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其實是“家庭財務會計與財務分析”的第三篇――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內容是:根據前兩天我介紹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統計結果,用一些常用的財務指標,對家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來看看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再根據分析結果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家庭財務狀況更健康。為了“嘩眾取寵”,吸引人氣,我就換成了一個這樣的名字啦!^*^
說實話,前兩天的這兩個最重要的表格是今天財務分析的基礎,如果你沒有這兩張表格,今天的分析就無從談起。所以,沒有對家庭財務進行統計的朋友,請先看前兩天的文章。
常見的財務比率
一、財務自由度
財務自由度=(目前的凈資產*投資報酬率)/目前的年支出
=投資性收入(非工資收入)/日常消費支出
這是最令我激動的一個財務指標了,想當年讀《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次聽說“財務自由”這個概念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啊!我總在想,我什么時候能夠達到財務自由啊?到那時候,想工作就去找一份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不想工作就不工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反正不用擔心收入嘛!我暗自下了決心,我要為了財務自由而努力奮斗,爭取30歲就達到財務自由,實現提前退休的夢想!
豪言壯語吧!熱血沸騰吧!哈哈
還是解釋一下吧:財務自由度衡量純粹以投資報酬來支付消費支出的比率,即包括退休金在內的資產投資生息,靠利息和各種投資收入就可以應付支出。理想的目標值是退休的時候,財務自由度為1。否則你的退休生活就不那么美妙啦!當然,大于1更好!
財務自由之路:(摘自一臺灣網站)
提升薪資儲蓄率:年輕時期,攢錢是最重要的啦!
提高投資報酬率:步入中年已累積不少淨值,所以最重要是提高投資報酬率
提高生息資產佔總資產比重,也就是盡量多投資,適當壓縮消費
降低薪資收入與理財收入相對比率:分四階段:
初入社會,只有工作收入,無理財收入
有理財收入,但仍低於工作收入
理財收入已大於工作收入
退休後,只有理財收入沒有工作收入
你的財務自由度是多少?可以退休了嗎?
二、流動性比率
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在未來可能發生價值損失的條件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能迅速變現而不會帶來損失的資產,流動性就強;相反,不能迅速變現或變現過程中會遭受損失的資產,流動性就弱。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每月支出
該比率越高,說明個人資產的流動性越強。該指標的理想值通常為3-6,流動比率處于該范圍時,說明個人在緊急情況下,有能力應付3-6個月的日常開支。
但是,由于流動資產的收益一般不高,對于一些有收入保障或工作十分穩定的客戶,其資產流動性比例可以較低,如果他們把更多的資金用于資本市場投資,就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美國,很多居民都通過參與職工福利計劃為自己提供收入保護,他們就不須保留過多的流動資產。
三、流動性資產與凈資產比
該比率衡量的是現金/現金等價物在凈資產中所占的份額。我們要知道在緊急情況下,想要通過將個人資產變現的方法,解決緊急需要(如突發性疾病)是很難的。因此,持有一定數額的流動資產非常重要。
這一比率其實和上面的流動性比例都是同一性質的。我個人認為看前一個就行了。
大多數分析家認為流動資產應占所有者權益的15%左右。
流動資產與凈資產比 = 現金(現金等價物)/ 凈資產
那種認為該比率越高越好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與用作股票投資的資產相比,現金/現金等價物的回報率通常較低。
三、儲蓄比率
儲蓄比率是現金流量表中盈余和收入的比率,是個人用作儲蓄的那部分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儲蓄可能用于將來退休后的開支,也可能作其他用途。其計算公式如下:
儲蓄率=儲蓄額/收入總額
在美國,受高消費低儲蓄觀念的影響,居民的儲蓄率普遍較低,平均儲蓄比率只有5%-8%左右。但在中國,由于客戶儲蓄是為了實現某種財務目標,則該比率會比較高。
儲蓄多少金額是個人的選擇。如果個人正打算實現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目標,如購買房產,那么他的儲蓄水平應高于一般水平。所以,年輕的朋友請注意,增加儲蓄!因為你單身一個,離“五子登科”還遠著呢,任務艱巨啊!建議強制儲蓄,每月發了工資將三分之一存起來。
四、負債總資產比率
負債總資產比例是家庭負債和總資產的比值,可以用來衡量家庭的綜合還債能力。
負債總資產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負債總資產比率的數值是在0到1之間。但一般建議將該數值控制在0.5以下,以減少由于資產流動性不足而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如果一個人的該項比例大于1,則意味他已經資不抵債了!從理論上講,這個人已經破產!
看這個貼子的人沒有破產的吧?呵呵
五、負債收入比率
負債收入比例又稱債務償還收入比例,它是衡量客戶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該比例是客戶某一時期(可以是一個月、一個季度或一年)到期債務本息和與收入的比值。
債務償還比率 = 每年債務償還總額/每年扣稅后的收入總額 或者
債務償還比率 = 每月債務償還總額/每月扣稅后的收入總額
對于收入和財務支出都相對穩定的客戶,可以用年來作為計算的周期;如果客戶收入和債務數額變化較大,則應該以月為周期進行計算,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反映客戶收入滿足債務支出的狀況,避免了某些月份客戶的收入不足或到期的債務較多而產生的債務問題。
舉例:王某2004年的總收入為396304元,而債務支出有"房屋貸款償還"和"個人貸款償還"這兩項,兩者之和為38000+11200=49200元,將該數值除以他當年的總收入,得到其債務收入比例0.124。該數值意味著客戶每年收入中的12.4%將用于償還債務。
從財務安全角度看,個人的負債比例數值如果在0.35以下,其財務狀況屬于良好狀態。說明個人有充足的扣稅后收入,有償還債務能力。如果客戶的負債收入比率高于0.35,則繼續進行借貸融資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通常意味著,個人的財務狀況比較糟糕,有無法按期償還債務的風險。當然,對于負債收入比例高的客戶,也應該進一步深入分析其資產結構、借貸信譽和社會關系情況,然后再作出判斷。
這一比例對于“打腫臉充胖子”買大房子,要承受高額房貸的人有警示意義。注意啊!
六、凈投資資產與凈資產比
除住宅投資外,個人還應該有明確的長期投資目標,以便進行資本積累,為日后退休或其他財務目的積累充足的資產。因此,隨著個人不斷接近退休,凈投資資產與凈資產比應該不斷提高。
凈投資資產與凈資產比=投資資產總額(也叫生息資產)/凈資產
這一比率反映了客戶通過投資增加財富以實現其財務目標的能力。
凈投資資產與凈資產比的理想值為50%或更高的比值。一些個人理財師還建議,為了抵御包括通貨膨脹在內的各種風險,個人至少應該將10%的投資資產用于國外投資。在對該比值進行分析時,還需考慮一個人的年齡。如果他是一個青年人,由于財富積累年限尚淺,投資在資產中的比率不高,他們的投資比率也會較低, 0.2左右也不奇怪。但是對那些即將退休的人來說,過低的比值就是令人擔憂的。養老問題確實是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