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0年早春,我生病住院,一星期后病情好許多,可以下床走動,也可以到醫院內的花園里去散步,一日我到隔壁病室里去與一病友聊天。病室壁上掛有一幅國畫,畫中題有詞一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他知道我是教書的,請我講解一下,詞未斷句,且字跡了草難認,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看清讀懂。我講解如下:“明亮的月光暗下來了,驚起了枝頭的鴉鵲,半夜里清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聲。稻花很香人們說今年一定是豐年, 耳聽得蛙聲唱得很歡。 剛才還看見幾顆星掛在天邊,轉眼間就下起雨來。 在村廟樹林旁的小茅店,轉過溪水的源頭就看見了。”
出院回家之后,我想起這闋詞做得很好,一定是古人寫的,我未曾讀過這詞。我在電腦上一查,原來是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再往下查,這闋詞“明月別枝驚鵲,”中的“別”字在文壇上爭議還很多,大致爭論如下:
朱光潛先生認為“別”字是動詞,離別的別。俞平伯先生認為“別”字是形容詞,是形容樹枝的,即“另一樹枝”。這兩種看法是有代表性的。我以為準確理解辛詞的關鍵應當從全詞的情景來審視。讓我們過細再讀此詞一遍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請注意第五句與第六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就是說:“稀疏的星星剛才還掛在天邊,
轉眼滴滴細雨落山前。” 這就說明詞的開頭的明月早已離別了,被烏云遮蔽了。所以我以為“明月別枝
驚鵲”中的“別”字作動詞離別解是準確的。我現在重新將詞譯成白話文如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被烏云遮住了,驚起了枝頭的鴉鵲。
清爽的夜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稻花飄香,人們談論著今年一定是豐收年。
耳聽得陣陣田蛙歌唱,
星星剛才還掛在天邊,
轉眼間滴滴細雨落山前。
過去村廟樹林旁的小店,
轉過溪水的源頭便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