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喜與憂
關于出汗,出汗是人體正常的勝利現象。外界環境不斷變化,人體為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需要一個恒定的體溫,維持體溫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出汗。
一般健康的人在運動時汗腺的分泌都會增加,這是為了讓上升的體溫下降。溫度升高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液中的水將轉運到皮膚表面,然后隨汗水蒸發,帶走多余的熱量,降低體溫,排除部分代謝廢物,給身體做一次“大掃除”。另外,出汗也有美容的好處,汗液在體表和皮脂混合形成乳狀脂膜,它的存在會對皮膚有滋潤和保護的作用。
如果該出汗的時候沒有出汗,則可能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信號。比如,老奶奶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出汗同時合并是有心慌、手抖,這時要考慮是不是甲亢;有的人出汗的同時會出現頭暈、心慌,這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現。
“大量排毒”不可信
有這樣的說法,通過運動出汗,體內毒素可隨汗液排除體外,還可以改善身體各部位的微循環。所謂“毒”,指的是各種對人體細胞、組織、器官有損害的物質。合理運動出汗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運動后腰多喝水,通過小便可使“毒素”排出體外。
但也有人認為,皮膚是最大的排毒器官,通過大量運動出汗,當然可以排出大量毒素,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皮膚絕不是最大的排毒器官。汗液的確可以帶出少量的體內毒素,如乳酸、尿素、氨等廢物,但是體內毒物的排泄主要是腎臟和肝臟來完成的。因此,通過排汗達到“大量排毒”的目的很難。人體本身就具有非常完善的排毒功能,大多數人只要保證充足睡眠,均衡營養,保持肝腎功能正常,再加上適量運動,就能正常排毒。
傍晚運動最適宜
不同年齡段的人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長跑等劇烈運動比較適合年輕人,上年紀的人則可以通過每天散步來滿足身體的需求。但從預防疾病的角度說,每天至少要活動30分鐘以上,建議一周運動不要少于3~5次。
將運動安排在下午或傍晚前后的時間比較理想,這是強化體力的好時機,此時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出50%。另外,此時的室外溫度比較高,人體自身溫度也比較高,人體容易興奮,能比較快地進入運動狀態。特別是太陽西落時,人體運動能力達到最高峰,視、聽等感覺較為敏感,心跳頻率汗血壓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