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圈是一個專門處置農村資產的平臺,接觸農村的事時間長了,啥事都有遇到過。
當一個東西不值錢的時候,大家隨意就處置了,比如很多進城的就把耕地宅基地無償給了兄弟親戚使用,但當這個東西突然價值暴增的時候,就往往引起糾紛。目前各個衛視的家庭調解欄目(尤其是北京衛視),基本上每期欄目,都跟房事糾紛有關(別想歪了,此房事非彼房事)。
對農村而言,這種問題依然很常見,隨著農村改革的推進,農村的耕地和宅基地,價值突顯,由此而引發的各種問題,那是成堆連片!
以宅基地確權為例,按法律,宅基地不能買賣和轉讓,只能自用,只能居住,但現實中,宅基地轉讓在各村基本都普遍存在,不僅突破了轉讓限制,很多地方還突破了轉讓范圍限制(賣給外村人),還有的突破了用途限制(小產權房)。那么在實際確權處理過程中,就必須考慮現實問題,必須認同事實問題,這跟認定事實婚姻是一個道理。(光是一個處理小產權房的分類建議,相關部門就研究了8年而至今只出了個指導原則:不讓守法人吃虧)。
下面就聊聊農村宅基地確權過程中的常見問題,當然,農地圈微信公眾號(quandiernews)上面也開通了農村宅基地確權問答專欄,專門解答大家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農村宅基地確權,國家明確了大原則“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準確、一戶一宅”,在這個指導原則下,各地區可以制定工作細則,開展工作(說白了就是各地還是有一定靈活處置權力的)。
1、一戶多宅的現象如何確權:大部分地方規定嚴格執行一戶一宅規定?!皯簟钡拇_定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為準。對于一戶多宅的,只對一處住宅進行確權,其余的住宅只進行調查統計,不予以確權登記。但也有例外,以下三種情況,可以一戶多宅:
(一)已婚且分家單獨居住生活;
(二)凡年滿20周歲、在本村落戶的農村公民,可憑身份證按照有關規定申請一處宅基地;(魯政發〔2001〕89號山東省《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 第三條第二款)
(三)依法繼承宅基地使用權的未成年人可以單獨作為特殊“戶” 。
明白了嗎?如何還解決不了,那就直接去當地派出所單獨立戶(即分戶,將一戶變為多戶,什么,派出所不給辦,要頭腦靈活,這種小事地方派出所有權力辦,意思一下解決)
2、宅基地超了面積如何處理:嚴格執行宅基地面積標準,農村村民建房占用宅基地不得超過264 平方米。
這個分三種情況處理,按照不同的法律出臺時間:
(一)《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1982 年2 月13 日起實施) 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四至清楚,無糾紛,按實際使用面積確定宅基地使用權,予以確權登記;
(二)《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 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占用宅基地超過264 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后,按照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
(三)1987 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后,農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264平方米的,按照實際批準面積進行確權登記,超出部分不確定宅基地使用權,僅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分別注明超過規定的面積。
明白了嗎?你是87年之后的?沒事,縣域管理級別沒有電子化,你就說是87年之前的,再找點證據啥 ,不難啊!
3、共用宅基地的確權:
由各戶先自行協商確定各自使用范圍,其中:
(一)經過協商能夠確定各戶準確使用界線的,按協商確定的界線單獨確權登記;
(二)經過協商不能確定各戶準確使用界線,但能夠確定各自分攤面積的,按協商確定的分攤面積辦理共用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
(三)經過協商不能確定各戶準確使用界線,也不能確定各自分攤面積的,按共同共有辦理確權登記。
這種情況比較少,實在不行,花點錢。
4、戶籍不在當地的:
戶口與實際居住不一致的,經調查,只有一處宅基地的,由本人提出申請,戶口所在村委會出具相關證明,宅基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出具同意書,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只要村里同意就行,easy!
5、非農戶口的:
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經該村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并公告無異議的,按相關規定依法辦理確權登記。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比如大學生,回去就是非農戶口了,但這又是村里同意就行,沒難度。(別說你家人品差到村里都不愿給你出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