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門戶網站做了一個擇校調查,近70%的網友表示有過擇校經歷。在回答“擇校會為孩子帶來什么”時,有50%的網友選擇“起點優勢”。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好學校就意味著好的環境和師資力量!孩子的學業起點也會更勝一籌。為了孩子能進好學校找個好老師,家長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也在所不惜。但是,教育專家指出,人人向往的名師并不一定就適合你的孩子。
家長體會:名師不如欣賞他的老師
最近兩次考試,玲玲的成績直線下降,特別是數學,由以前的90多分降到了現在的70多分。四年級的玲玲在原來的學校是數學課代表,由于父母工作調動的原因,她轉到了現在的重點學校。為了進現在的學校,玲玲的媽媽托關系找熟人,費了很大的工夫。玲玲媽媽說:“工作調動,我們最不想影響的就是孩子,所以要轉學也要給她找個最好的學校,而且我打聽到帶她班的數學老師是特級教師,在學校里很有名。可是沒想到轉學以后,她的數學成績明顯下降,也沒了以前的學習狀態,整天都不開心。后來我才知道,孩子不愿意學數學是因為一次課堂上老師批評了她,孩子的自信心備受打擊。玲玲屬于比較內向的孩子,自尊心又特別強。以前的數學老師特別欣賞她,總是鼓勵她。要是不轉學不換老師,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與玲玲的情況不同,彤彤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孩子上小學時,我們就沒想著要把她送到名校,在和老師一同分析了孩子的特點后,把她送到了區里的一所普通學校就讀。”彤彤的媽媽說,“幸運的是,彤彤的班主任陳老師特別細心,常會在給孩子的作業本上寫‘開始復習,注意查漏補缺’‘你是個自覺的好孩子’‘這次考得不錯,繼續努力’等激勵孩子的話。孩子還經常帶回一些小獎狀、小紅花,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主動給我看她的作業本,為了轉天回答老師的提問,不用我督促,自己就預習下一課,學習興趣特別濃。在處理學生校內生活細節上,陳老師也特別有辦法。一個班五六十名學生,誰都希望自己的座位能靠前排,班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坐前排,就向老師提要求。在按學生的身高分配好座位后,老師與學生達成一個協議:哪位同學覺得哪個座位好,可在學習上向該座位的同學發出挑戰,如考試成績超過那位同學,則可交換座位。全班同學你追我趕,形成了一股活躍的學習氛圍。我們孩子讀完小學,不但學會了與同齡人相處,懂得了尊敬長輩,而且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還考上了市重點中學。”
孩子感受:我不喜歡媽媽選的課外輔導老師
一家課外輔導機構的陳老師說:“我們招生時,會打出某名校某某名師坐鎮。很多家長也是沖這些名師來的。但有些孩子偏偏和這些名師‘絕緣’。”有一次,一名初二學生的媽媽替孩子來報英語輔導班,指明要上學校一位英語名師的課。孩子來學校以后,上課特別不適應,一些英語發音根本聽不出來,老師提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孩子來了兩次說什么也不來了。之后學校又反復做工作,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為他安排了另一位老師,孩子才肯繼續接受輔導。陳老師說:“我們小時候都有過不喜歡上某位老師課的經歷,也許是因為跟不上這位老師講課,也許是因為這位老師批評過,也許是因為不喜歡這位老師的聲音,也許是因為不喜歡這位老師寫的字。原因很多。人人向往的‘名師’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合,所以我建議家長在選擇老師時,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老師建議: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當下不少家長抱著‘分不夠,錢來湊’的想法,為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所謂的名校,最好再能進一個名師云集的班級,會認為孩子的學習就會大幅提高。”已經退休的原天津一中劉老師說:“家長的初衷沒有錯,但很多方法并不可行,也過于盲目。其實幫助孩子找到一個適合的學校、合適的老師,才是最重要的。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要面臨選擇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去南開、耀華,那也是不現實的,那些重點學校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在老師的幫助下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尤其是對于自覺性稍差的學生,也許家長花錢找人進入了名校、進了名師班,但孩子很可能就不適應,也就適得其反了。其實不管上哪一所學校,只要有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老師,有針對孩子優勢有目的地培養的老師,就是普通學校也能培養出好學生。對待孩子應該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及實際情況出發,要尊重孩子意愿、尊重孩子的選擇,擇師也應該從這一前提出發。”文/實習生 馬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