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成2nm芯片制造工藝的關鍵?隨著芯片尺寸變得越來越小,要想保證其充足的電流,硅基材必須摻雜或混合更高濃度的磷。但半導體制造商正面臨著一個臨界極限,用傳統方法來加熱高摻雜材料已經無法生產出性能穩定的半導體。而一臺由科學家改裝的家用微波爐,正在幫助制造下一代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應用物理學快報》。
臺灣的半導體制造商臺積電(TSMC)認為,微波在理論上可以用來激活過量的摻雜劑。但之前的微波退火裝置往往會產生“駐波”(standing waves),從而阻止摻雜劑的一致激活。對此臺積電與科學家合作,通過一個改進的微波爐選擇性地控制駐波發生的位置,從而可以在不過度加熱或損壞硅晶體的前提下,恰到好處地激活摻雜劑。
該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可以用于制造 2025 年前后生產的半導體材料和電子產品,這種新的微波方法有可能使臺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等芯片制造商將尺寸縮小到 2 納米?!?/p>
據介紹,這一突破可能會改變芯片中使用的晶體管的幾何形狀,20 多年來,為了保證每個芯片上能裝載更多的晶體管,晶體管被制作成像背鰭一樣直立。近年來,芯片制造商開始試驗一種新的結構讓晶體管可以呈水平堆疊狀,從而進一步增加數量,而微波退火使更多摻雜的材料成為可能,這是實現新結構的關鍵。
來源: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