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曹克將:心肌病與室性心律失常·365醫學網
1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HCM)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具有家族性,人群發病率約為0.2%。迄今已發現13個心肌纖維相關基因中的450個基因突變與HCM發病有關。HCM的組織病理學特征為心肌細胞肥厚、形態各異、細胞間結構異常。以左心室肥厚為特征性主要臨床表現,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張期順應性下降,嚴重者可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2 HCM與室性心律失常
   31%的成年HCM患者可合并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NSVT),多為良性。HCM患者出現NSVT后,心臟性猝死(SCD)風險增加2~7倍。對于25歲以上的患者,HCM是SCD風險增加的最好獨立預測指標。HCM合并單形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SVT)的情況并不常見,可見于終末期HCM,心腔內徑往往趨于相對擴張,常合并冠心病且存在室壁瘤。
3 HCM與心臟性猝死
   SCD是HCM的最常見死亡原因,主要由室性心動過速和(或)心室顫動(VT/VF)所致,約一成HCM患者有SCD風險,逾半數HCM高危患者將在10年內發生SCD。此外,HCM亦是35歲以下運動員發生SCD的最主要原因。
4 H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分層
   室間隔>3 cm、有SCD家族史、動態心電圖監護可見VT、暈厥、左室流出道梗阻、運動時血壓下降、微血管梗死、VT/VF發生相關基因存在缺陷等患者極易發生SCD。另外,心肌細胞排列紊亂和(或)纖維化的HCM患者亦極易發生VT/VF,有嚴重癥狀的年輕患者為SCD高風險患者。一些研究發現,HCM合并NSVT患者的SCD發生率較高,另有研究不支持這一結論。多數研究表明,經電生理檢查可誘發出室性心律失常的HCM患者易發生SCD。
5 SCD預防
   對于有NSVT和SVT的患者,胺碘酮可作為首選治療藥物。大劑量維拉帕米或β受體阻滯劑可用于治療缺血和自主神經失調。首選ICD作為HCM的非藥物治療措施。肥厚心肌局部切除或化學消融可能對SCD有預防作用。
6 電紊亂型心肌病
   電紊亂型心肌病(ECM)無室間隔或心室游離壁肥厚,左右心室腔未增大,LVEF無顯著降低。心內膜活檢可發現心肌降解或纖維化改變。
7 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4項特征,并排除繼發性心肌疾病即可診斷為ECM。
7.1 無HCM證據;
7.2 無DCM臨床與超聲證據,超聲與核素心室造影顯示LVEF≥50%;
7.3 無二尖瓣脫垂的臨床特征;
7.4 存在非特異性ECG改變,包括完全性左或右束支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以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室性心律失常與原發性ST-T改變是ECM的主要臨床特征。
8 E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處理
   對于出現VPC者,可考慮應用β受體阻滯劑。胺碘酮可作為存在NSVT和SVT患者的首選藥物,必要時可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
   非藥物治療措施包括ICD和導管射頻消融等。ICD是目前唯一明確有效預防SCD的治療措施。對于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T和束支折返性VT,可選擇導管射頻消融治療。
9 擴張型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兩側心室擴張和收縮功能障礙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總發病率為7例/10萬人,其中20%~48%為家族性DCM。左室短軸縮短率<25%和(或)左室射血分數(LVEF)<45%,并排除其他心臟疾病可診斷為散發性DCM。若一個家族中有2個以上成員被確診為DCM,DCM患者親戚中有1人在35歲前猝死,可診斷為家族性DCM。
10 DCM與室性心律失常
   80%~95%的DCM患者存在多形性室性早搏(VPC)、成對VPC、NSVT和束支折返性VT。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臟全因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子。心肌細胞中細胞骨架的基因異常,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細胞數目減少,并被纖維組織代替,以及離子通道的性狀和細胞內離子濃度(特別是Ca2+)改變可誘發心律失常。
11 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率的預測因子
   DCM患者的5年和10年死亡率約為35%和70%,其中三成為SCD所致,患者常合并有或無癥狀的室性心律失常。暈厥和猝死是DCM較為罕見的首發癥狀。左室功能不全是DCM患者死亡的最強預測因子,心室壁中層纖維化程度是SCD、VT、全因死亡與心血管原因住院的獨立預測因子。此外,暈厥是DCM患者猝死的強預測因子。電生理檢查對VT的評價和處理價值不大。
12 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處理
   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是治療DCM的基本藥物。對于有癥狀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優先考慮使用胺碘酮。
   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顯著降低DCM患者的死亡率,心臟再同步治療(CRT)可顯著增高生存率。導管射頻消融可考慮用于治療HCM伴束支折返性VT患者,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考慮接受心臟移植。
12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發病率為2‰~4‰,主要致病基因為編碼細胞橋粒蛋白的基因。其主要病理改變為心肌組織被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所取代,病變主要發生于右心室,嚴重者可累及左心室。ARVC以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為主要表現,是年輕人與運動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診斷依據為右心室結構與功能改變、心肌細胞除極與復極異常、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的VT、心內膜活檢結果提示心肌被脂肪組織取代。
13 病程及分期
13.1 亞臨床期——沒有任何癥狀或以VF為首發癥狀;
13.2 電紊亂期——主要表現為心悸和暈厥,常由起源于右心室的VT引起;
13.3 右心室衰竭期——主要表現為右心室功能障礙;
13.4 雙心室泵衰竭期——表現為左右心室功能障礙,嚴重者需要心臟移植。
14 治療
   ARVC治療的關鍵在于識別高危患者。 以下人群屬于高危患者:年輕,有青少年SCD家族史,QRS離散度≥40 ms,T波電交替,經超聲心動圖或磁共振檢查證實的嚴重右心室擴張,累及左心室、伴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室性心動過速,暈厥以及既往發生過SCD者。
   ARVC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往往根據經驗進行治療。當β受體阻滯劑無效時,可應用或加用胺碘酮。索他洛爾治療ARVC引發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較好,治療時需要監測QT間期。少數情況可考慮數種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應用。
   疤痕相關性VT常是ARVC患者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ARVC的VT折返環路包括出口、內環、外環峽部和周圍心肌組織,折返環路大多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和三尖瓣環下側部,與其他部位的消融治療相比,導管消融治療上述區域的成功率較高。對于局灶性病變,以隱匿拖帶方法指導消融成功率高。在導管消融后長期隨訪期間,ARVC可能復發或新發VT。
   ICD治療可提高ARVC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唯一明確可有效預防SCD的治療措施。對于難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室性心律失常,可考慮心臟移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心肌病診療進展
心肌病診斷與治療建議2007 - 靈素閣的日志 - 網易博客
【干貨】張萍:肥厚型心肌病和擴張型心肌病心電圖再認識
心肌病-心肌炎
[OCC 2014] 對比劑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病診斷中的價值
中國首部肥厚型心肌病診治指南發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南宁市| 阳城县| 太保市| 抚宁县| 民权县| 博湖县| 连云港市| 林甸县| 龙里县| 汽车| 江西省| 黔南| 酒泉市| 古交市| 通州市| 成武县| 始兴县| 安龙县| 东辽县| 霍林郭勒市| 东兰县| 黎平县| 保靖县| 揭阳市| 中方县| 绥宁县| 鄢陵县| 鄂州市| 民县| 闽侯县| 杨浦区| 盖州市| 静乐县| 本溪| 青龙| 会东县| 珠海市| 鄂尔多斯市| 桓台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