雀牡丹盤,臺北故宮藏
定窯印花犀牛望月碟,臺北故宮藏
圖片來自臺北故宮、網絡。參考:
有泉說瓷:《名窯列傳之五大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