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全州縣湘山寺,是江南四大古寺之一。公元756年唐代高僧無量壽佛全真和尚創(chuàng)建,宋朝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
湘山寺內(nèi)筍布臺:清康熙皇帝御筆親題
湘山寺的內(nèi)部建筑曾有二十三種,包括:湘山門徑、大佛殿、羅漢堂彌陀殿、宣明浴室、藏殿、法堂、行堂、清白堂,云歸庵、甲亭、云堂、僧堂、古塔、兜率宮、妙明塔、真空壇、萬象閣、大施堂,敕書樓、方丈、湘山王行祠、護塔龍?zhí)焯谩⑺海涣戆ó敃r湘未山寺經(jīng)濟收入的狀況,如當時湘山寺名下的田畝數(shù),還有“東庫”“西庫”和“柴茅庫”,錢借出去以收取利息;還有湘山寺僧眾當時的經(jīng)濟活動,如抄化、出隊、賣簽等, 當時湘 山寺住有僧眾二百多人。
天臺院山門
南宋郡守韓邈曾題湘山門徑坊牌“天下湘山”。南宋寶慶年間曾立四天王門,郡守曾穎茂為一門題詞“天下湘山”。明正德年間,郡守蘇東橋居士曾為門檐題“楚南第一禪林”。南宋時狀元張孝祥任靜江府(桂林)知府、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時,過全州,也曾為湘山寺的名建筑大佛殿題詞“寶光明殿”額。
天臺院內(nèi)往外看
洗缽巖泉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著名詞人。北宋亡后,張孝祥之父張祁亦率母領(lǐng)弟避難移居至明州鄞縣(今浙江鄞縣)。公元1132年,張孝祥出生在鄞縣的方廣寺的僧房中,并在鄞縣生活到十三歲。公元1144年,張祁舉家返鄉(xiāng),然而并沒有回故鄉(xiāng)歷陽,而是居于蕪湖。因此張孝祥自號“于湖居士”。
妙明塔(全州人稱壽佛塔)
張孝祥被視為天才兒童,《宋史》稱他“讀書一過目不忘”,《宣城張氏信譜傳》說他“幼敏悟,書再閱成誦,文章俊逸,頃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張孝祥十六歲中舉。
湘山寺廣場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二十三歲,參加廷試。高宗親自將其擢為第一,居秦檜孫秦塤之上。此次科舉考試掌握在秦檜手中,因為高宗干預,孝祥得中狀元。登上政治舞臺不久,孝祥便站在了主戰(zhàn)派一面,上言為岳飛鳴冤,得罪秦檜一黨。秦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張祁殺嫂謀反投入監(jiān)獄,孝祥因此牽連受難,直至秦檜身死。
公元1165,張孝祥任靜江府知府,湘山寺“寶光明殿”額便是他到桂林任靜江府知府時為大佛殿所題,可惜這些古跡今已不存。
公元1166年,他返程經(jīng)過全州時,曾寫了一些詩。如:
羅 江 驛
湘南湘北三十里,六月七月再經(jīng)過。
紫荊花開白酒賤,奈此湘中風月何?
贈劉全州子龜從兄弟
山到湘中青未了,月橫嶺北夜何其?
問字劉郎能載酒,為渠更賦一篇詩。
原創(chuàng) 蔣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