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構成生命現象與生命意義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包括日月星辰運轉不息,四季更替不亂,晝夜寒暑依序變化。“地”是指萬物籍以生長的山川大地以及各種物產資用。“人”是萬物之靈,要順應天地以化育萬物,最終達到“神于天,圣于地”的理想境界。《易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人的存在意義,跟天與地是一樣的,天、地、人并稱為“三才”。人稟承著天地的正氣而生于世間,就應當效法天地的高厚覆載之德,用一顆仁義之心來為社會大眾作出貢獻。否則,人與禽獸只不過是名字不同而已!儒家講“仁義”,佛教說“慈悲”,基督教、天主教宣揚“仁慈、博愛”,無非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目標,讓人同歸于善,讓人作為名副其實的人,與天地并稱為“三才”而生存繁衍于世間。倘我們果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圓滿落實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則社會人心必然會日趨真、善、美,我們與天、地并稱“三才”也就當之無愧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