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西這個名字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
西周初年的時候,召公和周公兩個人因為周天子年齡小,被周武王任命為托孤大臣,輔佐朝政。
兩個人就劃分了任務,一個人負責半個國家的管理。商量好之后,他們就以“陜原”為界限,陜原以東叫“陜東”,歸召公管;陜原以西叫“陜西”,歸周公管轄。從此,就有了陜西這個名字。
上面所說的周公,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制定了影響數千年的禮法,周公之禮。
2,陜西是很多俗語的發源地。
“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終南山,這座山自古以來就是隱居圣地。
“涇渭分明”,指的是高陵區涇河和渭河交匯的地方。因為,一條河清一條河濁在這里互不相融。
“天府之國”最早指的是關中平原?!疤旄弊钤绯霈F在秦朝,經過大秦數百年的建設,關中平原成為天下最富饒的地方,所以這里被稱為天府之國。
3,拿螃蟹辟邪。
《夢溪筆談》講了一件事兒,關中人從沒見過螃蟹。有一天,有一個人收到了一個干的死螃蟹。看著很嚇人,又不知道是啥,以為是一個怪物,就覺得這個東西能用來辟邪。
于是,他拿繩子穿起來掛到了門外。左鄰右舍誰家要是生病了,也往他這來借螃蟹。掛在家里辟邪。因為,大家覺得螃蟹不光能嚇人,還能嚇鬼。
其實,關中人并不是從古至今都沒有見過螃蟹,他們不光見過,還吃過。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夸張過的。
因為,西安市內的半坡遺址就出土過魚蝦螃蟹等水產品的殘留物,說明當時這一帶不僅有螃蟹,人們還經常抓螃蟹當食物。
4,秦嶺是氣候的分界線。
秦嶺橫貫東西,長達1000多公里,山峰多在1500~2500米,海拔比關中平原多出了一兩千米。其中,最高的太白山海拔更是高達3767米,是我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的最高峰,只比臺灣省的秀姑巒山、玉山等低些。
秦嶺的高度,對于影響我國的氣候分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冬季來臨的后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向南吹的時候,被高大的秦嶺阻擋,讓秦嶺南北的氣溫出現了巨大的差異。當北方寒風凜凜的時候,南方卻呈現出了一派江南氣象。
5,三秦套餐。
涼皮、肉夾饃和冰峰被譽為三秦套餐,在炎熱的中午,點上一份涼皮,來兩個肉夾饃,再來一瓶冰鎮的冰峰,就足以犒勞饑餓的肚皮了。
西安人的冰峰,相當于北京人的北冰洋,沈陽的人八王寺,秦皇島人的山海關,青島人的啤酒,海南島人的椰子水,英國人的紅茶,美國人的咖啡,墨西哥人的可口可樂。
6,大地的原點。
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那么,在這個龐大的國土上,國家的大地原點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是:陜西西安以北二十公里的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
具體位置: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
大地原點又稱為大地基準點,是用來計算國家地理坐標,是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
之所以把國家大地的原點設定在陜西境內,是因為陜西正處于我國的中心地帶。
7,人進沙退的榆林。
在大唐年間,榆林地區的毛烏素地區曾經是綠樹成蔭,水草豐美的膏腴之地。
但是,經過1000多年的濫砍、濫牧、濫伐之后,這里卻成了貧瘠的沙地。
幾十年來,在榆林人的努力之下,毛烏素正在以每年1.6%的逆轉速度,讓沙地向北收縮了400公里。年揚塵的天氣,從過去的100多天減少到了不到10天。
8,周人的故里。
周人的龍興之地西岐,就是今天寶雞的岐山。
在這里,周人經過四代人的苦心經營,建立起了強大的足以推翻商朝的軍隊。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姜子牙等,會合諸侯討伐商紂王,最終建立起了延續達800年的周朝。
武王伐紂成功之后,為了便于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周朝的首都從西岐遷往了今天的西安。
9,西安這座城市稱謂的變化。
西安在歷史上改過非常多的名字,統計如下:
豐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莽)—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后梁)—長安(后唐)—長安(宋:注“永興”)—長安(元)—長安(明)—長安(清)—長安(中華民國)—西京(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10,劉邦的根據地。
如果說劉邦依靠小小的沛縣成為秦末的諸侯之一。那么,漢中則是劉備爭奪天下的根據地。
在這里,他與韓信制定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劃,一舉平定三秦,獲得了對項羽的戰略優勢。
漢中,因漢水得名。
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由于老劉在漢中當過漢中王,所以他統一天下后,就將國號定為漢朝。
11,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其實就是從陜南往關中打,只不過繞道了甘肅禮樂縣境內祁山。
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只要拿下關中,基本上就奠定了和魏國爭奪天下的資本。到那時候,諸葛亮也不用太累了,隨便派幾個手下大將就能跟魏國打得有來有往,打不過還能撤到關中地區休整。
12,史上第一帶貨達人。
有“史上第一帶貨達人”之稱的張騫,是陜西城固人。
張騫在漢武帝剛繼位的時候已經擔任郎官,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才俊。后來,他被派往西域去聯絡大月氏,一去就是10多年?;貋淼臅r候,他不光帶回來一個妻子和一個兒子,還帶回了大量的來自西域的特產。比如葡萄干、核桃、西紅柿、黃瓜等,極大豐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13,中國古代地位最高的都城。
長安自古帝王都,他第1次作為首都是西周初年。此后,共有至少13個朝代將首都定在長安城。其中,有成功整合中原大地的周朝;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尊嚴的漢朝;稱雄世界,向海外大規模輸出文明的唐朝。由于這些偉大的王朝都城都設在長安,所以長安城早在古典主義時期就已經在舊大陸聲名顯赫。
14,西安的城墻。
今天你在西安看到的古城墻,可不是漢唐時期修的。經過大規模的戰亂,漢唐時期的城墻早就毀于一旦。今天你能夠在西安看到這么完整的城墻,是因為朱元璋在統一天下之后,對西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所以,西安的城墻和南京的城墻建造的時間是差不多的,從外在的結構來看也非常相似。
只是,明代西安的面積要遠遠低于唐朝時期。
考古發掘顯示,唐朝的長安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而明朝的西安城城墻周長不過只有13.74公里,面積11.32平方公里,和唐朝長安城面積相差了7.4倍。
15,明朝差一點遷都到西安。
洪武24年,朱元璋命太子朱標前往關中一帶巡視。洪武24年11月,朱標回到南京,獻上了《陜西地圖》,而且這個地圖是相宅圖,意為考察新都城地形之圖。
不久之后朱標生病了,但是仍然建議朱元璋考慮遷都的事情。
也就是說,朱標到西安之后,經過考察,發現西安非常適合作為明朝的首都。
太子朱標去世后,遷都的事兒也就做罷了。
16,西安的高校資源為中西部第一。
西安一共有7所211高校,上百所各類高校,大學生總數達到百萬,在高校資源方面位居全國第三,中西部第一。
要知道,西安總人口也不過只有1300萬人,這說明每13個人里邊就有一個是在校大學生。
17,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
陜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這棵樹位于延安市黃陵縣軒轅廟的院內。據說,這棵柏樹是當年軒轅黃帝親手栽下的。
也就是說,柏樹年齡幾乎和人文初祖軒轅皇帝的兒子差不多,最多也就比軒轅皇帝小幾十歲。
這棵樹現在已經長到了20多米高,胸圍7.6米,仍然煥發著旺盛的生命力。每逢夏季,巨大的樹冠如同一個巨大的傘。
18,陜西也產大熊貓。
提到大熊貓,很多人以為只是四川的特產。其實,大熊貓不光生活在四川,它們也生活在陜西南部地區。
這里的環境和四川非常相似,終年氣候濕潤。因為秦嶺的遮擋也不是特別冷,非常適合大熊貓生存。
19,陜西人口最少的縣。
位于漢中地區的佛坪縣,是陜西人口最少的縣,戶籍人口只有3.3萬人,常住人口更是只有2.6萬人,而1953年這個縣就有2.5萬人了。
別看這個縣人少,它的面積卻不小,足有1279平方公里,比中原地區的很多50萬級人口的大縣面積都大。比如,唐山市遷安縣總人口77.6萬人,面積只有1227平方公里, 比佛坪縣還小52平方公里。
也正是因為地廣人稀,才讓大片的山嶺叢林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佛坪縣是我國著名的大熊貓之鄉,這里有著名的熊貓谷景區。
20,犬戎在哪里?
到了西周末年的時候,西部地區有一個西戎部落叫做犬戎。在周天子的老丈人的里應外合之下,拿下了首都鎬京(今天的西安),直接導致了西周的滅亡。這個犬戎也在陜西境內,他們生活在陜西涇渭流域一帶,一直是西周強大的外患。
因為,他們距離西周的首都太近了,一不留神就能打到首都附近。
為了保證諸侯們能夠及時救援,周天子在鎬京周圍遍修烽火臺,只要犬戎來了他們就點火,給周圍的諸侯發信息。本來正常情況下,諸侯們能夠及時救援??蓻]成想在這之前周幽王玩了一個烽火戲諸侯,結果把自個給玩了。
21,鄭國最早在西安附近。
提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很多人的印象里它是位于河南鄭州附近的一個國家,鄭州的名字也正來源于此。但實際上,鄭國最早的時候不在河南境內,而在陜西境內,也就是今天西安附近。
周宣王有個弟弟叫做姬友,在周宣王22年,也就是公元前806年的時候,他被封在了首都鎬京附近,國號鄭國,都城在今天的渭南市附近,在鎬京的東北這個方向。
犬戎攻破鎬京之后,周平王東遷,鄭國也跟著周平王遷到了河南境內,并在洛陽西北這個方向安頓了下來。
22,陜西最有錢的鎮。
神木縣有一個叫做大柳塔鎮的地方,因為煤礦成為陜西境內最有錢的一個鎮。
大柳塔鎮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大約為72億噸,是神府-東勝煤田的核心區域。在2022年,大柳塔鎮實現地區總產值596億元。
這是什么概念呢?
2022年,河北廊坊三河市的GDP也不過只有610億元,比大柳塔鎮多了14億而已。
23,震驚中外的銅車馬,先修復的二號銅車馬,后修復的一號銅車馬。
1983年8月,被編為“二號銅車馬”的1乘銅車、4匹銅馬及1個銅御手全部復原歸位。然后。才開始對一號銅馬車進行清理和修復工作。至1987年5月修復完畢,并于1988年5月1日,與二號銅車馬一起配套展出。
之所以先修復的二號銅車馬,是因為二號銅車馬更方便發掘。
24,大明宮。
修建于唐朝貞觀8年,也就是公元634年的大明宮,是當時世界上最氣勢蓬勃,面積最大的宮殿群。占地面積高達3.5平方公里,比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城市還要大。
它靠近龍首山,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長安城。
而來到長安城的外國使節、商人、留學生、打工人等,都可以在長安城或者長安附近,仰望遠處高聳入云的大明宮,對大唐雄厚的國力,昌盛的文化心生景仰。
25,香積寺。
安史之亂時期,這里曾經發生過當時世界上最慘烈的一場大戰。叛軍和唐軍雙方總兵力高達26萬,大多數都是訓練有素的百戰精英。本來,他們應該為大唐開疆拓土,沒想到卻因為安史之亂成為敵人。
此戰以唐軍的勝利要告終,但是雙方的陣亡卻超過10萬,并且陣亡筆幾乎是1:1。
那么,香積寺在什么地方呢?
它就坐落在西安市南郊的長安區。
這座寺院建于公元681年,也就是唐高宗永隆二年,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祖庭。
為什么取名叫香積寺?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詩意且美好的名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維摩經·香積佛品》中的“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
26,臘月初五煮豆子,臘月初八吃臘八。
西安在過去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比如進入臘月之后,在正月初五有“煮五豆”的習俗。
所謂的“煮五豆”是指用5種豆子作為原料,放到一起煮,并作為這一天的飯。這5種豆子分別是:綠豆、黃豆、豇豆、蠶豆、豌豆。
除了臘月初五煮豆子,臘月初八的時候,老西安人也和全國各地其他地方的人一樣過臘八節,吃臘八粥。
27,白起。
白起是陜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據說,白起一生共斬殺六國軍隊100多萬,所以人稱殺神。
白起指揮的最著名的戰役,就是長平之戰殲滅趙軍40多萬,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28,秦人的龍興之地。
西周年間,秦人的祖先非子因給周朝養馬養的非常好,周孝王就封他在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成為周王室的大夫,并恢復了贏氏,所以他們也被稱為贏秦。
后來,家族幫助周王室抵抗來自西方蠻族,在這個過程中實力得到擴張。
最終,秦人橫掃天下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1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29,陜西境內的國家級博物館。
在陜西省境內,不僅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整個陜西一共有九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止到2020年12月21號,除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之外,漢陽陵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西安半坡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院等,都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而且,這些博物館的含金量都非常高。
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展出的8000多件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奇跡!
筆者認為,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應該放慢節奏。除了感受秦軍兵馬俑軍陣那種撲面而來的氣勢之外,更奇妙的是,這些兵馬俑每一具都有不同的長相,甚至還有屬于自己的微表情。
有人認為,秦始皇兵馬俑在制作的時候,很有可能是按照當時的秦軍功勛軍人的形象塑造而成的,每一具兵馬俑很可能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專屬身份。所以,在塑造的過程中才會顯得活靈活現。
如果真是這樣,也許那些將軍俑中,就有王翦、蒙恬的形象;普通的士兵俑中,很可能有黑夫、驚的形象。
他們的形象被工匠的巧手記錄了下來,然后在今天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可能就是歷史的溫度吧。
30,2號坑的青銅劍。
在對秦始皇地宮2號坑考古的過程中,專家發現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身下有一把長86厘米的青銅劍。青銅劍已經被壓彎了,而且很有可能已經被壓彎了2000多年。當把這具陶俑挪開的一瞬間,青銅劍竟然反彈平直如常,而且散發著凜凜的寒光。
可見,當時秦人的造劍技術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秦人仍然愿意使用青銅劍作戰。要知道,早在戰國時期華夏大地上已經大規模使用鐵器了。
這讓我想到了同時期的羅馬人。
羅馬軍隊在作戰當中善于使用短劍和盾牌近身肉搏,但是羅馬人使用的短劍為熟鐵制造,很容易在搏斗中變彎。然后,羅馬人就用腳把鐵劍踩直,繼續作戰。
如果羅馬人當時有秦人的鑄劍技術,恐怕會讓他們的擴張更加如虎添翼,打迦太基人就不會那么費勁了。
陜西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這里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冷知識。各位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吸煙的冷知識呢?
歡迎在這里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