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的教育方法是“無為而治”的經典誦讀,通過舌識按照經典音韻進行規(guī)律性的韻動,而產生一種“靈丹妙藥”——音波,也叫音韻粒子波,進行自我治理內臟系統(tǒng)。這種音韻波因為具有“無為而治”的治理和教育效果,也被比喻為“音藥”。所以,如果有一部好的教材,終生地誦讀她,那么人的無為治理就會始終處在一種健康的韻律之中,也就是在終生進行自我教育。
為什么提倡經典誦讀,因為它就是“藥”。人類最開始時,是用聲音給自己進行保健、養(yǎng)生和治療。后來,人們丟失了音即樂這個寶貝以后,才加了一個“艸”,變成到外界去尋找草藥。從“樂”字,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加了一個“艸”,就成了“藥”。把“藥”的“艸”去掉,成了“樂”,保持心情的愉悅,能夠找準自己的聲和音,引起自己五臓能量的振蕩和氣機的流暢,就是在進行一種自我治療,在進行養(yǎng)生。
古代人最早沒有語言,是通過最簡單的發(fā)音產生振蕩頻率。美國有位科學家,將人類發(fā)出的音和身場振動波做了科學統(tǒng)計發(fā)現,凡是身心振蕩頻率保持在250個數值以上的人都非常健康,在250以下的人都會出問題。運用自己的音,開發(fā)自己的音,振蕩自己的氣血,都能夠達到很好的自我保健作用。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很值得我們使用,是誦讀的最佳課本,是古代道家用音樂來治療我們疾病的課本之一。帛書《老子》里的“也”字都沒有刪掉。“也”字是什么象意?是指我們體內腎陽之氣的能量。通過發(fā)“也”字音,觀 “也”字形,主動調集能量,保證我們的健康和生命活力。
中華傳統(tǒng)道德文化教育所采用的核心誦讀教材是帛書版的老子《德道經》。我們通過研究和實踐發(fā)現,從古至今,很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雖然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曲調、曲譜,但是沒有哪一部樂曲真正像帛書版老子五千言所創(chuàng)作的生命交響曲那樣,曲譜韻律那么完美。1973年帛書老子《德道經》出土以后,我們將其與通行本的《道德經》進行了認真的對比研究,特別是通過誦讀實踐進行比較,發(fā)現二者所針對的完全是兩種治理層面。帛書版的《德道經》能夠很快地調集人體內的“無為而治”進入最佳狀態(tài),對益智開慧的作用非常巨大,通行本則不然。
研究發(fā)現,《易經》中有部分內容也能產生無為治理教育的效益,所以同樣應該列入內圣治理教育的教材當中。
外王治理教育學的教育方法是“有為而治”的身教言傳,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是通過身教來做示范。所有的動物,無論是低等動物還是高等動物,它們在幼年時期成長的關鍵都是模仿,言傳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人類也是這樣。所以,外王治理教育特別強調家長和老師一定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完成這一個過程。要在了解歷史、明了教育、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切實地用好“用中得一”的原則,來進行行為規(guī)范,完成外王治理學的教育。
外王治理教育的教材,在歷史上主要采用的是《易經》、《黃帝四經》、《論語》、《孟子》、《弟子規(guī)》等。需要注意的是,原版《弟子規(guī)》中有些內容打上了改良儒學思想的烙印,需要將相關句子提出來進行修訂,清除那種犬儒思想或者奴化思想,以及其他思想糟粕。
所以,正確的運用經典誦讀,把“無為而治”“有為而治”完美的結合也就更容易奏響生命之樂了!
追尋根文化 圓我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