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的大腦皮層自然產生的一種彌漫性抑制。通過睡眠,不但可以解除生理疲勞,而且對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力,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以及維持情緒的穩定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都有睡眠狀況不佳的情況出現,有些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改善睡眠狀況非常重要。
Part I
凡事皆有因。要改善睡眠狀況首先要找出因。導致睡眠狀況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對于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有疲勞、“胡思亂想”等原因。
原因一、疲勞
就學習本身而言,本來是一種心理活動,不容易發生疲勞,但由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或教育方法不當,如一些學校和老師推行題海戰術,學生整天讀、寫、聽、算、記,將復雜的腦力勞動變成了簡單的體力勞動,結果不但造成了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而且導致了學生的心理疲勞,使不少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產生了厭惡與恐懼。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生理性疲勞和心理性疲勞。長期的疲勞若得不到緩解,就容易引起神經衰弱,失眠也就隨之出現了。
原因二、“胡思亂想”
有些學生常常喜歡在睡前幻想,也有些學生會因為白天發生的一些不愉快或愉快的事情而胡思亂想,這種“胡思亂想”也常常會影響睡眠。
Part II
要想改善睡眠,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注意生活有規律。晚飯不宜過飽,臨睡前不要進食,不飲用具有興奮作用的飲料,不要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不聽節奏感太強的音樂等,不睡覺時盡量不進入臥室,沒有睡意不上床。
有些人害怕失眠而提早就寢或由于失眠而導致晚起均是不可取的。要認識到睡眠是一個自然過程,是生理現象,是由生物鐘決定的本能現象,人為的努力不但無法奏效,而且越是為入睡焦慮,大腦皮層越興奮,越難以入睡。患者為入睡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往往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每當下決心不睡,希望能熬個通宵時,卻偏又睡意綿綿。所以,人應該順從自然,不要強迫自己趕快入睡。應采取能睡多久,便睡多久,躺著就是休息的態度。人體會自動調整所需的睡眠時間,假如不去考慮睡著睡不著的問題,自然就會較快地入睡。
當然,為了更好地促進睡眠,也可以在睡前喝適量的牛奶,在睡時聽點舒暢悠揚的音樂,而且最好是沒有唱詞的,如古典音樂等。
對于嚴重的失眠者來說,如果萬不得已,也可以通過睡前做過量的運動,使身體達到疲乏狀態以使自己能快速入睡。
返 回