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人訪談】毛德西:讀書與臨證是終生的事情(下)

毛德西,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0余年,諳熟經典,旁識各家,重視實踐,勤于筆耕,臨證經驗豐富。


在2月10日推送的微信【學人訪談】毛德西:作為名中醫,讀書與臨證是終生的事情(上)中,毛德西教授介紹了中醫藥工作者應該讀哪些書,本文介紹其如何臨證。


關于臨證

 

讀書的目的是臨證,是為病人解決痛苦。因此,讀書的同時一定要多臨證,不斷提高療效。中醫的優勢在療效,療效才是硬道理。關于如何臨證和提高療效,毛德西提出了“六個必須”。

 

一、必須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臨床

 

扁鵲說:“醫之所病,病道少。”這里所說的“道”,包括醫理之道和醫術之道。我們應認識到,中醫基本理論是科學的、有用的,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它是經過數千年的臨床錘煉所產生的,是直接為診療和養生服務的。毛德西提到,當前有一些資歷不深的醫生,學了中醫卻不信中醫理論,往往用西醫的觀點來指導臨床。如治療冠心病,只知道用活血化瘀方藥;治療前列腺炎,只知道用清熱利濕方藥;治療糖尿病,只知道選擇具有降糖的方藥,這都是落入了主流醫學的窠臼,或者說只治其標,罔乎其本。

 

毛德西指出,中醫從業者必須扎扎實實地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用陰陽五行、辨證論治、天人合一、臟腑經絡、四氣五味、五志七情、標本獨并、治未病等思維方法來指導臨床。這種思維模式體現整體觀,是科學的。凡是否定中醫的人,都是先否定中醫理論,實際是“廢醫存藥”。如果學中醫而忘了中醫基本理論,只用西醫理論來解釋中藥、方劑、治未病等,那則是南轅北轍,無的放矢。

 

二、必須堅持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的核心是“辨證”。證候不明確,就談不上辨證論治。上世紀八十年代,毛德西參與了原衛生部“中醫證候”相關課題的研究,并參與《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和《中醫證候鑒別診斷學》的編寫與統定稿工作,與許多前輩一起商討證候規范問題。當時對證候概念的定義為:證候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具體階段的本質反映,亦即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它由若干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可以揭示疾病本質的癥狀所組成;每一個證候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一定的層次結構,它是疾病所處一定階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等的病理概括;在疾病的進退過程中,證候是動態變化的,證候變化首先是主癥變化,辨證必須從主癥入手。


例如,咳嗽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它既是肺系病變,又與脾胃、肝膽以及腎等臟器有密切關聯。它可以表現為肺經風熱、肺經風寒,又可以表現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脾濕痰阻和腎水上犯等。這些證候名稱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勢等。又如泄瀉(腸炎),一開始伴有表證者為葛根黃芩黃連湯證,表熱罷是黃芩湯證,熱證俱退后脾虛失運是參苓白術散證,再后傷及脾陽者是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證,腎陽虛者是四神丸證。再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這句名言,“風”是病因,“掉眩”是癥狀,“肝”是病位。但臨床上決不可單用肝陽上亢四字概括,還有痰熱上擾(膽胃濕熱)、中氣虛餒(脾胃氣虛)、腎陰虧虛、瘀血阻絡等。更何況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瘀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之說。

 

這種包括病位、病性、病因、病勢等證候名稱的表述,具有繼承性、實用性、準確性等特點。例如高血壓病,有收縮壓高者,有舒張壓高者,有兩者均高者。西醫對高血壓病有一套治療方案,但對收縮壓高者效果較好,而對舒張壓高者效果不明顯。有的病人來看中醫,一開口就說其“低壓”高,聽說中醫有好辦法,而來求治。毛德西指出,沒有什么藥物可以治收縮壓高或舒張壓高。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是辨證論治。從中醫角度上講,收縮壓高表現為心肝火旺,或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者較多;舒張壓高則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肺脾腎三臟均與水液代謝有關,“肺氣不利,水泛高原;脾氣不運,水留中脘;腎氣不化,水亂二便”。水濕留于下焦,即腰以下的地方,患者多伴下肢郁脹,甚覺下肢如灌鉛般沉重。對此不能用治療收縮壓高的那些方藥,如天麻鉤藤飲、鎮肝息風湯、六味地黃丸等,而要用三仁湯、五苓散、五皮飲、大橘皮湯等。這類方藥有肅肺、健脾、化氣、利水的作用。當然也要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以利于水濕的消散。經方中比較對證的是當歸芍藥散,其中有健脾滲濕之白術、茯苓,導水濕下行之澤瀉,以及活血化瘀之當歸、芍藥、川芎,藥雖六味,但功效突出,是臨床常用的方劑。

 


三、必須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

 

中醫學的優勢是什么?是治療慢性病、疑難病和養生保健“治未病”。治療手段是藥物、針灸、推拿、外治等。不論是治療慢性病,或是治療疑難病,都可以從《傷寒雜病論》中找答案。這就是把臟腑辨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以及溫病的衛氣營血辨證結合起來。這些辨證論治的特點是病位準確、病性明確。但是必須注意,證候是動態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對于證候的定性與定位等問題,毛德西非常注意癥狀與脈舌之間的關系。癥狀以主訴為主;對于脈象與舌象,則更重視舌象。例如,兩個慢性胃炎患者,均脈象細弦,一個舌質紅赤,舌苔少而干;一個舌苔白膩而厚。其證候性質就絕對不同,前者是胃陰虛虧,后者為濕熱中阻。

 

對于慢性病,毛德西主張輕靈取勝,一般不大補大攻,大辛大溫,大寒大涼。這不僅表現在遣藥用方上,也表現在藥物用量上。對于疑難病,毛德西則主張分層次治療,或者說是抽絲剝繭、逐個問題去解決。必須用《素問·至真要大論》和《靈樞·病本篇》等理論去指導。《內經》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又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更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間者并行,甚者獨行”以及“先大小便不利者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的描述。清代吳鞠通說:“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他又說:“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我們應深刻領悟其內涵與本質。醫生的責任是“疏其氣血”,而治療目的是“致和平”。不論機體的健康,或心理健康,都應該是“和平”狀態。臨床所用的方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外敷、手術等,其目的就是“糾偏”,使其太過與不及達到“和平”狀態,唯此而已。

 

 四、

必須兼收并蓄,不做“跟風派”

 

有人認為,熟練背誦500首方藥就可以應對復雜疾病。毛德西指出,這種說法不現實。臨證之時,疾病形式多樣,千變萬化,使人捉摸不定。因此,除堅持辨證論治、牢記經方時方外,必須盡量多地學習他人經驗,記錄大量不分流派的經驗方,以應不時之需。當前,“跟風派”很多。有人見他醫善用大劑量姜附,自己也用大劑量姜附;別人常用清熱解毒藥治療流感,自己也用清熱解毒藥治之。還有人套用社會上流傳的方子,將其置于玻璃板下,對號入座開處方。這些現象隨處可見。毛德西指出,這種做法萬不可取,其效果也不會好。

 

五、必須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毛德西認為,中醫學不被主流醫學所理解,或者說主流醫學看不起中醫學,有諸多復雜的原因,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只有強化內功,加強交流,取長補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與主流醫學共同發展與提高。中醫隊伍要善于交流溝通和互相學習,近年來雖然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不少,各種層面的會議年年有,但實際效果要打一個大問號。毛德西認為,這并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缺乏真正有學問的專家來抓這個問題。學術會議應該有專題,有新內容,有名家講座。離開名家,離開專題,就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六、必須與時俱進,汲取新知

 

一是堅持“拿來主義”。盡量多地汲取現代科技成果,熟悉新的診斷方法,熟悉新的病種,將這些新知拿來為我所用,即“西為中用”。

 

二是堅持“跟名師”。盡量多地汲取名醫大家的臨床經驗。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要向葉天士學習,“聞人善治某證,即往師之。凡更十七師,天資穎悟,故能淹有眾長”。

 

三是重視他人經驗。盡量多地汲取民間驗方和他人的實際經驗,包括病人帶來的單驗方。毛德西至今仍在不斷記錄、學習、背誦、運用他人的經驗方,如治療咳嗽的宣肺止咳湯、健脾消食的雞矢藤、治療乳腺炎的青皮粉、治療泌尿系感染的桉樹葉等。這些經驗方在關鍵時刻,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前是中醫藥發展的最好時期,中醫學應當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從不同層次挖掘、整理診療經驗。先以療效定是非,不以門戶為屏障。必須堅持邊讀書、邊臨證,學用結合,抓住要害,凸顯特色,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共同促進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提高。


作者:祿保平 毛崢嶸 河南中醫藥大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全國名中醫毛德西談經方應用六要
中醫藥治療肺癌研究思路和臨床經驗
辨方證不同于辨證 --- 鐵桿中醫論壇
腎病的中醫治療(全文)
隨證治療與辨證論治(下)
元旭中醫雜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大荔县| 长兴县| 长寿区| 马关县| 波密县| 巫溪县| 图们市| 大余县| 兴宁市| 唐山市| 澳门| 交城县| 长岭县| 潼关县| 伊吾县| 麻江县| 山西省| 化州市| 巫溪县| 太康县| 万源市| 昔阳县| 英吉沙县| 兴隆县| 万州区| 西吉县| 全州县| 邵东县| 阿勒泰市| 突泉县| 永泰县| 郁南县| 新源县| 楚雄市| 大城县| 三原县| 沙洋县| 遵化市| 景泰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